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青少年身边的环保丛书:环保与人类生活
47698300000037

第37章 防不胜防的室内空气污染

室内空气污染是指有害的化学性因子、物理性因子和(或)生物性因子进入室内空气中,并对人体身心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近期或远期,或者潜在的有害影响。“室内”主要指居室内,广义上也可泛指各种建筑物内,如办公楼、会议厅、医院、教室、旅馆、图书馆、展览厅、影剧院、体育馆、健身房、商场、地下铁道、候车室、候机厅等各种室内公共场所和公众事务场所内。有些国家还包括室内的生产环境。

新装修的居室要警惕空气污染人们对室内空气中的传染病病原体认识较早,而对其他有害因子则认识较少。其实,早在人类住进洞穴并在其内点火烤食取暖的时期,就有烟气污染。但当时这类影响的范围极小,持续时间极短暂,人的室外活动也极频繁,因此,室内空气污染无明显危害。随着人类文明的高度发展,尤其是进入20世纪中叶以来,由于民用燃料的消耗量增加,进入室内的化工产品和电器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增多,为了节约能源寒冷地区的房屋建造得更加密闭,室内污染因子日渐增多而通风换气能力却反而减弱,这使得室内有些污染物的浓度较室外高达数十倍以上。

人们每天平均大约有80%以上的时间在室内度过。随着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更加现代化,更多的工作和文娱体育活动都可在室内进行,购物也不必每天上街,舒适的室内微小气候使人们不必经常到户外去调节热效应,这样,人们的室内活动时间就更多,甚至高达93%以上。因此,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关系就显得更加密切、更加重要。虽然,室内污染物的浓度往往较低,但由于接触时间很长,故其累积接触量很高。尤其是老、幼、病、残等体弱人群机体抵抗力较低,户外活动机会更少,因此,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他们的关系更为紧密。

室内空气污染的分类

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大致分成3类。室内的人为活动产生的有害因子。人们在室内进行生理代谢,进行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活动,这些可产生出很多污染因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呼出气。呼出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每个成年人每小时平均呼出的二氧化碳大约为22.6升。此外,伴随呼出的还可有氨、二甲胺、二乙胺、二乙醇、甲醇、丁烷、丁烯、二丁烯、乙酸、丙酮、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硫化氢、酚、苯、甲苯、二硫化碳等。其中,大多数是体内的代谢产物,另一部分是吸入后仍以原形呼出的污染物。

2.吸烟。这是室内主要的污染源之一。烟草燃烧产生的烟气,主要成分有一氧化碳、烟碱(尼古丁)、多环芳烃、甲醛、氮氧化物、亚硝胺、丙烯腈、氟化物、氰氢酸、颗粒物以及含砷、镉、镍、铅等的物质,总共3000多种,其中具有致癌作用的有40多种。吸烟是肺癌的主要病因之一。

3.燃料燃烧。也是室内主要污染源之一。不同种类的燃料,甚至不同产地的同类燃料,其化学组成以及燃烧产物的成分和数量都会不同。但总的来看,煤的燃烧产物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多环芳烃为主;液化石油气的燃烧产物以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多环芳烃、甲醛为主。蜂窝煤在无烟囱的炉子内旺盛燃烧,厨房空气中二氧化硫可达17毫克/立方米,通常在3毫克/立方米左右;二氧化氮可高达50毫克/立方米,通常在4毫克/立方米左右;一氧化碳可达300毫克/立方米以上,通常20~30毫克/立方米;颗粒物在1~2毫克/立方米。有烟囱时,二氧化硫可降至约0.05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在0.6毫克/立方米左右;一氧化碳约6毫克/立方米;颗粒物约1.4毫克/立方米。液化石油气燃烧充分而室内无抽气设备时,二氧化硫被检出至0.05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为10毫克/立方米以上;一氧化碳为3~4毫克/立方米,颗粒物为0.26毫克/立方米;甲醛可达0.1~0.4毫克/立方米。

改善室内空气污染的对策

室内空气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舒适感。为了提高室内空气质量,改善居住、办公条件,增进身心健康,必须对室内空气污染进行整治。

1.使用最新空气净化技术

对于室内颗粒状污染物,净化方法主要有静电除尘、扩散除尘、筛分除尘等。净化装置主要有机械式除尘器、过滤式除尘器、荷电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等。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应首选过滤式除尘器;从高效洁净的角度考虑,应首选荷电式除尘器。

对于室内细菌、病毒的污染,净化方法是低温等离子体净化技术。配套装置是低温等离子体净化装置。

对于室内异味、臭气的清除,净化方法是选用0.2~5.6微米的玻璃纤维丝编织成的多功能高效微粒滤芯,这种滤芯滤除颗粒物的效率相当高。

对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如苯系物、卤代烷烃、醛、酸、酮等的降解,采用光催化降解法非常有效。例如利用太阳光、卤钨灯、汞灯等作为紫外光源,使用锐态矿型纳米二氧化钛作为催化剂。

2.合理布局及分配室内外的污染源

为了减少室外大气污染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对城区内各污染源进行合理布局是很有必要的。居民生活区等人口密集的地方应安置在远离污染源的地区,同时应将污染源安置在远离居民区的下风口方向,避免居民住宅与工厂混杂的问题。卫生和环保部门应加强对居民生活区和人口密集的地方的跟踪检测和评价,以提供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的资料。

3.增加室内通风换气的次数

对于甲醛、室内放射性氡物质等,应增加通风换气次数,尤其是对甲醛的污染治理,其方法有3种:(1)使用活性炭或某些绿色植物;(2)通风透气;(3)使用化学药剂。室内放射性氡的浓度,在通风时其浓度会下降;而一旦不通风,浓度又继续回升,它不会因通风次数频繁而降低氡子体的浓度,唯一的方法是去除放射源。

对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家居,而包括所有的室内场所,如宾馆、酒店的房间、餐厅、娱乐场所、商场、影剧院、展览馆等,还有政府部门的办公室、会客室、学校以及其他办公场所。除重视科研与监测、加强队伍建设、制定行业标准、加强立法与宣传外,同时还要加大经费的投入,采用高新技术,研制新的高效率室内污染净化装置,消除室内空气污染,保障人们身体健康,这是十分迫切而必要的。

随着“以人为本”观念的逐步深入,人们对生存空间的质量越来越关注,对室内环境污染治理也日益重视。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室内环境污染治理的状况一定会有一个较大的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