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海洋的现实和未来
47698200000016

第16章 石油污染(2)

鲟鱼,背部黄灰色,口小而尖,背部和腹部有大片硬鳞。俄罗斯里海北部海域曾是世界上主要产地,但是近年这里的鲟鱼逐年减少,几近灭绝。鲟鱼,缘何诀别俄罗斯?

里海北部兴建的大型石油天然气加工厂和再加工企业,由于违反法规进行作业,所造成的自然环境污染十分严重。据统计,每年有7000吨磷、13.3万吨矿氮顺水流入,这些废料主要来自农业和工业及生活用水。尤其近10年来,在伏尔加河口外一种叫水胡莲的生物生长极快,30%的水面被这种水生植物覆盖,从而引来大量的泳禽、半泳禽类,有些季节性的天鹅数量达到20多万只,使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另外,从1978年开始,海平面已上升了1.5米,海水淹没了周围油田,石油产品污染了广大水域,破坏了水域内植物生长,使鲟鱼饲料严重缺乏,上述问题都造成里海这一世界最主要的鲟鱼生息之地的鲟鱼大量死亡的原因。

石油污染大事记

1967年3月,“托利卡尼翁”号油轮在英吉利海峡触礁失事是一起严重的海洋石油污染事故。该轮触礁后,10天内所载的11.8万吨原油除一小部分在轰炸沉船时燃烧掉外,其余全部流入海中,近140千米的海岸受到严重污染。受污海域有25000多只海鸟死亡,50%~90%的鲱鱼卵不能孵化,幼鱼也濒于绝迹。为处理这起事故,英、法两国出动了42艘船,1400多人,使用10万吨消油剂,两国为此损失800多万美元。相隔11年,1978年超级油轮“阿莫戈·卡迪兹”号在法国西北部布列塔尼半岛布列斯特海湾触礁,22万吨原油全部泄入海中,是又一次严重的油污染事故。

地图中黑色的斑点为污染地区墨西哥湾“Ixtoc-I”油井发生井喷,一直到1980年3月24日才封住,共漏出原油47.6万吨,使墨西哥湾部分水域受到严重污染。

不幸在油海中丧生的海鸟1991年初爆发的海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最现代化的一场激烈战争。战争双方伤亡人数并不多,但消耗的物资却是惊人的,特别是石油资源遭到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破坏,这场战争毁掉5000多万吨石油。在海湾战争期间,有700余口油井起火,每小时喷出1900吨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质飘到数千千米外的喜马拉雅山南坡、克什米尔河谷一带,造成了全球性污染,并造成地中海、整个海湾地区以及伊朗部分地区降“石油雨”,严重影响和危害人体健康。

海鸟沾上油污后艰难地飞翔而此次战争中流入海洋的石油所造成的污染和破坏更是惊人。据估计,1990年8月2日至1991年2月28日海湾战争期间,先后泄入海湾的石油达150万吨。1991年多国部队对伊拉克空袭后,科威特油田到处起火。1月22日科威特南部的瓦夫腊油田被炸,浓烟蔽日,原油顺海岸流入波斯湾。随后,伊拉克占领的科威特米纳艾哈麦迪开闸放油入海。科威特南部的输油管也到处破裂,原油滔滔入海。1月25日,科威特接近沙特的海面上形成长16千米、宽3千米的油带,以每天24千米的速度向南扩展,部分油膜起火燃烧黑烟遮没阳光,伊朗南部降下黏糊糊的黑雨。至2月2日,油膜展宽16千米、长90千米,逼近巴林,危及沙特。最后导致沙特阿拉伯的捕鱼作业完全停止,这一海域的生物群落受到严重威胁。更为严重的是浮油层已对海岸边一些海水淡化厂造成污染,以淡化海水作为生活用水的沙特阿拉伯面临淡水供应的困难。这次海湾战争酿成的油污染事件,使波斯湾的海鸟身上沾满了石油,无法飞行,只能在海滩和岩石上待以毙命。其他海洋生物也未能逃过这场灾难,鲸、海豚、海龟、虾蟹以及各种鱼类都被毒死或窒息而死,成为这场战争的最大受害者。

油轮泄漏海鸥遭殃海湾战争结束后,一些环保专家表示,要完全消除由海湾战争引发的5000万吨石油对海湾地区和全球的影响,不仅代价将高昂,而且所需的时间也较为漫长。

1999年12月,在马耳他注册的“埃里卡”号油轮在法国西北部海域因遭遇风暴而断裂沉没。2万多吨重油泻入海中,导致该地区400多千米的海岸线受到污染,引发严重生态灾难,对当地渔业、旅游业、制盐业等产业造成沉重打击,是法国遭遇的最严重泄漏石油污染海域事件。美联社说,“埃里卡”号石油泄漏引发大面积海域污染,约7.5万只海鸟因此死亡。直到2008年1月16日,法国巴黎轻罪法庭作出判决,法国石油工业巨头道达尔集团对“埃里卡”号油轮断裂沉没造成的严重污染负有责任,罚款37.5万欧元。道达尔和其他3名被告还须向大约100名原告支付1.92亿欧元赔偿金。

2002年11月18日,一只满身油污的海鸥在西班牙北部拉科鲁尼亚接受全身清理。在巴哈马群岛注册的“威望号”油轮11月13日在西班牙西北部加利西亚省海域搁浅后船体破裂,造成西班牙西北部海域严重污染。

荷兰一油轮撞堤引发泄漏污染

从“威望号”泄漏的燃料油漂浮到加利西亚大区长达250千米的海岸上,海滩上积了厚厚一层燃料油,污染最严重的海域,泄漏的燃油有38.1厘米厚,一眼看去海面上一片黑,偶尔还可以在海滩上看到几只垂死的鸟。当地政府韩国原油泄漏事故还下令封锁了事发地附近长达128千米的海域,禁止渔民出海打鱼,造成沿海4000名渔民因无法捕鱼而失业。由于数十万鸟类都在事发海域过冬,污染对在此地区生活和迁徙路经此地的鸟类造成长期的威胁。

2005年7月6日在荷兰哈夫滕附近的瓦尔河中游泳的鸭子浑身沾满石油。当日,一艘油轮与瓦尔河筑堤相撞,造成30多吨石油泄漏。

2006年3月10日在美国阿拉斯加该州北部普拉德霍海湾地区发生一起重大石油泄漏事故,超过1000吨(共6357桶)原油从输油管中泄漏并污染了附近约84亩的苔原地带,这是该州北部海湾最严重的一次石油泄漏事故。这次事故造成了大批周围海洋生物及海洋大批死亡,附近的渔业损失近千万美元。

被油浸泡的水鸟孤立无援2007年11月10日晚,亚速海和黑海突起风暴,当时许多船只正排队通过刻赤海峡,由于预报不及时,不少船只没有能及时前往安全区域岛躲避,结果发生了创纪录的集体海难,共有7艘船沉没或搁浅。

风暴来袭时风速达到了25米/秒,海浪高达4~5米。第一起海难发生在11日凌晨,装载4700吨燃油的“伏尔加石油139”号油轮断为两截,导致2000吨燃油流入海中。

惨死沙滩11日上午10时25分和11时50分,两艘货船先后沉没,它们共装载了6000多吨硫黄。接着,另一艘装着硫黄的货轮撞上第二起海难中沉没的货轮后也沉没。几乎与此同时,一艘土耳其和一艘格鲁吉亚货轮搁浅。同样在11时50分,另一艘装燃油的“伏尔加石油123”号油轮船体出现裂缝,幸亏被及时拖入港口,没有造成另一起泄漏事故。

这次事故造成3人遇难者,另有大约20人下落不明。

俄罗斯紧急情况除了派出3架直升机和26艘船只搜索失踪人员外,还派出500多人在海上设置漂浮栏障,阻挡泄漏的燃油扩散。

游客观望被污染的海水原油泄漏“杀死”小海豚

俄罗斯南部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靠近燃油泄漏事故发生地的海岸上,大约3万只鸟死亡,近4万只鸟被困在油污中。

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行政长官说:“漏油污染破坏巨大,损失还无法估算,这就是一场生态灾难。”

搁浅油轮发生断裂2007年12月7日在韩国泰安郡附近海域拍摄的发生原油泄漏事故的油轮。当日,这艘在香港注册的油轮在韩国忠清南道泰安郡西北约6海里的海域与一艘韩国船舶相撞,造成1050万升原油泄漏,周围至少15平方千米的海域受到污染。

被污染的海滩12月25日,韩国忠清南道泰安郡当地居民在海滩上发现一只已经死亡的海豚,海豚身上覆盖着泄漏的原油。

2009年3月11日,一艘货轮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附近海域遭遇风暴,导致燃油泄漏,船上搭载的部分装有化学品的集装箱落入海中,造成澳大利亚东北部数十个观光海滩已被泄漏的燃油和化学品污染。周围养虾场均受不同程度污染,损失近千万美元。

被污染的珠海海滩2009年9月15日,因受台风“巨爵”袭击,一艘巴拿马籍集装箱船在中国珠海高栏岛水域搁浅,根据船方自报泄漏燃油50吨。事发海域被迫封闭,数千条渔船受影响。

大片海域受到污染历数每次石油污染事故,对海洋造成的污染都是十分严重的。

石油进入海洋后,形成一片油膜,继而在风浪和海流的作用下分割成小块随风四散漂浮。在扩散与漂浮过程中,一部分原油蒸发进入大气层;一部分被氧化分解掉;还有一部分溶解进海水,这一部分容易被海洋生物吸收;第四部分形成沥青块沉入海底或附着在海滩、礁石上造成二次污染。

石油污染对海洋环境海洋生物危害极大,石油在海面上形成的油膜能阻碍大气与海水的交换;影响海面对电磁辐射的吸收、传递和反射;还会让风光旖旎的海滨沙滩满目疮痍,大煞风景。油膜减弱了太阳辐射进海水的能量,影响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被油膜玷污皮毛的海兽和海鸟,将失去保温、游泳、飞行的能力。石油还对海洋生物产生危害,它破坏细胞膜的正常结构和透性,干扰生物体的酶系,进而影响生物体正常的生理、生化过程。

石油污染对自然生态、对人类危害巨大,而目前人类对付石油污染的方法还十分有限,人类力争减少污染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