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探索神秘的大自然:春夏秋冬的奥秘
47689100000009

第9章 春季——万物复苏(1)

春的气息

在春季,地球的北半球开始倾向太阳,受到越来越多的太阳光直射,因而气温开始升高。随着冰雪消融,河流水位上涨,春季植物开始发芽生长,许多鲜花开放,冬眠的动物苏醒,许多以卵过冬的动物孵化,鸟类开始迁徙,离开越冬地向繁殖地进发。许多动物在这段时间里发情,因此中国也将春季称为“万物复苏”的季节。

春季是一年的第一个季节,有很多划分四季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把立春节气的到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学角度来划定的。

春天什么时候开始?

由春季平均开始日期分布图可以看出:福建、云南两省南部,是我国春来的最早的地方,秋季刚刚过去,春季就接踵而来,因为这里没有冬季。因此,气温降到全年最低的1月中、下旬,就可以认为秋季结束春节开始了。南岭以北的浙江、江西和湖南三省南部大都在3月上旬进入春季。4月初,春季已经来到华北平原的最北部京津地区。“五一”劳动节前后,黑龙江省南部开始春回大地,但要到5月下旬,春天的气息才能吹遍我国最北的黑龙江省的每个角落。我国西部地区,北疆准噶尔盆地大约在4月份春始,南疆塔里木盆地3月份就春风已到了。青藏高原上大部分地区在四五月入春,但藏北高原甚至在最热月份也仍然升不到春季秋季的温度。

各具特色的春夏秋冬四季干燥多风

春季是冬季与夏季的过渡季节,冷暖空气势力相当,而且都很活跃。王安石曾经用这样一首诗描述对春天气候的矛盾心情:“春日春风有时好,春日春风有时恶,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这句话说明了春天天气变化多端。具体来说,春季的气候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气温变化幅度大。春季,万象更新,生机勃勃,但是春天也是一年中天气变化幅度最大的时期,是气温乍暖还寒和冷暖骤变的时期。春季一天中的气温差异最大,以北京为例,1966年5月3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相差竟然达到26.8℃。所以要春季要及时收听天气预报,注意天气变化,适时增加衣物。

春季空气干燥多大风,正处于大气环流调整期,冷暖空气活动频繁,气温变化幅度大。前面我们提到,春季是冬季与夏季的过渡季节,冷暖空气势力相当,而且都很活跃,所以经常出现大风天气,特别是我国北方地区,其特点是南北大风交替出现,风力较大。一般来说,5月份后,南北大风频繁的现象才能好转。一次大风天气的到来,带来了冷空气,气温下降,同时降低了空气湿度,容易引起感冒、鼻炎、关节炎、精神病、皮肤病等病症。

春季北方多沙尘天气北方多沙尘天气。春季随着气温的回升,若前段时间降水偏少,地面干燥,当大风来临时,极易出现沙尘天气。气象上把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在我国北方地区,每年的三四月份还是沙尘天气的多发期。沙尘天气发生的结果就是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急剧增多,特别是对人体有害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也急剧升高,从而导致空气质量下降。这些悬浮颗粒中有很多致敏物质,它们容易诱发过敏体质的人产生过敏反应,从而引起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哮喘以及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过敏性体质一定要远离这些过敏源,外出时要注意做好个人防范措施。

南方多阴雨天气。中国初春或深秋时节接连几天甚至经月阴雨连绵、阳光寡照的寒冷天气。又称低温连阴雨。南方,春季常阴雨连绵,低温与暖温交替出现,阴雨季节,湿气较大,容易引起风湿性关节炎。除此之外还有就是对人的心理疾病影响很大,因此春季应特别重视顺应自然适应气候的变化。

倒春寒

倒春寒是指初春(一般指3月)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或5月)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气现象。长期阴雨天气或频繁的冷空气侵袭,抑或持续冷高压控制下晴朗夜晚的强辐射冷却易造成倒春寒。初春气候多变。如果冷空气较强,可使气温猛降至10℃以下,甚至下雨下雪,有时持续时间长达十天半个月。

在一年四季中,气温、气流、气压等气象要素变化最无常的季节就倒春寒天气使作物受到影响是春季。经常是白天阳光和煦,让人有一种“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感觉,早晚却寒气袭人,让人倍觉“春寒料峭”。这种使人难以适应的“善变”天气,就是通常所说的倒春寒。

倒春寒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不仅中国存在,日本、朝鲜、印度及美国等都有发生,其形成原因并不复杂。中国春季(3月前后)正是由冬季风转变为夏季风的过渡时期,其间常有从西北地区来的间歇性冷空气侵袭,冷空气南下与南方暖湿空气相持,形成持续性低温阴雨天气。一般来说,当旬平均气温比常年偏低2℃以上,就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倒春寒。而冷空气南下越晚越强、降温范围越广,出现倒春寒的可能性就越大。

倒春寒对农业影响

在农业生产上,倒春寒其实仍属春季低温阴雨范畴。因为在出现时间上偏晚,危害性更大,因此农业上将其区别对待。这是因为,早春农作物播种都是分期分批进行的,一次低温阴雨过程仅危害和影响一部分春播春种作物,且早春低温阴雨多数是在春播作物的针芽期、大多数果树还未进入开花授粉期,其对外界环境条件适应能力亦较强。而一旦过了“春分”尤其是清明节之后,气温明显上升,春播春种已全面铺开,各类作物生机勃勃,秧苗进入断乳期,多数果树陆续进入开花授花期,抗御低温阴雨能力大为减弱,若这时出现倒春寒天气,就面临大面积烂秧、死苗和果树开花座果率低之灾,其他春种作物生长发育也受到严重影响。

倒春寒对身体的影响

心脑血管病发病增加老年人热平衡的能力较差,其循环系统很容易受到倒春寒的刺激。交感神经受寒冷刺激后,兴奋度增高,全身皮肤表层毛细血管收缩,使血流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另外,天气突变会引起地球磁场的改变,诱发人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由于老年人及心脑血管病患者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可能发生血压突然升高、脑梗死、脑出血或心肌梗死。国外一项试验表明,让一组63~70岁的老人在室温为6℃的人工气候室里静坐看电视或看书,两小时后,老年人血压普遍升高了25毫米汞柱左右。而在同样条件下,青年人血压的变化很小。这说明低温容易使老年人的血管收缩。

早春时节,一些爱美的年轻姑娘早早就穿起了五颜六色的裙子。但女性膝关节对冷空气刺激较为敏感,遭受冷空气袭击以后,关节局部容易出现麻木、酸痛等症状,久而久之,容易发生风湿性关节炎。同时春季容易流行呼吸系统传染病。由于早春气候寒冷,空气干燥,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会受到直接影响,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可乘虚而入,造成流感、腮腺炎等传染病流行。资料表明,在冬春交替的季节,麻疹、白喉、百日咳、猩红热、气管炎等呼吸系统传染病的发病率,远高于其他季节。因此我们要提前针对春季的这种天气变化,及时采取自我调整与保护措施。

河流开河

当大地回春,气温升高的时候,河流里的冰开始化解,分解的冰块随着河水向下流动,河流解冻开封。春回大地,河流解冻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河冰都这样斯斯文文地解冻,让河流顺利开河。有时候解冻来得很快,特别是气温急剧上升或水位暴涨,这样就容易造成冰凌。科学家们给这两种河流开河方式起了很有趣的名字,对于慢慢解冻的开河方式叫“文开”河,对于迅速解冻容易引起冰凌的开河方式叫“武开”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