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海洋的现实和未来
47698200000013

第13章 船舶污染

什么是船舶污染

船舶污染主要是指船舶在航行、停泊港口、装卸货物的过程中对周围水环境和大气环境产生的污染,主要污染物有含油污水、生活污水、船舶垃圾3类。另外,也将产生粉尘、化学物品、废气等,相对说来,对环境影响较小。油类系指船舶装载的货油和船舶在运营中使用的油品,包括原油、燃料油、润滑油、油泥、油渣和石油炼制品在内的任何形式的石油和油性混合物。船舶油类污染可以分成船舶油污水(压舱水、洗舱水、舱底水、舱底残油)和船舶溢油两类污染。船舶生活污水主要是指人的粪便水,包括从小便池、抽水马桶等排出的污水和废物,从病房、医务室的面盆、洗澡盆和这些处所排出孔排出的污水和废物,以及与上述污水废物相混合的日常生活用水(指洗脸水、洗澡水、洗衣水、厨房洗涤水等)和其他用水。船舶垃圾系指在船舶正常的营运期间产生的,并要不断地或定期地予以处理的各种食品、日常用品、工作用品的废弃物和船舶运行时,产生的各种废物,主要有食品垃圾(米饭、菜肴、干点、饮料、糖果等)、塑料制品垃圾(聚氯乙烯制品、合成纤维制品、玻璃钢制品)及其他垃圾(纸、木制品、布类制品、玻璃制品、金属制品、陶器制品等)。

船舶生活污水危害

人们通常将来自于船舶卫生间、医务室、装载活动物处所的废水和废物称为“黑水”;而将来自厨房、洗衣房以及盥洗室等处的废水和废物称为“灰水”。船舶生活污水不仅含有有机物和矿物质,而且还含有大量的细菌、寄生虫,有时还含有危害人体及水生物的病毒。

船舶生活污水的性质指标

船舶生活污水性质指标可分为物理性质指标、化学性质指标和生物学性质指标。

(1)船舶生活污水物理性质指标

主要是以悬浮固体Suspended Solidity(简称SS)量作为水质指标,其表示单位为毫克/升。

(2)船舶生活污水化学性质指标

通常以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作为水质指标。

大肠杆菌生化需氧量(BOD)表示水中的可氧化物质(特别是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氧化分解所消耗的溶解氧的量。国内外普遍规定在(20±1)℃的温度条件下,以5天的时间里有机物氧化分解所消耗的溶解氧量为指标,称为5天生化需氧量,即BOD5。生化需氧量越大,表明水中含有的有机污染物越多。其单位是毫克/升(mg/L)。

化学需氧量(COD)表示有机污染物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所消耗的氧量。因有机物基本上属于还原性物质,能被化学氧化剂分解,而有机物越多,消耗的氧化剂量就越多。其单位是毫克/升(mg/L)。

(3)船舶生活污水生物学性质指标

通常以水中大肠杆菌群的数量作为指标。

粪便中除含有大肠杆菌外,还含有一部分性质相同的好气性杆菌,因测定时同时被检出,所以总的生物学指标称为大肠杆菌群(主要包括有埃希释菌属、柠檬酸杆菌属、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等细菌的菌属)。单位用每100毫升水中的MPN(个/100毫升)来表示。

船舶生活污水主要污染成分

(1)使水生物和人感染的大量细菌、寄生虫甚至病毒。这些细菌能引起伤寒、副伤寒、疟疾、痢疾、胃肠炎、霍乱等肠道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2)在水中对于氧气有很高生化需要的、溶解于水的有机成分和悬浮成分。

(3)本身生化衰变时要消耗氧气的、沉淀于海底的固体颗粒(有机的和无机的)。

(4)对于海滨休息环境有严重影响的、呈单个小碎块或悬胶体的、浮在水面的浮游微粒(有机的和无机的)。

(5)使吸收这些物质的水饱和并可能富营养化的、高浓度的营养物质(主要是磷化合物和氮化合物)。

船舶生活污水的危害

(1)对水环境的影响

船舶生活污水未经处理任意排入水环境,会发生一系列生化作用。水环境的自然净化过程是细菌及其他微生物利用水中的溶解氧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和二氧化碳的过程。水藻吸收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使自身生长,同时放出氧气。这种自然净化过程虽然进行得非常缓慢,但该过程仍然是一种平衡过程,而维持该平衡的决定因素是溶解氧的含量。如果大量的生活污水排入水环境,就会造成水中溶解氧的含量降低,破坏了水环境的自然净化过程和生态平衡,改变了水环境的生态特征,造成水环境中的鱼类等动物的死亡或迁移。船舶生活污水中的营养盐进入水环境后,当其含量达到0.01毫克/升时,便可使藻类过度地生长和繁殖,出现富营养化,使水中溶解氧的含量降低,产生厌氧条件,使海洋动、植物群中的好气性群体(如鱼类)被低级的厌氧群体(软虫类)所取代。水环境的自然净化过程的破坏再加之生活污水中悬浮固体的存在,将对海滨浴场和渔场的资源产生较严重的影响。

(2)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每一毫升未经处理的粪便污水中含有大约几百万个细菌,其中多数是致病细菌,可传染多种肠道传染病。粪便污水如果不经过充分处理以杀死病细菌的话,它就会污染水源,并传播这类疾病,这便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威胁。

船舶垃圾危害

船舶垃圾处理亟待加强

2008年10月以来,黄岛检验检疫局卫生检验检疫工作人员在日常监管过程中经常发现,进境船舶的生活垃圾在处理过程中存在未经消毒私自移运、随意抛入海海岸边的垃圾域、不实行分类管理以及消毒不彻底等问题。有关专家提醒,进境船舶垃圾处理亟待加强。

船舶生活垃圾处理不当会造成重大危害。私自移运的垃圾未经任何消毒处理,存在卫生安全隐患;船方为节省垃圾消毒移运费用,将垃圾抛入大海或私自移运,抛入海域的垃圾,严重污染海洋环境;未分类的垃圾不利于后续监管处置,且造成资源浪费;消毒不彻底的垃圾仍携带致病菌及病媒昆虫等。

船舶垃圾威胁海洋生物生存

美国海洋保护协会于2006年9~10月在日本、美国和新西兰等68个国家的海岸开展清扫行动,回收了重达3000吨的800万件垃圾,其中包括190万个烟蒂、77万个食品包装和食品容器、70万个各种盖子和69万个塑料袋等。烟蒂、食品包装和塑料制品等海洋垃圾数量如此惊人,已经严重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

美国海洋保护协会指出,垃圾中含有的化学物质正在污染海洋,每年全世界有约100万只海鸟因为吞食塑料垃圾或缠绕在渔具上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