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浪漫要学法国人
47703300000030

第30章 乐得悠闲

现在的休假日绝对是商业嚣张的好时机。无论是约三五好友去商场血拼还是被爱情冲昏了头甘愿陪着女朋友逛遍大街小巷的痴情人都免不了与商品挂上直接的联系。然而纵是千里马也有歇歇脚、吃口草的时候,于是满街的餐馆儿、休闲吧串着洋味儿的冒了出来,年轻人们往那里一坐,手势和做作劲儿倒都不含糊,像极了法国人。

在法国的大街小巷上到处都是咖啡馆,大家都那么自在和气定神闲的,女士都优雅的坐着,翘起二朗腿的时候不忘用自己的兰花指造型来衬托一下。男士则温柔的笑着,神态潇洒自如,从整洁漂亮的衣衫到一尘不染的鞋子,这种只可能在中国白领以上男人身上才会注意到的服饰自信问题在法国根本就是件稀松平常的事。有的时候“以貌取人”的方法在这里并不适用,也许刚才那位衣冠楚楚的男士只是位街道清扫工而已。

说到这个档上,不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全民要提高在修饰方面的涵养以便让所有在中国的外国人都以为我们终于也很符合他们意愿的“gentle”起来了。

其实我们真正应该学习法国人的地方,是他们的平静心态而不是别的。与其一天到晚为了工资少而愁眉苦脸倒不如抽个时间,狠下心来花点小钱来享受一下,做回理想中生活的主角。比方说就拿一份报纸,捡个清静的小吧度过愉快的下午,比方说去汽车公司租辆车带上爱人去遍地鲜花野草的郊外自由一下,虽然说不上什么惟美,但你们心里一定会被这样的浪漫浸得甜蜜蜜的。

法国人很会休闲,也很珍惜休闲。除了一些特殊行业员工的休息时间相对来说比较少以外,基本上大家都绝对的不放过这项权利。

在法国人心中,工作一向是人们的身上衣裳口中食,现在则更是非常实际地成为享受休闲生活的手段。假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给你更多的钱或更多的闲暇,你选择什么?”也许还是有人会回答:“更多的钱,”但是更多的年轻人会微笑着沉默,似乎对一切都成竹在胸。比如说我们是去工作,但绝不会为之而疯狂。

在1975至1985年间,法国人闲暇时间由每天三小时二十八分增加到四小时零四分。多了这可贵的三十六分钟,其中四分之一被电视占去,其余花在游戏、外出和体育上。

闲暇本身也改变了性质。从前,像俗语说的,赚的都是辛苦钱;有闲暇首先想到的是休息。从工作狂到长期失业工人的无所事事,这中间有各式各样的工作模式:代理工作、部分时间工作,还有让员工喘口气的年假。从此这已成为观念定势:干事业不一定是直线型的;宁可接受一份收入较低的工作,也不愿赚大钱而干得死去活来。

工作非神圣化了,闲暇观念也得到了修正。享受闲暇不再意味在海滩上懒洋洋地晒太阳,而是攀悬崖,闯荡撒哈拉,搞园艺,烧菜,做衣服(打毛线则不再盛行,1987至1991年间毛线团销路下降了57%),出席地方会议,有时还在慈善食堂帮一把手,这些都是为了自寻乐趣,自我完善。

从前,装帧精美的好书,读的时候虔诚崇敬,翻的时候谨慎小心。后来有了袖珍本,实用、轻便、价格低廉。这是一场真正的革命。文化成了不论贫富都可得到的东西。书籍可以撕掉一只角,也可捏得皱皱的。文化也非神圣化了。今天甚至不用花多少钱就可以买到某一位作家的单行本全集。

可能没有从前读得多,但是比从前读得全,从古典作家到连环画,包括“快餐文学”,简直无所不读。

除此之外,从前谁上博物馆?是有教养的富裕阶级。今天中产阶级都涌入这个文化殿堂。博物馆依然是一块圣地。大型展览会吸引大量观众,谁想去就能去看。现在的中国大致也是这种情况,可见确实有了长足的进步。

这也是一个讲究合理营养与健美运动的时代,目的很奇怪,都是为了减肥。大吃大喝是过去朝代的事了,虽然在法国一日三餐还是大家欢叙的好时光。饮食与服装一样不存在强制性。法国人可以在办公室,上快餐厅来一份三明治当午餐,也可以回到家里消消停停享受一顿精心烹饪的晚餐。他们的体型时时刻刻受到奶酪、汉堡包、冰淇淋的威胁,不得不补充大量经常还是稀释的天然产品。据说酸奶不会使人发胖,奶制品市场上25%是五花八门的酸奶产品:“轻盈牌”、“苗条牌”、“倩影牌”……但是最伟大的革命是阿斯巴特糖精,其甜度比糖高二百倍,而几乎不产生一点卡热和葡萄糖。这样蘸了咖啡吃上两只羊角面包,完全可以心安理得不用怕发胖。

吃得清淡,好;一点不吃,更好;难怪今天矿泉水独霸天下,尤其在中午的餐桌上。矿泉水生产在二十年间增长了七倍,1991年售出了一亿七千万瓶。第一家矿泉水公司“巴杜瓦”的产品经常脱销,就是停止外销、缩小每瓶的容积也还是供不应求。

运动服装中消费变化最大的是运动鞋,简直可以说是一场革命。还在不久以前,除了青少年以外谁也不敢穿了运动鞋上街。Reebok设计了一种多用途运动鞋,准备做到“人脚一双”。Reebok一年内营业额增加了104%,推销了七十六万八千双鞋,仅次于占市场245%的鞋坛霸主Nike,而稍稍领先于占市场23%的Adidas。然而专家对终日穿这类鞋是怎样想的呢?皮肤科医生拉宾诺维奇说:“整天穿这样的鞋,脚上出汗要多二至三倍,真菌繁殖的数目也是二至三倍。”

人对待自己的身体犹如对待一笔资本。他(或她)明白在社会上、在企业中身体可以作为一张补充王牌。一张布满皱纹的脸会被看作是疲劳的标志,一个大肚子会叫人怀疑是不是缺乏责任心。在减肥霜、防皱膏、健美操中,我们追求的是成功的钥匙。

念念不忘外表,已成了时代的一个特征。舞台要包装,媒介要包装,整个社会生活都要包装。女社会学家鲍莱尔说:“我们随时随地想让人喜欢,让老板喜欢,让情人喜欢,从此不愿意身体和脸生来怎样就怎样,而要雕琢它们,化妆它们,让它们有一个单独的社会存在。”

然而格朗教授说得更透彻:“千方百计追求外表,这不是对个性的追求,其实恰恰相反,是对流行性的追求,为了取悦人家,为了取悦自己,人人都用同样的模式塑造自己。”人类学家大卫·勒勃尔东说:每个人“都迫不及待像模特那样表现自己的效率和优雅。”现在少数人已经开始懂得,当时髦成为时髦的时候已经不再时髦。

外表、舒适与能力都混为一谈。正因为这类混淆不清,产生了不少偏差。不惜一切代价保持青春美貌,把我们卷入地狱般的漩涡,而忘了百岁老人传给我们的秘诀:多笑,脾气好,工作,节制,爱心,特别是耐心,这是老年科医生不久前对七百位老人作的一份调查报告中的总结。但是这一切很难压缩到一粒胶囊中,用温开水吞服下去,不是吗?

其实只要稍加留意就可知道,健康的关键全在于有恒心的锻炼,与拥有悠闲的心情。

所以,在竞争十分激烈的现实生活中,当我们全力以赴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的同时,精力充沛地工作和生活并非易事,首要的是要保持一个宽松的心境。

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对任何事都不可一天24小时地寝于斯、食于斯,否则,不仅于身有害,且于事无补。

现实生活当中,由于工作中的种种原因,一些人往往被自己的心境所困,终日愁眉不展,造成情绪异常激动或具有攻击性;对个人仪表,或从前感兴趣的活动丧失兴趣;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无法做出决断;悲哀,内疚,疲乏,冷漠,强烈的不快和失落感;对自己丧失信心,缺乏自我认同等。

核对一下,你是否也有以上几方面的不良情绪,如果是这样,你可要注意了。

其实,生活中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保证免受压力,但有许多方法可以减轻压力。

虽然事情的发展不一定都能控制住,但你对它们的反应应该是可以控制的。

学会培养一种宽松自在的心境,遇到不顺心的事也没关系,因为它并没能危及到生命。

有三种方法可能能帮你摆脱苦闷:转移、排遣与升华。

转移,就是努力培养新的兴趣,用新的兴趣中心取代原来的那份烦闷;所谓排遣,就是把心中的烦闷一股脑地倾吐出来,决不憋在心里;所谓升华,就是清醒地认定苦闷无用,与其苦恼,不如奋斗崛起。

排解掉紧张工作中无谓的烦恼和苦闷,给自己一个宽松的心境你会觉得工作起来更有劲头。

美国卡内基学会的调查显示,心理健康是所有精力充沛、事业有成者的标志。人生活在社会上,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痛苦和疲劳,要想应付各种挑战,重要的是通过心理调节维持心理平衡。

当你由于工作任务过重而萎靡不振、郁郁寡欢时,可以晒太阳提神。

日光照射可以改变大脑中某些信号物质的含量,使人情绪高涨,愿意从事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尤其是在上午光照半小时,效果会很明显。

每个人的心理状态和精力充沛程度在一天中是不断变化的,有高峰也有低谷。大多数人在午后达到精力的高峰,但也不乏个人差异。你不妨连续记录自己一天的心理状态、觉醒程度、反应速度和进行的活动,找出自己的精力变化曲线,然后合理安排每日的活动。

最好每天抽出一段时间静坐。健身怡神、张弛有度,完全放松全身的肌肉,去掉脑中的一切杂念,将意念集中在丹田穴,可以调节全身的脏器。

当你疲于奔命,忙碌一天而精疲力竭的时候,这里有个小处方,你不妨试试,疗效非常的棒。

在你急于想休息时,听上一曲莫扎特的《催眠曲》,你会很快进入梦乡。

在你急于想从种种工作压力中解脱自己的时候,艾尔加的《威风凛凛》、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会帮你舒缓压力。

在你忧愁郁闷的时候,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B小调》、盖希文的《蓝色狂想曲》组曲、德彪西的管弦乐组曲《海》能解除你的忧郁。

当你需要振奋精神时,听上一曲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博克里尼的大提琴《A大调第六奏鸣曲》,你会感觉精神为之大振。

在你不思饮食、忧伤悲愤时,穆索尔斯基的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能增进你的食欲,柴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悲怆》能缓解你的悲伤。

能够做到让心放松,张弛有度,你才可以有充沛的精力,旺盛的斗志,十足的干劲,工作才会有更高的效率。

曾有人把人生比作一次旅行,把辛苦劳累算作是不能不花费的旅费。而在这一趟旅程中,我们可以得到各种各样五彩缤纷的体验。当我们痛苦地进修的时候,可以当作那是我们在旅途中的跋山涉水,走狭路,过险滩。而当我们快乐的时候,那是我们到达了风光明媚的处所,卸下行装,洗去了风尘,在留连欣赏。

学会去欣赏,不仅要在漫漫人生旅途中欣赏那些欢歌鸣叫的鸟儿,粲然怒放的花儿,也要学会欣赏无语凝重的远山,来去匆促的河流,更要懂得欣赏攀登峭壁时的怦然心跳,走入无人区时天地间的空旷与落寞。

当你学会了欣赏的时候,才能确信生活里的诗情画意,确认人生风景的旖旎绚丽,确定现世的真实,明了这真切的时空间有自己一个珍贵的位置。那么心境也就宽松了。

给自己营造一个宽松的心境,才会生活得自如潇洒。忙里若能偷个闲,生活自然更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