书城医学有效控制糖尿病
47711900000016

第16章 糖尿病检测(3)

13.怀疑血糖仪检测结果不准确怎么办

若要了解您购买的血糖仪到底是否准确,严格的评测应包括很多方面和步骤。可行的患者自己简单评测的方法是:找一家可信的医院,用自己的血糖仪测手指血糖后立刻抽静脉血,比较两种结果。需注意的细节是:①先用血糖仪自测手指血,然后再抽静脉血,不要反过来进行。②测完手指血马上抽静脉血,间隔不要超过5分钟。③从原理来说,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要对比。

评判标准:手指血糖与医院化验结果的偏差应在15%以内,比如医院化验结果8.6mmol/L,那么家用血糖仪的结果应在7.3~9.9mmol/L。但是,即使自测结果超出了15%范围,尚不能马上认定就是仪器问题,需查找原厂家进行专业测评。

14.展望“另类”血糖仪

目前常用的血糖仪存在针刺疼痛、出血、潜在感染等风险。新型血糖仪无需采血,通过“另类”方法间接测定“血糖”大致有以下几种:

感应皮下组织液葡萄糖:目前国外已有“血糖表”问世,正在接受深入评价。

光谱分析仪:利用近红外线照射,根据光波吸收测定血糖。

热感应分析仪:感知身体散射的红外线的热能测定血糖值。

聚光断层摄影:通过光线聚集对皮肤做断层扫描,根据折射率不同测定血糖值。

三、其他监测和检查

1.常规监测内容

糖尿病症状的变化:食欲、口渴、尿量、体力等。

有关代谢改变:尿酮体、血脂、血黏度、血尿酸。

并发症的有关指标:血压、眼底、尿微量白蛋白、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神经系统等。

体重指数:体重指数是指与体内脂肪总量密切相关的指标,该指标考虑了体重和身高两个因素,计算方法: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2,单位是kg/m2。

亚洲人群体重指数的标准:

体重指数18.5以下为体重不足,18.5~22.9为体重正常,23~24.9为超重,25~29.9为肥胖,30以上为严重肥胖。注意:体重指数法不适用于孕妇、儿童和肌肉发达的运动员等。

体重是评价能量摄入量是否合适的基本指标,最好定期称体重,根据体重的变化及时调整能量供给量。

测量血压:由于多数糖尿病患者会合并高血压,而高血压常常引起心、脑血管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是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糖尿病患者的血压监测尤为重要。

血压是血液流经血管时,对血管壁所产生的压力,高血压时血流对血管壁所产生的压力高于正常。血压的监测可以利用血压计测得,用两个数字表示,一个数字是收缩压,正常值是90~130mmHg;另一个数字是舒张压,正常值是60~90mmHg。血压应每周测量1~2次,控制在90~140mmHg以下,能够在120~130/70~80mmHg更理想。

2.测尿糖和微量白蛋白尿

试纸法测定尿糖:试纸测定尿糖虽然快速、方便、价廉、无痛苦,但是由于相当一部分患者在血糖较高的情况下测尿糖仍为阴性,所以其作为监测指标的价值远远不如血糖。目前多种糖尿病防治指南仅推荐在经济困难,不能进行血糖监测时才予以使用。

将尿糖试纸浸入尿液中,湿透约1秒后取出,1分钟后观察试纸的颜色,并与标准色板对照,

即可得出检查结果。

蓝色(-),尿中无糖。

绿色(+),每100ml尿中含糖0.3~0.5g。

黄绿色(),每100ml尿中含糖0.5~1g。

橘黄色(),每100ml尿中含糖1~2g。

砖红色(),每100ml尿中含糖2g或2g以上。

使用时,一次取出所需要的试纸,盖好瓶盖,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以防变质。

试纸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在尿中发现蛋白质则说明肾脏已经开始了实质性损害。研究发现尿中出现微量的白蛋白是肾实质性损害的标志,因此定期在医院监测尿白蛋白的同时,经济条件较好的可以使用试纸比色法监测尿蛋白的情况,一旦阳性应立即找专科医生进行全面的检查。收集24h尿液标本进行尿白蛋白定量是这些全面检查最重要且首先进行的措施,如果24h尿白蛋白量达到30~300mg/24h,则称为糖尿病肾病的微量白蛋白尿期;一般情况下尿白蛋白水平异常,则需要重测一次确定,因为运动等情况会使结果呈假阳性。如果测定两次都为阳性结果就应该采取措施保护肾脏了,此测定一般1~3个月检测1次。

如果发现糖尿病肾病处于微量白蛋白尿期,可以采取以下方式逆转肾损伤。

①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

②严格地控制血糖。

③严格控制血压。

④控制血脂。

⑤避免使用损伤肾脏的药物。

3.测胆固醇和其他血脂水平

脂质代谢异常,血中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增加,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则是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保护因子。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身体是否有太多的“坏”胆固醇,还是有令人满意的“好”胆固醇。

从上表可看出冠心病的危险性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上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下降而增加。研究显示用总胆固醇除以高密度脂蛋白(HDL)可以很清楚地显示出发病的危险程度。如果大于4.5mmol/L,患冠状动脉硬化的危险性较大,此值越高,危险性越大。

现在的治疗观点是,调脂治疗需要根据糖尿病人的危险类别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以及三酰甘油的高低而定。

对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进行监测,可以从分子水平上了解血清脂质代谢异常的实质,对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预测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目前国外测定血脂的试纸已投入市场,糖尿病患者也可自我监测血脂情况。如有高脂血症,应尽早就诊糖尿病专科医生采用合理的降脂药物治疗,使血脂降至正常范围。糖尿病患者一般3~6个月应做一次血脂检查。

4.定期检查眼底

眼睛是患糖尿病时最易受损伤的重要器官之一。

糖尿病所致眼部病变主要有视网膜病变、白内障和青光眼。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在病变初期,眼部一般无任何自觉症状,但随着病变发展,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若黄斑区受累,病人可有视野中央暗影、中心视力下降及视物变形等症状。当视网膜小血管破裂,少量出血进入玻璃体,患者可自觉眼前有黑影飘动。当新生血管大量出血到玻璃体腔,患者视力可严重丧失,仅存光感;黄斑区以外的视网膜血管闭塞,或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可导致视网膜脱离,患者视野出现相应部位较大面积的缺损。值得注意的是,临床上相当一部分患者,当眼部有自觉症状时,视网膜病变已比较严重,往往丧失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查眼底,最好每半年到一年检查一次,这样可以及时发现早期病变获得及时治疗。

5.自我监测预防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部病变是指糖尿病患者因血管病变造成供血不足,因神经病变造成感觉缺失或伴有感染的足部多种改变。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治疗复杂困难,花费大,会面临截肢等严重后果。

如果你有任何感觉异常,足底足趾麻木,足趾变形或足老茧明显增厚等征兆,你应该开始密切关注您的脚!

检查您的脚汗情况,没有脚汗是糖尿病足最早的改变。

检查您的足底是否干燥,如果干燥说明您足部的神经营养和血液供给已开始有问题。

用冰凉的金属触碰脚部皮肤,检查脚部皮肤是否感觉到冷凉,用37~37.5℃的温水浸泡双脚,是否感觉到温热,如果没有感觉,表示双脚已有明显的温度感觉减退或缺失。注意试水温时一定使用温度计,或让非糖尿病的亲属试水温,以防烫伤。

用棉花捻成尖端状,轻轻划过脚背及脚底皮肤,看自己是否可以感觉到,如果没有感觉,则表示轻触觉消失或减退。

用手指轻触脚背靠近脚踝处皮肤,寻找有无足背动脉搏动及搏动的强弱,可与正常人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进行比较。如摸不到或脉搏很细弱,表示足背动脉供血不足,这种情况常提示在足背动脉上端有大动脉血管狭窄或梗阻。

用大头针钝的一端触碰脚部皮肤,看是否有感觉,如感觉差表示触觉减退。

如果您的足有以上情况出现,您应该立即就诊糖尿病专科医生,并采取以下措施:

每天用眼睛检查足部和您的鞋袜,穿鞋前检查鞋内有否小东西的存在。

每晚用40~45℃的温水泡脚15~20分钟,注意用温度计或请其他人测试水温。洗脚后用干燥的棉毛巾擦干全脚。

穿吸汗性较好的棉袜及宽松舒适的鞋子,不要赤脚走路,咨询糖尿病医生是否适合做爬山、跑步等剧烈运动。

剪趾甲时,不可剪得太深,以免损伤皮肤,造成甲沟感染。

经常检查双脚看看是否有鸡眼、足癣、皮肤裂伤、擦伤、水泡、红肿以及蚊虫叮咬伤等。

吸烟会明显减少足部的血流供应,因此糖尿病患者禁止吸烟。

不要自己或在公共浴室修脚,足底老茧太厚的话请咨询专科医生如何处理;也不要在热沙或水泥地上赤足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