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校园实用经典警语名句
47695700000010

第10章 H

海不辞东流,大之至矣。

——《庄子·徐无鬼》[释义]海洋所以这样大,是因为它能接纳百川的流水。比喻谦虚可以使人变得更美好。

含血喷人,先污其口。

——《罗湖野录》[释义]诬蔑别人的人,首先弄脏了自己的嘴巴。

毫釐之失,有千里之差。

——《抱朴子·疾谬》[释义]开头就是错了一点儿,结果就会造成很大的差误。

豪华一去难再得,壮气销沉土一丘。

——《静夜思》[释义]荣华富贵失去了固然难以再得到它,但人的壮志豪气消失了,虽生犹死,不啻是一抔黄土罢了。

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

——《北梦琐言》[释义]好事倒不容易被人所知,而坏事反而容易传开。劝诫人应当谨慎行事。

好事须相让,恶事莫相推。

——《全唐诗补逸》[释义]有好的事情应当彼此相让,坏事发生了,彼此不要互相推卸责任。

好不废过,恶不去善。

——《左传·哀公五年》[释义]对自己所喜欢的人,不能掩饰他的缺点;对自己所厌恶的人,不能否定他的长处。

好称人恶,人亦道其恶;好憎人者,亦为人所憎。

——《说苑·谈丛》[释义]喜欢说别人坏话的人,人家也说他的坏话;爱憎恨别人的人,也被别人所憎恨。

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礼记·大学》[释义]对你所喜欢的人,要知道他的缺点,对你所厌恶的人,要知道他的优点。

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

——《庄子·盗跖》[释义]喜欢当面吹捧人的人,也喜欢在背地里诽谤别人。

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处不居胜。

——《西岩赘语》[释义]自以为比别人强的人,肯定不如别人;真正比别人强的人,往往自己却认为不如别人。

好胜者必败,恃壮者易疾。

——《荆园进语》[释义]自以为了不起的人,必然失败;自恃很健壮的人,容易得病。

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

——《西岩赘语》[释义]你喜欢自恃的长处,恰恰就是你的短处;你自知有短处,恰恰就是你的长处。

好谈己长,只是浅。

——《西岩赘语》[释义]喜欢夸耀自己的长处,恰恰说明自己是肤浅的。

好问好察,改过不吝之谓上智。

——《陈确集·瞽言》[释义]喜欢请教别人,善于观察事物,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样的人就是最聪明的人了。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尚书·汤诰》[释义]善于请教别人收获就多,自以为很聪明对人不谦虚,所得就少。

好言所不知,自欺也。

——《钝吟杂录·家戒下》[释义]喜欢谈论自己所不了解的东西,这叫做自欺欺人。

好谀是人生大病。

——《西岩赘语》[释义]爱听恭维话,这是人的通病。

好誉者,常谤人;市恩者,常夺人,其倾危一也。

——《木几冗谈》[释义]喜欢恭维别人的人,常常诽谤人;喜欢给别人小恩小惠的人,常常从别人那里取得好处,这两种人同样是危险的。

好责人者,自治必疏。

——《西岩赘语》[释义]喜欢责备别人的人,要求自己必然不严格。

禾熟则获,果熟则剥。

——《刍言》[释义]谷子成熟了才能收获,果子熟了才能剥开皮。比喻凡事不可急于求成。

何言者天,成蹊者李。

——《口箴》[释义]天并没有自吹自擂,却显得那么高;李树不向人打招呼,而它的树下却有条小路。比喻只要为人真诚、谦虚,就能感动别人。

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宪问》[释义]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报答恩德。

何以止谤,曰无辨,辨愈力,则谤者愈巧。

——《荆园进语》[释义]怎样才能制止别人的诽谤呢?那就是不要辩解,愈是辩解,诽谤攻击你的人的手法越巧妙。

河以委蛇故能远,山以陵迟故能高。

——《说苑·建本》[释义]江河因为弯弯曲曲,所以流程很远;山由于连绵起伏,因此高大。

贺者在门,吊者在闾。

——《诫子书》[释义]受福的人容易骄奢,不久祸患就降临到头上。

花太早者,不须霜而自落。

——《意林·文子》[释义]花开得太早,不经过霜冻就自己凋零了。比喻早熟必然早衰。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窦娥冤·楔子》[释义]花凋落还有再开之日,人老了青春不再回来。可用来告诫人们在青少年时,要珍惜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奋发图强。

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犯而聚怨,不可以定身。

——《左传·文公五年》[释义]华而不实的人,会招来人们的怨恨,有这种缺点而积怨于人,不会有好结果。

怀必贪,贪必谋人,谋划人,人亦谋己。

——《左传·宣公十四年》[释义]领略安逸就必然贪婪,贪婪就必然暗算别人,暗算了别人,别人也会暗算自己。

怀永图者,缓急效;负远略者,遏浮言。

——《薛方山纪述》[释义]有雄心壮志的人,不急于见到成效;深谋远虑的人,不会说出浮躁的话。

缓必有所失。

——《易经·序卦》[释义]在和平环境里,人们容易和平麻痹,所以往往招致损失。

患生于多欲,害生于不备。

——《淮南子·缪称训》[释义]不幸的根源在于私欲太多,发生灾患由于失去戒备。

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说苑·谈丛》[释义]灾患生于疏忽之时,祸害开始于细小的事情上。说明人应防微杜渐。

患至而后图,智者有不能。

——《送张洞推官赴永兴经略司》[释义]等到灾患发生了,再想办法应付,就是聪明人也是束手无策的了。

悔从醒生,驷不及舌。

——《醉醒石》

[释义]与其觉悟之后感到悔恨,倒不如预先能管住自己的舌头,因为话一出口,就是四匹马拉着一辆车子,也追不回来的。

悔前莫如慎始,悔后莫如改图,徒悔无益也。

——《呻吟语·补遗》[释义]做事要慎重免得事后后悔,已经后悔了就要及时改正过来,一味后悔是没有好处的。

悔悟于后,不若省察于前。

——《居业录·学问》[释义]与其事后有所悔悟,倒不如事前考虑周到。

毁人者失其直,誉人者失其实,近于乡原之人哉。

——《皮日休文集·鹿门隐书

六十篇》[释义]不公正地批评人家,毫无根据地称赞人家,这和那种言行不一、伪善欺骗的人有什么两样呢?

讳者欺之媒乎,矜者谄之宅乎。

——《郁离子卷上·自讳自矜》[释义]隐瞒自己缺点,是产生欺诈的媒介;骄傲自大,是产生谄媚的温床。

慧黠而过,乃是真痴。

——《聊斋志异·阿宝》[释义]如果聪明过了头,就是真正的愚蠢。

昏镜无好面,恶土无善禾。

——《王令集·慎交》[释义]不明亮的镜子照不出美丽的脸容,不良的土壤就无法长出茁壮的禾苗。比喻交上不好的朋友,会受不好的影响。

祸不入慎家之门。

——《王子安集·规讽》[释义]能谨慎处世的人,不会招来祸害。

祸莫大于不知足。

——《老子》[释义]祸害没有比不知足更大的了。

祸莫大于无信。

——《傅子·义信篇》[释义]最大的祸患是待人不诚信。

祸生于得意。

——《说苑·谈丛》[释义]在人得意忘形之时,祸患便会发生了。

祸在于好利,害在于亲小人。

——《尉缭子·十二陵》[释义]造成祸害是由于贪利和亲近不正直的人。

祸至后惧,是诚不知。君子之惧,惧乎未始。

——《诫惧箴》[释义]祸患临头才害怕,这是不明智的;君子在祸患发生前,就知道提高警惕。

祸自微而成。

——《太公金匮》[释义]祸害常常是由小处慢慢酿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