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青少年身边的环保丛书:人类的环保之路
47689800000005

第5章 固体废物带来的浪费与危害

固体废物是指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一系列活动中产生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无法利用而被丢弃的污染环境的固体、半固体废弃物质。伴随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不断增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以及人们需求不断提高,固体废物产生量也在与日俱增,资源的消耗和浪费越来越严重。

固体废物堆积如山固体废物的露天堆放和填埋处置,需占用大量宝贵土地。固体废物产生越多,累积的堆积量越大,填埋处置的比例越高,所需的面积也越大,如此一来,势必使可耕地面积短缺的矛盾加剧。下面以我国为例进行说明。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累计堆放量侵占土地已由1991年的30000公顷增加到1995年的56000公顷,其中有近4000公顷耕地,这对人均耕地少的我国,不能不说是一种令人担忧的行为。我国许多城市利用四郊设置的垃圾堆放场,也侵占了大量农田。据1985年航空遥感技术调查,广州市近郊地面堆放的各类固体废物占地165.8公顷,其中仅垃圾堆就有69.04公顷。这种垃圾任意侵占农田的现象,在我国相当普遍。

固体废物不是环境介质,但往往以多种污染成分存在的终态而长期存在于环境中。在一定条件下,固体废物会发生化学的、物理的或生物的转化,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处理、处置不当,污染成分就会通过水、气、土壤、食物链等途径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一些有机固体废物,在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下被微生物分解,还能释放出有害气体、产生毒气或恶臭,造成地区性空气污染。废物填埋场中逸出的沼气,它在一定的程度上会消耗其上层空间的氧,从而使种植物衰败。

直接将固体废物倾倒于河流、湖泊或海洋,会缩减江河湖面有效面积,同时将使水质直接受到污染,严重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条件,并影响水资源的充分利用。

此外,在陆地堆积或简单填埋的固体废物,经过雨水的浸渍和废物本身的分解,将会产生含有害化学物质的渗滤液,对附近地区的地表及地下水系造成污染。例如,城市垃圾不但含有病原微生物,在堆放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并会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是有机物、重金属和病原微生物三位一体的污染源。

大部分化学工业固体废物属有害废物,这些废物中有害有毒物质浓度高,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处置,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很大影响。根据物质的化学特性,当某些物质相混时,可能发生不良反应,包括热反应(燃烧或爆炸)、产生有毒气体(砷化氢、氰化氢、氯气等)和可燃性气体(氢气、乙炔等)。若人体皮肤与废强酸或废强碱接触,将产生烧灼性腐蚀;若被误吸入体内,能引起急性中毒,出现呕吐、头晕等症状。

环境介质

环境介质指的是自然环境中各个独立组成部分中所具有的物质。如大气、水体、土壤和岩石、生物体中所具有各自特性的气体、水、固体颗粒、肌肉和体液等不同介质,它们之间常发生相互作用或关联。环境中不同介质间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是环境化学的物质迁移分布、形态变化、污染效应、最终归宿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