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小丛书:教你制作日常电子
47696500000018

第18章 故障排查(2)

2.电容器的检测方法与经验

(1)固定电容器的检测。①检测10皮法以下的小电容器。对因10皮法以下的固定电容器进行定性的检查,只能定性地检查其是否有漏电、内部短路或击穿现象。测量时,可选用万能表R×10K档,用两电表金属测棒分别任意接电容的两个接角,阻值应为无穷大。若测出阻值(指标向右摆动)为零,则说明电容漏电损坏或内部击穿。

②检测10皮法~0.01微法固定电容器是否有充电现象,进而判断其好坏。万能表选用R×1K档。两只三极管的β值均为100以上,且穿透电流要大些。可选用3DG6等型号硅三极管组成复合管。万能表的红和黑电表金属测棒分别与复合管的发射极e和集电极c相接。由于复合三极管的放大作用,把被测电容的充放电过程予以放大,使万能表指针摆幅度加大,从而便于观察。应注意的是:在测试操作时,特别是在测较小容量的电容时,要反复调换被测电容接脚接触A、B两点,才能明显地看到万能表指针的摆动。

③对于0.01微法以上的固定电容,可用万能表的R×10K档直接测试电容器有无充电过程以及有无内部短路或漏电,并可根据指针向右摆动的幅度大小估计出电容器的容量。

(2)电解电容器的检测。①因为电解电容的容量较一般固定电容大得多,所以,测量时,应针对不同容量选用合适的量程。根据经验,一般情况下,1~47微法间的电容,可用R×1K档测量,大于47微法的电容可用R×100档测量。

②将万能表红电表金属测棒接负极,黑电表金属测棒接正极,在刚接触的瞬间,万能表指针即向右偏转较大偏度(对于同一电阻档,容量越大,摆幅越大),接着逐渐向左回转,直到停在某一位置。此时的阻值便是电解电容的正向漏电阻,此值略大于反向漏电阻。实际使用经验表明,电解电容的漏电阻一般应在几百千欧以上,否则,将不能正常工作。在测试中,若正向、反向均无充电的现象,即表针不动,则说明容量消失或内部断路;如果所测阻值很小或为零,说明电容漏电大或已击穿损坏,不能再使用。

③对于正、负极标志不明的电解电容器,可利用上述测量漏电阻的方法加以判别。即先任意测一下漏电阻,记住其大小,然后交换电表金属测棒再测出一个阻值。两次测量中阻值大的那一次便是正向接法,即黑电表金属测棒接的是正极,红电表金属测棒接的是负极。

使用万能表电阻档,采用给电解电容进行正、反向充电的方法,根据指针向右摆动幅度的大小,可估测出电解电容的容量。

(3)可变电容器的检测。①用手轻轻旋动转轴,应感觉十分平滑,不应感觉有时松时紧甚至有卡滞现象。将转轴向前、后、上、下、左、右等各个方向推动时,转轴不应有松动的现象。

②用一只手旋动转轴,另一只手轻摸动片组的外缘,不应感觉有任何松脱现象。转轴与动片之间接触不良的可变电容器,是不能再继续使用的。

③将万能表置于R×10K档,一只手将两个电表金属测棒分别接可变电容器的动片和定片的引出端,另一只手将转轴缓缓旋动几个来回,万能表指针都应在无穷大位置不动。在旋动转轴的过程中,如果指标有时指向零,说明动片和定片之间存在短路点;如果碰到某一角度,万能表读数不为无穷大而是出现一定阻值,说明可变电容器动片与定片之间存在漏电现象。

3.电感器、变压器检测方法

(1)色码电感器的检测。将万能表置于R×1档,红、黑电表金属测棒各接色码电感器的任一引出端,此时指针应向右摆动。根据测出的电阻值大小,可具体分下述2种情况进行鉴别:

①被测色码电感器电阻值为零,其内部有短路性故障。

②被测色码电感器直流电阻值的大小与绕制电感器线圈所用的漆包线径、绕制圈数有直接关系,只要能测出电阻值,则可认为被测色码电感器是正常的。

(2)中周变压器的检测。①将万能表拨至R×1档,按照中周变压器的各线圈接脚排列规律,逐一检查各线圈的通断情况,进而判断其是否正常。

②检测绝缘性能。将万能表置于R×10K档,做如下几种状态测试:

A.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之间的电阻值;

B.初级线圈与外壳之间的电阻值;

C.次级线圈与外壳之间的电阻值。

上述测试结果分别出现三种情况:

A.阻值为无穷大:正常;

B.阻值为零:有短路性故障;

C.阻值小于无穷小,但大于零:有漏电性故障。

(3)电源变压器的检测。①通过观察变压器的外貌来检查其是否有明显异常现象。如线圈引线是否断裂,脱焊,绝缘材料是否有烧焦痕迹,铁芯紧固螺丝是否有松动,硅钢片有无锈蚀,线圈线圈是否有外露等。

②绝缘性测试。用万能表R×10K档分别测量铁芯与初级,初级与各次级、铁芯与各次级、静电屏蔽层与初次级、次级各线圈间的电阻值,万能表指针均应指在无穷大位置不动。否则,说明变压器绝缘性能不良。

③线圈通断的检测。将万能表置于R×1档,测试中,若某个线圈的电阻值为无穷大,则说明此线圈有断路性故障。

④判别初、次级线圈。电源变压器初级接脚和次级接脚一般都是分别从两侧引出的,并且初级线圈多标有“110V”字样,次级线圈则标出额定电压值,如15V、24V、35V等。再根据这些标记进行识别。

⑤空载电流的检测。

A.直接测量法。将次级所有线圈全部开路,把万能表置于交流电流档(500mA),串入初级线圈。当初级线圈的插头插入110V交流市电时,万能表所指示的便是空载电流值。此值不应大于变压器满载电流的10%~20%。一般常见电子设备电源变压器的正常空载电流应在100毫安左右。如果超出太多,则说明变压器有短路性故障。

B.间接测量法。在变压器的初级线圈中串联一个10Ω/5W的电阻,次级仍全部空载。把万能表拨至交流电压档。加电后,用两电表金属测棒测出电阻R两端的电压降U,然后用欧姆定律算出空载电流I空,即I空=U/R。

⑥空载电压的检测。将电源变压器的初级接110伏市电,用万能表交流电压接依次测出各线圈的空载电压值(U21、U22、U23、U24)应符合要求值,允许误差范围一般为:高压线圈≤±10%,低压线圈≤±5%,带中心抽头的两组对称线圈的电压差应≤±2%。

一般小功率电源变压器允许温升为40~50℃,如果所用绝缘材料质量较好,允许温升还可提高。

⑦检测判别各线圈的同名端。在使用电源变压器时,有时为了得到所需的次级电压,可将两个或多个次级线圈串联起来使用。采用串联法使用电源变压器时,参加串联的各线圈的同名端必须正确连接,不能搞错。否则,变压器不能正常工作。

⑧电源变压器短路性故障的综合检测判别。电源变压器发生短路性故障后的主要症状是发热严重和次级线圈输出电压失常。通常,线圈内部匝间短路点越多,短路电流就越大,而变压器发热就越严重。检测判断电源变压器是否有短路性故障的简单方法是测量空载电流。存在短路故障的变压器,其空载电流值将远大于满载电流的10%。当短路严重时,变压器在空载加电后几十秒钟之内便会迅速发热,用手触摸铁芯会有烫手的感觉。此时不用测量空载电流便可断定变压器有短路点存在。

有的初学者在实验制作中使用新电池,以为电能一定是很充足。岂不知在这以前,由于电路连线错误或不小心,电池的电能已漏光或减少了。电的不足必然使电路不能正常工作。常有这样的情况:你买了质量不是很好的组件,或者通电后不小心造成组件的损坏。此时你必须更换新的组件重新试一试。当你经过此番努力,电路仍然不能工作,也不要灰心,可以请教老师来排疑解难。如果你经过努力终于找到了电路不工作的原因,你的知识技能也一定有了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