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养老机构老年护理服务规范和评价标准
47704700000009

第9章 基础护理

一、生命体征监测及照护

(一)体温的测量和体温异常老人的照护

1.体温的测量

视老人情况定期测量体温。37畅5℃以上3次/日,体温不升或38℃以上4次/日,39℃以上6次/日;体温正常后连续测两天,3次/日。

2.异常体温老人的照护

(1)密切观察病情:观察病人的面色、脉搏、呼吸、血压、热型及一些伴随症状,如有异常,应立即与医生联系。

(2)体温过高:体温在39℃以上进行物理降温。可采用冷毛巾、冰袋、化学制冷袋在头部、大动脉处作局部冷敷;也可采用温水擦浴、酒精擦浴等。降温措施30 min后测体温1次,并做好记录。

(3)体温过低:体温32~35℃为轻度体温下降,30~32℃为中度体温下降,<30℃为重度体温下降。严重体温下降可危及生命,要预防老人体温下降。对体温下降者要做好保暖,调节室温至22~24℃,给予衣物、毛毯、棉被、电热毯、热水袋等保暖;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1次/h。

(二)脉搏的测量及脉搏异常老人的照护

1.脉搏的测量

正常脉率为60~100次/min,脉率超过100次/min为速脉,脉率低于60次/min为缓脉;脉律搏动均匀,间隔时间相等。如出现脉搏节律、速率异常并伴有胸闷、心悸等表现,应及时与医生联系。

2.脉搏异常老人的照顾

(1)加强观察:观察脉搏的脉率、节律、强弱及老人自觉症状;观察有无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报告。

(2)做好心理护理,控制情绪激动,消除紧张恐惧心理,稳定情绪。

(3)注意休息与活动,避免激烈活动,勿用力排便,戒烟限酒。

(4)在医嘱指导下做好相关疾病护理。

(三)呼吸的测量和呼吸异常老人的照顾

1.呼吸测量

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为16~20次/min。节律规则:呼吸超过24次/min为呼吸增快,呼吸低于12次/min为呼吸减慢。呼吸的异常可表现为呼吸的速率、节律、深浅度的异常,同时可伴有不能平卧、鼻翼扇动及胸闷不适、口唇与指端发绀、严重者意识改变等缺氧表现。发现老人呼吸异常和缺氧表现应及时就医。

2.呼吸异常老人的照护

(1)评估老人目前健康状况,观察有无咳嗽、咳痰、气急及胸痛等症状,帮助有效咳嗽,保持呼吸道通畅,发现异常呼吸应向医生报告。

(2)注意环境安静、空气清新,调节好室内的温度、湿度。

(3)根据病情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剧烈、频繁的咳嗽需取合适的体位卧床休息,并做好心理护理。

(4)根据健康状况适当增加蛋白质与维生素,给予充足的水分及热量。注意不宜饱餐,避免产气食物,以免膈肌上抬,影响呼吸。

(5)保持心理安静,根据医嘱给予氧气吸入,半坐卧位,以改善呼吸困难情况。

(四)血压的测量和血压异常老人的照护

1.血压的测量

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血压范围为:收缩压12畅0~18畅6 kPa(90~140 mm Hg),舒张压为8畅0~12畅0 kPa(60~90 mmHg),脉压为4畅0~5畅3 kPa(30~40 mmHg)。在未服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成人收缩压≥18畅6 kPa(140 mmHg)和(或)舒张压≥12畅0 kPa(90 mmHg)为高血压;血压低于12/8畅0 kPa(90/60 mmHg)称低血压。

一般老人测血压1次/周。高血压老人初始阶段:连续测量7天,每天早上及下午定时各测量一次;治疗阶段每日定时测量血压一次,持续两周;控制阶段:每周测量血压一次,早晚各一次。如血压未控制或血压波动大,应增加测量次数,并做好记录,为医生用药提供依据。

2.血压异常老人的照护

(1)高血压老人的照护:要定部位、定时、按要求准确监测血压;教育老人遵医嘱用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停药或自行突然撤换药物,观察相应的副作用,定期检查;平时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特别在首次服药、联合用药或降血压药加量时应特别注意;采取合理膳食,减重、限盐、戒烟限酒、有规律锻炼,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大喜大悲。

(2)体位性低血压预防:老人从卧位、蹲位站立要慢。早晨起床先在床上活动半分钟、床上坐半分钟、床沿腿下垂坐半分钟,再慢慢站立。平时避免长时间站立,避免蹲位如厕,多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机体的调节能力。

二、饮食护理

(一)营养状况的评估

1.体重

体重的增减是观察营养状态最常用的方法,应于清晨、空腹、排便、排尿后,穿单衣裤立于体重计中心进行测量。

简便的标准体重计算公式: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

理想体重范围:90%~110%标准体重之间。体重在60%标准体重以下者为严重营养不良,60%~80%之间为中度营养不良,80%~90%之间为轻度营养不良,120%~150%为超重,大于150%为肥胖。

也可按照体重指数来计算,体重指数(BM I)=体重(kg)/[身高(m)]2.正常范围为18畅5~25,小于18畅5为营养不良,大于25为肥胖。

2.症状、体征

一些营养素的缺乏可引起相应的症状,如维生素A缺乏可导致夜盲症、核黄素缺乏可导致口角炎、维生素D缺乏可引起骨质疏松、铁缺乏可导致贫血、蛋白质营养不良可引起营养性水肿等,可通过评估老年人的身体情况来了解营养状况。

3.毛发、皮肤、骨骼、肌肉等营养情况

毛发浓密、有光泽,皮肤富有弹性、有光泽,肌肉结实而富有弹性,则表示营养良好。若毛发干燥、稀疏、无光泽,皮肤干燥、弹性差,指甲粗糙、无光泽、易断裂,肌肉松弛无力等提示营养不良。

4.生化指标

如老人有明显的营养问题,可根据医嘱进行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测,如白蛋白量、血红蛋白量、各类营养素含量等来评价营养状况。

(二)老人饮食管理

1.进食前照护

(1)做好饮食选择。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患病状况选择饮食种类、进餐次数,安排进餐时间,并进行解释和指导,对禁忌食物和限制食物应解释原因。

(2)安排舒适的就餐环境。老人进餐的环境应以清洁、整齐、美观、空气新鲜、气氛轻松愉快为原则。能走动的病人尽可能在餐厅就餐,以促进食欲。居室内进餐,餐前整理床单位,去除一切不良气味及不良视觉印象,进餐前询问老人是否需要排尿、排便;协助老人洗手、清洁口腔,不便下床者可取坐位或半坐位,不能坐起者侧卧位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进食。

(3)及时、准确分发食物。衣帽整洁、洗净双手,将不同饮食种类正确无误地发给每位老人。

2.进餐时照护

(1)观察老人进食。在老人进餐期间,应加强巡视,观察老人进食情况,鼓励其自行进食;同时询问老人对有关饮食的意见和要求,以满足老人对饮食的需要。

(2)协助老人进食。对不能自行进食的老人,应耐心喂食。喂食前应告知食物的名称,以增加其进食的兴趣和食欲。取坐位或半坐位、卧床者头偏向一侧,餐巾围于老人胸前,饭和菜、固体与液体轮流喂食;喂食时应根据老人的进食习惯注意喂食的速度、温度及每次的量,避免噎食、误吸。尽量协助老人自行进食,对双目失明或视力受影响但要求自行进食者,告知食物放置的方位和名称,如6点钟放饭,3点钟放汤,9点钟、12点钟放菜等,以方便老人自我进食。

3.进食后照护

(1)及时撤去餐具,清理食物残渣,整理床单位,协助老人洗手、漱口,必要时做口腔护理,取舒适的体位,保持餐后的清洁和舒适。

(2)餐后避免剧烈活动,避免喝浓茶、咖啡。

(3)做好必要的记录,特殊护理的老人记录进食的时间、量、食物种类、食欲情况和进食后的反应。

4.管饲饮食

对不能经口进食的老人需要管饲饮食,管饲饮食常以鼻饲为主,也有从胃或肠内置管注入。从管内灌入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的方法,具体要求如下:

(1)管饲液应现用现配,室温下不宜超过6h,未用完存于冰箱内,24h用完。

(2)管饲液的温度38℃左右,管饲之前先测温度,避免灌注高温的管饲液,造成食道和胃的烫伤。

(3)根据医嘱选择、配制管饲液。管饲量应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灌注速度宜慢。

(4)保持口腔清洁。长期鼻饲者每天2次口腔护理,鼻饲物品每日更换消毒,胃管一般由护士每周更换一次。

(5)管饲方法:老人取平卧位,头偏向一边,铺治疗巾于老人颌下。打开管饲管,连接注射器于胃管末端,先回抽,抽出少量胃液,再注入少量温开水,观察反应,确认胃管在胃内。然后测试管饲液温度,再缓慢注入管饲液;每次灌食量不超过200ml,灌毕再注入温开水冲洗胃管;灌注完毕后将胃管末端夹紧、包好,用别针固定胃管于衣肩上,每次灌注间隔时间为2h。

三、排泄护理

(一)排尿异常

一般情况下,成人一昼夜尿量约1000~2000ml之间,平均为1500ml。每次尿量约200~400 m l。新鲜的尿液呈淡黄色,澄清透明。

1.尿量、尿液异常

(1)观察尿液、尿量。如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应及时就医。如果24 h尿量经常超过2500ml为多尿,24h尿量少于400ml为少尿,24h尿量少于l00ml为无尿。单位时间内排尿次数增多为尿频,每次尿量少,并伴有尿急、尿痛,称膀胱刺激征。尿的颜色也可异常,若泌尿系统出血可呈血尿;大量红细胞在血管内破坏可出现血红蛋白尿,呈酱油样或浓红茶色;泌尿系统感染呈白色混浊尿,尿液中含有大量脓细胞;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尿可有烂苹果气味。

(2)多饮水。由于疾病关系需要限制水分摄入者除外,应保证每天饮水2000ml以上,有出汗者增加饮水量,以保证每天尿量在2000ml左右。

(3)遵医嘱用药。

2.尿潴留

膀胱内尿液不能自主排出体外,使大量尿液存留在膀胱内,膀胱容积可扩大至3000~4000 m l,重者可使膀胱破裂。其原因可能是膀胱、尿道结石、男性老年人前列腺肥大、排尿功能障碍或心理因素等。

(1)嘱老人放松,评估尿潴留的原因。如因结石、前列腺肥大等梗阻性原因造成的应及时就医处理。

(2)如非梗阻性原因导致的尿潴留,则采取诱导排尿。协助老人取适当体位,尽可能使老人保持习惯的排尿姿势;用温水冲洗会阴或让老人听流水声,诱导排尿;也可热敷并按摩下腹部:照顾者将手置于老人下腹部膀胱膨隆处,轻轻按摩,然后一手掌自病人膀胱底部向下推移按压,用力均匀,由轻到重,逐渐加大压力,切勿用力过猛,避免损伤膀胱,按压持续时间一般为1~3min。

(3)上述措施无效者,协助医护人员导尿,做好留置导尿的护理。

3.尿失禁

尿失禁是指排尿失去意识控制或不受意识控制,尿液不由自主地流出体外。

(1)保持会阴部皮肤清洁干燥。可使用尿垫并经常更换,减少异味,经常用温水清洗会阴部,勤换内裤、床单、尿垫,减少尿液对会阴部皮肤的刺激。

(2)多饮水,预防泌尿道感染。鼓励老人摄入足够液体,每日白天摄入液体2000~3000 m l,预防泌尿系感染。入睡前减少饮水,保证休息。

(3)进行排尿功能锻炼。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站立或坐、卧位,先慢慢吸气,如憋尿一样收紧会阴部肌肉,停留片刻,再缓缓呼气,并如解尿一样放松会阴部。每次约10 s左右,连续做10次为锻炼一次,每日锻炼数次,以无疲劳的感觉为宜。若病情许可,请老人如厕练习,时间可根据身体情况逐渐增加。同时协助做抬腿运动,增强腹部肌肉的力量。

(4)做好心理护理。尿失禁会给老人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老人往往因此而感到自卑、苦恼、精神抑郁。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尊重,多安慰老人。

(5)引流尿液。可用接尿装置引流尿液,女性可用女式尿壶紧贴外阴部接取尿液;男性可用阴茎套连接集尿袋,接取尿液。每天要定时取下阴茎套和尿袋,清洗会阴部。

(二)排便异常

一般成人每天排便1~3次,每日排便量约100~300g。正常人的粪便为成形软便,呈圆柱形的固体,色泽为黄褐色或棕黄色;食用大量绿叶蔬菜,粪便可呈暗绿色;摄入动物血或铁制剂,粪便可呈黑色。

成人排便每天超过3次或每周少于3次,应视为排便异常。便秘时粪便坚硬、呈栗子状;消化不良或急性肠炎时粪便为稀便或水样便。上消化道出血呈柏油样便或黑便;下消化道出血呈暗红色血便;粪便表面粘有鲜红色血液见于痔疮或肛裂;粪便表面附有血液、脓液提示直肠炎症或直肠肿瘤。若有出现便秘、腹泻或大便带脓血等应及时就医。

1.便秘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排出过于干硬的粪便,排便不畅和困难。

(1)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内如厕排便,最好选择在早餐后,因此时肠蠕动活跃容易形成排便反射,排便习惯形成后不轻易改变。

(2)提供适宜的排便环境,以消除紧张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利于排便。

(3)安置舒适的排便体位。协助老人尽量下床如厕,让老人有舒适的排便坐姿。不能下床的老人,床上使用便盆时,最好采取坐姿或抬高床头。

(4)腹部按摩促进排便。用手掌自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沿结肠走向作顺时针的环形按摩,促进肠蠕动,促进排便。

(5)协助老人使用简易通便剂或遵照医嘱口服缓泻药物。

(6)必要时遵医嘱协助灌肠。

(7)增加膳食纤维和水分的摄入。多食蔬菜、水果、粗粮等高膳食纤维食物,每日水分摄入量不少于2000ml。

(8)增强腹肌和盆底部肌肉的锻炼。平时坚持有规律的健康活动,加强腹肌和盆底肌肉的功能锻炼,以增加肠蠕动和肌肉张力,促进排便。

2.粪便嵌塞

粪便嵌塞是指粪便坚硬不能排出,持久滞留堆积在直肠内。

(1)采取合理的膳食结构,建立并维持正常的排便习惯,防止便秘的发生。

(2)早期可使用栓剂、口服缓泻剂润肠通便。

(3)遵医嘱协助灌肠通便。

(4)人工取便。戴手套,用石蜡油润滑,将粪便挖出。

3.腹泻

腹泻是指正常排便形态改变,频繁排出稀薄而不成形的粪便甚至水样便。严重的腹泻,可使机体内的大量水分和胃肠液丧失,导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1)观察排便的性质、次数、大便量,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

(2)协助老人排便,保护肛周皮肤。协助身体虚弱者如厕,每次便后用软纸轻擦肛门,温水清洗,并在肛门周围涂油膏保护局部皮肤。

(3)观察脱水情况,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在观察大便量的同时,观察有无口渴、尿少等脱水表现,及时遵医嘱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腹泻者口渴不能只喝白开水,要补含盐的液体如O RS液或根据医护人员的指导配备口服补盐液。

(4)做好饮食管理。进食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少食多餐,避免油腻、辛辣、高膳食纤维的食物。

(5)遵照医嘱用药,不随意使用止泻剂、抗生素等药物。

(6)平时注意饮食卫生,规律进食,预防腹泻。

4.大便失禁

大便失禁是指肛门括约肌不受意识的控制而大便不自主地排出。

(1)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上铺橡胶(或塑料)单和中单或一次性尿布,及时清理大便,用温水洗净肛门周围及臀部皮肤。必要时,肛门周围皮肤涂软膏保护。注意观察骶尾部皮肤变化,定时按摩受压部位,预防压疮的发生。

(2)保持床褥、衣服清洁,及时更换衣裤、被单,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3)维护老人尊严,做好心理护理。排便失禁的老人常感到自卑和忧郁,期望得到理解和帮助,应关心、尊重、理解老人,给予心理安慰与支持。

(4)做好饮食管理。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适当减少膳食纤维含量。

(5)帮助老人重建控制排便的能力。进行肛门括约肌及盆底部肌肉功能锻炼,同时了解老人排便时间,掌握其规律,定时给予便器,促使老人按时排便,必要时应用导泻栓剂刺激定时排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