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伊甸园里的动物们
47709600000058

第58章 水中丑八怪——大鲵

全世界的两栖类动物大约有3000种,中国占有其中的200种左右,占世界两栖类动物总数的6%上。其中比较有名的,大约只有产于中国和产于日本的两种大鲵了。这两种大鲵都是稀有的珍贵动物。

大鲵在两栖类动物中大约可以算是体型最大的了。成年大鲵体长0.6~2米左右,体重10~50公斤左右。大鲵的身体与头同宽,连接头与身体之间的颈不明显,头与身体宽大而扁平,尾侧扁。它的四肢又短又扁,前肢有4指,后肢有5趾。

大鲵的体色以深棕褐色为主,背面有颜色较深的不规则的黑斑。腹部颜色较浅,皮肤也较光滑。它的皮肤是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身体两侧有皮肤褶,让人看了很不舒服。头部有明显的小凸起叫疣粒,背部也有疣粒。中国产的大鲵从头到背的疣粒呈双行排列,而日本产的大鲵从头到背部的疣粒呈单行排列。这是中国大鲵与日本大鲵的主要区别之处。

大鲵不仅因为体侧有皮肤褶而很不好看。它的又宽又扁的大头,加上头上两粒绿豆大小的眼睛、靠近吻端的一对鼻孔极小的鼻子、与头不成比例的大嘴,使得大鲵的确称得上是“丑八怪”了。

大鲵大多栖息于山谷清澈的溪流、河湖中,偶尔爬到岸边活动。它白天躲在穴洞内休息,夜晚外出觅食、活动。据说大鲵夜间的叫声极似婴儿的啼哭声,由此俗称“娃娃鱼”。大鲵四肢短小,行动不灵活,只能在水底缓慢爬行,虽然有尾作为游泳器官,但还是不能灵活地追捕水中动物。怎么办呢?大鲵自有它的捕食方法。由于它的体色与它周围的环境极相似,水中小生物很难发现它,大鲵便静悄悄地守候在滩口乱石间,当猎物在此经过时,它便突然袭击,张开它那大口把猎物吞下肚去。大鲵的食性广,食量大,主要以虾、蟹、鱼蛙或者水生昆虫为食。据记载:一只1.5公斤的大鲵,剖开其胃,其中竟有蟹6只,共重约140克;还有一只1公斤多重的大鲵,胃内存有0.5公斤重的鱼。这足以说明大鲵的食量之大了。然而大鲵的耐饥力也很强,半个多月的时间不进食,解剖开它的胃,发现胃内还存有未消化的食物。

大鲵还有冬眠的习性,从每年的初冬季节到第二年的春天,是它卧在洞内休眠的时期。洞常位于深潭内的岩洞,石穴之中,洞内宽敞平坦。大鲵在冬眠期内新陈代谢进行得很慢,可以长达几个月不进食,但它不像扬子鳄那样昏昏入睡,好似死了一样。当它遭受到袭击时仍能做出反应。

大鲵冬眠过后,大约有两个月的时间勤奋捕猎,以保证足够的猎物饱食,养精蓄锐,为进入繁殖期做身体方面的准备。每年大约在七、八月份,大鲵进入产卵期。雄鲵游到雌鲵栖息地,选择一米左右深的洞穴,用足、尾及头部将洞进行大扫除,最终将洞打扫得清洁光滑。雄鲵觉得满意了,就从洞中出去了。雌鲵在洞中或浅水滩的水中产卵,而且一般在夜间进行。雌鲵产卵的方式很特别,它一边爬一边产卵,卵排列在呈胶质状态的卵带上。这卵带有数十米长,上面的卵约有300~400粒左右。据记载,有人观察到一雌鲵产卵时间为30分钟左右,卵带长3602厘米,上面约有652粒卵。大鲵的卵约呈黄豆粒大小,乳黄色。雌鲵产卵后,雄鲵在卵上射精。然后把身体弯曲成半圆形、把卵围在里面、孵化。受精卵靠自然温度孵化,不久幼鲵出世,蝌蚪似的幼鲵用鳃呼吸,成鲵用肺呼吸。它们个个都是潜水的冠军,在水中能待上一两个小时才换气。

大鲵也有自己的敌人,当遇到敌人时它也会拿出几招来进行自卫还击。第一招是用它那短粗的四肢、锋利的牙齿、有力的尾巴以及能利用的身体各部分作为御敌武器,抓住敌人,咬住不放;或者用尾巴用力地抽敌人,最终使敌害逃窜。第二招是当第一招不灵,自己反倒被敌害抓住时,它便把胃里容纳的食物朝敌害喷去,使敌害措手不及,把敌害吓跑。或当敌害弄明白这些喷出物可食时,贪嘴地大吃起来,大鲵趁机溜走脱身。第三招是被敌害咬住了,它的颈部的毛孔会分泌出一些白色有毒的黏性液体,粘到敌害身上,会使敌害感到很难受,难忍之时也就把大鲵放跑了。

大鲵在两栖类动物中是活得时间较长的一种,它分布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华北、华中及西南各省区都生存有大鲵。

大鲵的经济价值相当高,它的肉质白而细腻,味道清淡而鲜美,营养丰富,称得上珍贵佳肴。贵州用大鲵做的“八宝娃娃鱼”是有名的菜。大鲵的皮厚且坚韧,可以制革,也可以制成治疗烧伤的药物,它的胆汁能明目解热,还可防治贫血等。

由于大鲵的经济价值较高,引起人们过度捕捞,加上大鲵生活环境的污染,大鲵数量大量减少,甚至濒临灭绝。因此我国将大鲵列为第二类重点保护动物,同时也定为濒危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