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伊甸园里的动物们
47709600000040

第40章 被称为羚牛的扭角羚

羚牛属于牛类还是属于羊类?起初动物分类学认为它的形态和分类介于山羊与羚羊之间,根据它的角的形状,称它为扭角羚。后来又认为它的形态介于绵羊和牛之间,而它的形态近似于牛,又称它为羚牛。还有人主张叫它牛羚,但是牛羚这个名字已经属于一种曾被称为“角马”的羚羊了,于是就又用最初用过的名字——扭角羚了。

扭角羚一共有4个亚种:喜马拉雅扭角羚、不丹扭角羚、四川扭角羚、秦岭扭角羚。这4个亚种扭角羚中国全都出产,而其中四川扭角羚、秦岭扭角羚为中国所特有。喜马拉雅扭角羚产于西藏自治区的东南部、云南省的北部和四川省的西南部(在国外印度、缅甸也出产);不丹扭角羚产于西藏自治区南部与不丹相邻的地带(在国外产于不丹);四川扭角羚产于四川的西北部和青海的南部相连的地带;秦岭扭角羚产于陕、甘南部的毒岭山区和川北的岷山山区。秦岭扭角羚因为身上披覆着浅黄或金黄色的体毛,因而又叫金毛扭角羚。

扭角羚是一种体形粗壮的大型食草动物,它体形从整体上看还是比较像牛,那粗壮的身躯、短粗的脖子、硕大的脑袋都尤其像牛。但是多毛而短小的尾巴、上部向后上方扭转的特殊犄角与牛却大不相同。它的肩高大约130公分,雌性稍矮些,大约115公分左右;雄性的体长多在200公分以上,雌性一般不超过190公分。体重差别较大,雄性的多在300公斤以上,而雌性的一般不会超过250公斤,多在200公斤左右。尾长在20公分上下。扭角羚最有特色的那对角,先伸向外侧,然后再向后面扭转过去,长度在50~65公分之间,角基部粗达25~35公分。它的体毛不同的亚种之间差别较大,喜马拉雅扭角羚体毛全部呈深褐色;不丹扭角羚体毛肩背部呈黄色,腹略浅;四川扭角羚的面部、躯体前部毛色明黄,唇吻部、躯体后半部及四肢为黄褐色;秦岭扭角羚全身体毛呈金黄色,难怪它有个好听的“金毛扭角羚”的别名。不过,同一个亚种的体毛颜色,随着季节、年岁的变化也有所变化。

扭角羚喜欢群居在海拔较高的山上,多居住在2500公尺(1公尺=1米)至白鳍豚、4500公尺的山上,随着季节的变化垂直迁徙,气温高的季节往高处迁,气温低的季节就往海拔低些的地方迁。在成群迁徙时很有秩序,那只强壮的雄性羚总是以领袖的身份走在最前面,其他成年雄性羚紧跟在后面,幼羚走在队伍的中间,雌性成年羚走在最后面,一只接一只,首尾相接。当大群的扭角羚迁徙时,队伍拉得很长。

扭角羚日常的活动有昼伏夜出的特点,白天在林木草丛间歇息,晚间出来活动、觅食,它们以栖息地附近的青草、林木枝叶等为食。在冬季食源较紧时,它们会分解成小群觅食。扭角羚还有喜欢食盐的习性,常常到盐水湖附近舔食带咸味的水或咸土。

大约每年7、8月之间,扭角羚进入发情期,成年的雄性扭角羚为了争夺配偶总免不了要展开激烈的争雄战,相互间拼死决斗,雌羚的孕期约8个多月到9个月,每胎产1仔,幼仔落地后三四天的时间就可以随群体活动,当然体力要差得多。3至4年以后,幼兽就进入成年期了。

扭角羚虽然看上去笨重粗大,但是行动并不笨,尤其在逃避敌害时反应迅速而灵敏,跑得很快。它的栖息地点又在偏僻的山区,捕捉成年活兽很不容易,因此动物园捕捉到的都是幼年的扭角羚,然后人工饲养大的。

扭角羚本来数量不多,捕捉又极不易,因而是一种很珍贵的观赏动物,为了保护扭角羚的自然生长、繁殖,我国已将它定为一类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