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奇妙的大千世界:令人惊叹的奇迹
47697100000008

第8章 岩石万象——中国路南石林

石林坐落在昆明南边的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距昆明市86千米。景区由大小石林、乃古石林、大叠水、长湖、月湖、芝云洞、奇风洞7个风景片区组成。全县共有石林面积400平方千米,是一个以岩溶地貌为主体的,在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风景名胜区。

所谓岩溶地貌,也叫喀斯特地貌,是指地表可溶性岩石(主要是石灰岩)受水的溶解而发生溶蚀、沉淀、崩塌、陷落、堆积等现象,而形成各种特殊的地貌——石林、石峰、石芽、溶斗、落水洞、地下河,以及奇异的龙潭,众多的湖泊等,这些现象总称喀斯特。我国的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四川等省、自治区都有分布,其中发育得最好、最美的石林当属昆明路南石林首屈一指。1966年,中国第2次喀斯特学术会议建议将“喀斯特地貌”改为“岩溶地貌”,故在中国又叫岩溶地貌。

人们常说“路南石林”,“路南”是彝族的音译,含义是黑色的石头。这里距昆明120千米,是世界闻名的喀斯特地区之一,被人们赞誉为“天下第一奇观”。石林景区植被生长良好,森林覆盖率为30%。目前,石林风景区有小型的哺乳动物、爬行类动物、鸟类和昆虫等。凡滇中地区适宜的木本植物和花卉,在石林都可生长。

路南石林据科学鉴定,距今27亿年前,石林地区还是一片汪洋,海底沉积有厚厚的石灰岩,经中生代地壳的运动,海底上升露出水面形成陆地。200万年来,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中,在强烈的溶蚀和日复一日的风化作用下,海水和雨水沿着构造裂隙运动,使溶沟不断地扩大和加深,久之先成石芽,继而形成千百万座拔地而起的石峰,与众多的石柱、石笋连片成群,最后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石林。

在石林间的峡谷小路中穿行,就像在艺术博物馆中参观一样。众多巨石拔地而起,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人们根据石头的外形赋予了它们美丽的传说,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阿诗玛峰”的故事。

阿诗玛峰位于石林边缘,从某个特定角度看它,宛若一个身背花篮、亭亭玉立的美丽少女,她就是中国的少数民族撒尼族传说中的姑娘阿诗玛的化身。出于对她的怀念和敬仰,人们都喜欢与阿诗玛峰合影留念。

阿诗玛峰的倩影是路南石林最美的风景。此外,石林中还有骆驼峰、象石等众多传神的石刻作品。在路南石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给人无限的惊叹和感慨。

阿诗玛峰在喀斯特地貌地区,溶洞很常见。石林的发育,离不开地下水道系统的支持。完善的地下水道系统,能不停息地将溶解了石灰岩的水溶液冲走,保证溶蚀过程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最终塑造出像石林这种规模巨大、石峰造型千姿百态的地貌奇观。而地下水道自身也被不断地溶解,因此出现了地下溶洞,并随着地壳的变动,地下水的改道,有了错综复杂的溶洞。

路南石林的地下有许多神奇的溶洞,例如芝云洞和奇风洞。芝云洞位于石林之西北约3000米处,是岩溶地貌的地下奇观之一。洞内有洞,大者可容千人,四壁布满石钟乳,击之有钟鼓声。另有石床、石田、石浪、石秤等物,谓之“仙迹”。洞顶岩溶滴落,历经亿万年,或如仙翁拄杖而立,或如玉笋、宝塔,或如青蛙跃然欲行,莫不惟妙惟肖。奇风洞位于大小石林东北5000米处。它由间歇喷风洞、虹吸泉和暗河三部分组成。

路南石林的另一景色就是那些低等生物了。如果分别在冬季和夏季来到石林,人们就会注意到石林的颜色大不一样。原来当雨季来临时,附在岩石表面的藻类和苔藓,由于水分充足,生长旺盛,呈现一种墨绿色,使整个石林远看像一幅水墨画一般;冬季寒冷无雨时,石头上的藻类与苔藓干枯了,石林便呈现出一种灰白色。又由于石灰岩表面分布着一条条溶痕,凹凸不平,藻类与苔藓的分布也就相应不同,因此即使就单一的石灰岩来看,颜色也仿佛“墨分五彩”般具有丰富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