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慢性肾炎实用自我疗法(实用自我疗法系列)
47697600000034

第34章 慢性肾炎常识解答(2)

正常成人每日排出尿蛋白定量最多可达150mg(青少年可略高),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定性为阴性。出现了蛋白尿不一定是患了肾炎。蛋白尿量小于1.0g/d时,只有除外了肾小管性蛋白尿、功能性及体位性蛋白尿后才可能考虑肾炎。如尿蛋白量较多,持续超过1.0g/d时,则提示肾炎的可能性大;如已经发生大量蛋白尿,尿蛋白超过3.5g/d时,则能肯定肾炎诊断,而且,患者可能出现肾病综合征。

当然,要准确判断某患者蛋白尿是否由肾炎引起,除参考蛋白定量外,还必须进行全面检查,看患者尿中有无红细胞及管型,临床有无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等,然后综合分析。如果临床鉴别十分困难时,前面已述,还必须做肾穿刺活检。

尿蛋白越多就表示肾脏损害程度越严重吗

蛋白尿是诊断肾炎的重要依据,也是评定肾炎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尿蛋白的多少,并不一定反映肾脏损害的严重程度。

例如:轻度系膜增殖性肾炎临床可表现为大量尿蛋白,但肾组织病理改变较轻,预后良好,而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炎患者,如有大量尿蛋白则提示肾组织病理改变严重,预后不佳。

所以说判断肾功能的好坏,必须结合临床症状、肾功能检查作全面分析。但长期大量尿蛋白对肾功能有明显损害,应积极治疗,使尿蛋白降至每日1g以下,才能较有效地保护肾功能。

蛋白尿对慢性肾炎的预后有何影响

现代研究证实蛋白尿具有系膜毒性、小管毒性。蛋白尿是导致肾小球硬化、小管间质纤维化的重要因素。大量临床资料表明,持续性较大量蛋白尿患者预后不良。在局灶性肾小球硬化、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IgA肾病、糖尿病肾病和慢性肾移植排异反应中,蛋白尿是肾脏病进展和病死率增加的显著独特的决定因素。

事实上这些疾病的缓解,尿蛋白质排泄的减少,不论是自发的还是通过积极治疗所致,都可提高存活率。

蛋白尿减少就一定表示慢性肾炎病情好转吗

蛋白尿的临床意义非常复杂。临床上见到持续性蛋白尿往往意味着肾脏的实质性损害。当蛋白尿由多变少时,既可反映肾脏病变有所改善,也可能是由于大部分肾小球纤维化,滤过的蛋白质减少,肾功能日趋恶化,病情加重的表现。因此判断肾脏疾病损害的轻重,不能只凭蛋白尿来衡量,要综合尿蛋白的量和持续时间来全面考虑,还要结合全身情况及肾功能检查来确定。

尿色发红就是血尿吗

尿色发红不一定都是血尿,某些药物(如酚红、利福平)、食物(如甜菜)及疾病(如引起血红蛋白尿或卟啉尿的疾病)均可以导致尿色发红,当尿液含有大量尿酸盐结晶时,尿冷却后亦可析出红色盐结晶沉淀。所以,想判断血尿是否存在,则一定要做尿沉渣显微镜检查,看尿中红细胞是否超过正常。

尿潜血阳性是血尿吗

尿潜血就是尿里有“潜在的出血”,是通过尿常规检查出来的。

尿潜血阳性,只能说明尿中含有红细胞成分,但这不是真正从显微镜下见到的有形态的、完整红细胞,而是电脑检查出来的红细胞组成成分。正常人体内红细胞不断破坏,其成分都从尿排出,因此部分正常人尿中亦会出现潜血阳性。一般情况下,红细胞0~1个/HP,属正常范围。当显微镜检查尿中红细胞大于3个/HP时,才能诊断为血尿。

有血尿就是慢性肾炎吗

有血尿不一定就是慢性肾炎。出现血尿的疾病有许多,大致包括以下情况:

(1)泌尿系统疾病如各种肾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病毒性肾炎、遗传性肾炎、紫癜性肾炎)、肾盂肾炎、结石(肾、膀胱、尿道)、肾结核、各种先天畸形、外伤、肿瘤等。

(2)全身性病症如出血性疾病、白血病、心力衰竭、败血症、维生素C及维生素K缺乏、高钙尿症等。

(3)物理化学因素如食物过敏、放射线照射、药物、毒物、运动后等。

慢性肾炎患者尿液为什么会出现大量泡沫

由于慢性肾炎患者尿液中含有蛋白、张力改变所致,这种泡沫尿的特征往往是尿液表面漂浮着一层细小的泡沫,久久不消失。

尿液混浊就是肾炎吗

有人发现自己尿液混浊就认为自己患了肾炎,其实这是种误解。

尿液混浊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尿中含有各种白细胞、红细胞、黏液等,或有白蛋白、球蛋白等各种蛋白质时,均可导致尿液混浊;尿中有盐类结晶如磷酸盐或碳酸盐等,也可沉淀而使尿液混浊。另外乳糜尿即淋巴液漏入尿中也可使尿液混浊。由此可见,尿液混浊不一定都是肾炎引起的,要考虑多种因素,不能单凭某一症状而作出肾炎的诊断。

尿量异常与慢性肾炎的关系如何

对夜尿量多少的衡量,可以判断肾脏的浓缩和稀释功能。正常人夜间从晚上8时至次晨8时,一般排尿0~2次,夜尿总量平均约500ml,相当于全日尿量的1/3左右。若夜尿量超过白天总量及排尿次数明显增多时,特别是入睡后半夜仍需起床排尿者,称为夜尿多。

通常当肾功能不全时,肾小管功能损害,浓缩尿液的能力减退,重吸收水分减少,使夜尿量增加,尿量一般可超过750ml。常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高血压肾动脉硬化及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当体内水液潴留量多,特别是心功能不全时,晚上平卧后回心血量增多,肾血流随之增加,尿量亦增多,常见于各种心脏病伴发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另外,失眠或精神因素也可导致夜尿增多,常以夜尿次数增多为主。

出现水肿就是肾炎吗

许多疾病都可以出现水肿。全身性水肿按照其病因可分为以下类别:①心源性水肿:常见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或慢性心包炎等。②肾源性水肿:常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及肾病综合征等。

③肝源性水肿:常见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变等。④营养不良性水肿:

常见于低蛋白血症、维生素B1缺乏症等。⑤结缔组织病所致的水肿:

常见于红斑狼疮、硬皮病及皮肌炎等。⑥变态反应性水肿:如血清病等。⑦内分泌性水肿:常见于席汉病、甲状腺功能减低及库欣综合征等。⑧特发性水肿:如功能性水肿等。⑨其他:贫血性水肿、妊娠中毒性水肿。

局限性水肿见于以下原因:①静脉梗阻性水肿:常见于血栓性静脉炎、下肢静脉曲张等。②淋巴梗阻性水肿:常见于丝虫病的象皮腿、流行性腮腺炎所致胸前水肿等。③炎症性水肿:常见于丹毒、疖肿、蜂窝组织炎等所致的局部水肿。④变态反应性水肿:常见于血管神经性水肿、接触性皮炎等。

水肿的程度与肾脏病损的程度是否成正比

水肿是肾炎的重要表现之一,但水肿的轻重与肾脏病变的严重程度并不成正比。有些肾炎患者可以没有水肿,有些患者往往只是在肾炎过程中的某一阶段出现水肿。所以,不应将水肿的程度作为判断肾炎预后及评价疗效的绝对指标。

为什么慢性肾炎有顽固性持续性高血压

肾脏是排泄水和钠的主要器官,慢性肾炎使肾脏组织受到损害,影响了水、钠的排泄,导致水钠潴留。其主要机制是: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使水、钠滤过减少,水、钠潴留,导致血容量增加,使血压升高。②由于肾脏缺血,肾血管张力的改变引起肾素分泌增多,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的作用,促进醛固酮及抗利尿素分泌增多,导致远端小管重吸收水、钠增加,也会导致血压升高。

高血压对慢性肾炎的预后有何影响

临床资料表明,持续性的中、重度高血压是造成肾脏疾病加速恶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因为长时间的血压增高会使肾小动脉痉挛、硬化,使肾小球毛细血管硬化加速,使肾单位毁损,肾功能恶化,同时高血压还会导致严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使病情进一步加重、恶化。临床上经常观察到尿毒症患者伴有左心室肥厚,甚至出现左心衰竭的一些症状,也出现过尿毒症患者因血压控制不理想而并发卒中的病例。因此,对慢性肾炎患者必须重视对血压的控制,要经常地测量血压,及时、合理地服用降压药物,并持之以恒,使血压长期保持在合理水平,这样既能保证肾脏的血流量,维持肾小球的滤过,又不至于因血压过高使肾小动脉、肾小球毛细血管硬化加重。

所以合理控制血压对慢性肾炎患者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切不可掉以轻心。

腰痛是肾炎患者的主要症状吗

肾脏实质没有感觉神经,所以腰痛不是肾炎患者的主要症状。

但肾脏被膜、肾盂和输尿管有神经分布,所以肾区疼痛与肾脏被膜受牵拉、张力增加及肾盂、输尿管痉挛或张力增加有关。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所致的肾绞痛,以及慢性肾炎、肾盂肾炎、多囊肾所致的肾区慢性钝痛。另外,腰痛也可由许多其他原因引起,如腰肌劳损、腰椎骨质增生、腰部扭伤、妇女盆腔病变等。所以,出现腰痛症状需进行检查以明确诊断。

肾炎是否要用抗生素“消炎”治疗

肾炎的“炎”并非细菌感染发炎的“炎”,故不属于感染性疾病。到目前为止肾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是多元化的因素,其发病机制属免疫性损伤,肾脏组织中有细胞浸润和增生等炎症反应,但这是由于免疫反应所致的炎症,而不是由于细菌直接引起的炎症。所以,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用抗生素。只有当合并细菌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时才适合加用抗生素,目的是消灭或控制肾外细菌感染病灶,清除进入机体的抗原,减轻机体免疫损害从而达到减轻或治疗肾炎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