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探索神秘的大自然:春夏秋冬的奥秘
47689100000022

第22章 夏季偶尔降冰雹

首先让我们看看,天上为什么会降水。气象上所谓降水是指水分由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自然现象,它包括下雨、下雪、下雹等。

众所周知,云层是由水蒸气形成的。在高空中由于气温较低,空中悬浮的微粒吸收云中的水分会形成极小的水珠或冰晶,它们继续吸收云中的水分,渐渐形成较大的水珠(小冰晶吸收大量水分也可变成较大的水珠)。不断吸收云中的水分,水珠不断增大,直至其重量超过空气能提供的悬浮力时,这些水珠便降落到大地形成了雨。如果气温很低,把云中析出的水分冻结成小冰晶(云中已形成的极小水珠也可冻成小冰晶),小冰晶吸收水分,不断扩大,形成六角形的较大冰晶,当六角形晶体大到超出空气的浮力时,便降落成雪。但是,夏季气温较高,而且冰晶体积小,受热能力弱,因此,到达地面时,冰晶已经融化。

但在高空的气温很低,如果在0℃以下,冰晶继续吸附水分,体积渐渐增大而降落。降落过程中遇到上升气流,小冰晶又被送上了0℃以下的高空云层,于是在那里小冰晶继续吸水增大,直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再次降落,接着又随上升气流上升……多次反复后冰晶变成了较大冰块。通常,在发展厚实的积雨云中都可能产生相对较大的冰粒。但不一定能够降落到地面上成为冰雹,只有那些冰粒在高空云层中随气流反复升降,不断增长到足够大的颗粒时,才会从空中降落成雹。这种特殊的气象条件相当罕见,即使在夏季产生的机会也不多,其他季节更是不易产生了,所以落冰雹的机会很少,而且主要是在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