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伊甸园里的动物们
47709600000007

第7章 海豹与海象走路之谜

海象和大部分海豹适应了在寒冷海水中游泳的生活之后,在陆地上就显得行动不便了,但它们与水獭、熊都是同宗的近亲。一般认为现代海豹是从3000多万年前的陆生动物演化而来的。鱼雷似的流线型身体、四肢已变成鳍状肢,都是适应游泳生活的显著变化。海豹属鳍脚目。鳍脚这个学名,就是从鳍状肢得来的。所有鳍脚目动物必须回到陆上换毛和生产。

鳍脚目动物有32种,由于耳和鳍状肢的不同,可分为三科。第一科是海豹科。海豹只有残耳,极能适应水中生活。指向后方的鳍状后肢,在陆上毫无用处。第二科是狗科,因此海狗和海狮同类。鳍状后肢较为灵活,可在陆上走动,速度追得及行人。第三科只有一种动物,就是海象,海象也只有残耳,鳍状后肢能转向前。嗜冰海豹是海豹中最小的一种。它是遥远北方最常见的海豹。雌雄嗜冰海豹的大小不相上下,一般长5.5英尺(1英尺=0.3048米),体重200磅。嗜冰海豹很少成群出现,也很少做长途迁徙,靠捕食甲壳动物和小鱼维生,居住在坚冰长年不解冻的地方。

另一方面,鞍背海豹则繁殖成群。圣罗凌斯湾有150多万只,拉布拉多海岸外有100万只。它们在2、3月间移徙,通常在大块浮冰上繁殖。成年的鞍背海豹约重400磅,约长6英尺。

须海豹因颌下有浓须而得名。它们也是生活在海岸附近浮冰的边缘上。平常喜欢独处,但在繁殖季节有时可能有多达50只聚居一起。

冠海豹的特征是长有一个头兜,从眼部上面开始向下直到鼻口部。冠海豹又名袋鼻海豹,因它的一种特别习性而得名。它一生下来,就鼓起鼻袋,头兜膨胀,像个红气球。冠海豹性喜独处,只有移往繁殖地时才群居,与鞍背海豹分享同一繁殖地。冠海豹是北极区最大的海豹,体重约900磅,身长可达10英尺半。

绶带海豹又名带海豹,大小与嗜冰海豹不相上下,只在北太平洋区出没,通常独处,冬天随冰南下,夏天回到北方。幼绶带海豹据说是在浮冰上出生的。

世界上只有一种海象,但分为两族,一族生活在太平洋,另一族则生活在大西洋。太平洋海象较大,鼻孔在鼻口部的位置最高。两族海象的习性差不多完全相同。

两族海象皮下那层约有两寸半厚的脂肪占体重1/3。脂肪上面那层皮,有两寸半厚。因此海象冬天不怕严寒,散发体热也不成问题。大热天,海象晒太阳时,表皮血管鼓胀散发体热,全身变为深玫瑰红色。

雄海象身长可达约21英尺,体重可达数百磅。雌海象约短两英尺,体重约为100多磅。

雌雄海象都长有长牙,不过雌海象的牙较雄海象的略短。长牙只是特别发达的大齿,海象寿命约30年,长牙终生不断生长。海象周岁时,牙长不过一寸。雄海象成年后,牙长有时可达1米。海象只能在某种生活环境中生存。它们潜水的耐力不过20分钟,所以只能在水面下80多米的范围内觅食。可供食用的水生贝壳动物一定要丰富,因为海象群集起来,每群数以千计,而每只海象一天可吃蛤3000只。浮冰或容易到达的海滩也是海象生活不可或缺的,因为海象有时要攀上去休息。

雌海象5岁成年,雄海象6岁成年。雌海象怀孕期几达一年。夏天,海象移徙到北方换毛时,幼海象在冰上出生。幼海象出生时约长4英尺,约重100磅,出生后头三个星期,因为御寒机能还未充分发育,要依靠其母呵护,才不致冻死。幼海象几乎无时不抱着母亲,即使其母潜入深水时也不例外。海象成年后,极能适应冰上和海中生活。它的鳍状后肢极为发达,善于游泳。它用长牙翻掘水生贝壳动物,或用强有力的唇把水生贝壳动物从石块上剥下来。海象有硕大的躯体和强力的长牙,除了饥肠辘辘的逆鲸或北极熊偶尔会向它发动袭击以外,食肉动物都对它避而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