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青少年身边的环保丛书:人类、自然与城市
47688900000030

第30章 三者的可持续发展(4)

在1992年6月份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持续发展成了时代的最强音,并被具体体现到了这个会议发表的五个重要的文件中。我国政府在这些重要文件上签了名,表明了我国政府在对待持续发展这类问题的态度。所有这一切表明,人类最终理智地选择了持续发展这条人类发展的唯一途径,这是人类文明的历史性的重大转折,是人类告别传统发展和走向新的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持续发展的思想与内容

持续发展的最广泛的定义和核心思想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的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我们共同的未来》)。”“人类应享有以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的权利,并公平地满足今世后代在发展与环境方面的需要,求取发展的权利必须实现(《里约宣言》)。”

因此,持续发展既是人类新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又是人类新的价值观念。作为行为规范,它提出了一系列的准则,强调人类追求的是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权利并保持与自然相和谐方式的统一,而不应当是凭借人类手中掌握的高技术和高投资,采取耗竭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等方式来追求这种人类所崇尚的发展权利的实现,从而给人类划定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并形成了强有力的约束;作为价值观念,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的、明确的导向系统,它强调当代人在创造与追求今世发展与消费的同时,应承认并努力做到使后代人拥有与自己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权利,而不应当也不允许当代人一味地、片面地、自私地甚至是贪婪地为了追求自己的发展和消费,而毫不留情地剥夺了后代人本应合理享有的同等的发展权利与消费机会,从而体现了人类开始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的价值取向。

持续发展作为一种与传统发展截然不同的新的发展理论和发展模式,除了在以上核心思想的指导下,它还包含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持续发展把发展作为头等重要的内容

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和根本目的就是要在全球范围内消除贫困,缩小南北差距,使人类长时期地在地球上生存和发展下去。因此,发展是人类共同的和最普遍的权利,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享有这一最普遍的、最根本的,同时也就是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利,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权尤为突出和重要,它同时还是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权的重要内容和衡量的标准。

打开一张世界地图,人们就可以显而易见地看到这样一种奇特的现象和不可否认的事实,即世界上的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绝大多数都集中在地球北纬30度至南纬30度这个区间,而绝大多数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却恰恰在这个区间之外。这是偶然的巧合吗?这绝非是一个偶然的巧合。诚然,生存在北纬30度至南纬30度所属范围的发展中国家正日益经受着来自贫穷和生态恶化的双重压力,贫穷是导致这些国家和地区环境破坏、生态恶化和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根源,而生态恶化又更加剧了贫穷,贫穷和生态恶化就如同是一对难解难分的双胞胎,把发展中国家推进了一个步履十分艰难的困境。

另外,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和不合理的国家经济环境更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历史上的殖民主义和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公道,继续推波助澜,使既成的不平等、不合理不断升级和激化。在不合理的国际经济体系下导致不合理的国际经济分工,同样也加剧了发展中国家贸易的劣势与危险。按照目前的国际分工,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商品中约有3/4是初级产品和资源,而进口商品中约有2/3是制成品,且出口商品结构单一,势必会造成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进一步依赖,导致初级产品的过剩和跌价,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计划和预算造成极大的被动和混乱。

相反,发达国家依仗其拥有的高技术、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令人吃惊的雄厚资本,使工业企业生产同等数量、同等质量与产值的产品所耗用的原料不断降低。原材料消耗的下降,必然导致原料相对过剩,不可避免地造成价格暴跌,这自然而然就会给以初级产品为经济命脉的发展中国家以沉重的打击,使它们赔了血本、吃了大亏、负债累累,从而加速了贫困化的进程。

此外,发达国家的政府有足够的储备,制造商也可以囤积奇缺,以操纵价格的涨落,从而左右国际市场价格。而发展中国家政府间关系松散,经济落后,没有储备,往往还要以国民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来偿还旧债和利息。因此,即使在价格很低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也要赔着血本继续生产和销售,同时,这些国家还控制不了自己产品的销售,而是由纽约、东京、伦敦及巴黎等发达国家的经销商们层层剥削后获取微薄利润。所以,国际贸易条件也是朝着有利于发达国家的方向发展的。

迄今为止,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充满敌意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仍然是束缚这些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是一个极其沉重的“十字架”。同时,发展中国家也为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因此,持续发展认为,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是第一位的,是硬道理。只有发展,发展中国家才能为解决贫困、人口猛增、生态环境恶化、环境破坏等问题和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供必要的技术和资金,也才能逐步实现现代化,最终为摆脱贫穷、愚昧、落后铺平道路。发展不仅是解决贫穷的金钥匙,同时也是帮助发展中国家摆脱人口、文盲、生态危机和卫生状况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必要手段和途径。

2.持续发展认为发展与环境保护

持续发展强调:“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环境保护工作应是发展进程的一个整体组成部分,不能脱离这一进程来考虑。”(《里约宣言》)

持续发展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始终认为发展与环境保护互为依托,相辅相成,是矛盾统一体的两个方面,但发展是第一位的,占据着主导地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是因为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本前提,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和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而且环境保护又必须依赖一定的经济基础。

离开了一定的发展前提和条件,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环境状况的好坏,对发展又有很大的制约作用。如我国最大的城市、太平洋西岸的明珠——上海,过去有着一连串令人自豪的数据:在占全国0.06%的土地面积上生活着占全国1%的人口,在占全国不到1/20的工业固定资产上创造出占全国1/10的工业生产总值,上海港吞吐着占全国1/3的港口货物,每年为国家上交1/7的财政收入并向全国提供了一大批先进技术设备和一系列优质名牌产品,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发展的同时,由于忽视了环境保护,上海受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困扰,产生了一连串令人震惊的数字:每天排放8.2亿立方米的废气,800吨烟尘,6180余吨的生活垃圾,近1000万吨的工业和生活污水;总长577.5千米长的黄浦江水系有80%不符合三级水体标准,臭水期甚至超过150天以上,并出现了频率占总降雨天数的76%~78%的轻度酸雨;市区主要街道的噪声值达75分贝以上,最高峰值可达90分贝;市郊生产的40%的粮食、80%的猪肉、24%的水产、36%的蔬菜的污染程度超过国家标准,每年由于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损失已超过100亿元……

所有这一切不仅使上千万的上海市民的生活环境和健康受到了很大的威胁,同时也给上海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因此,持续发展既把环境保护作为它极力追求实现的最基本的目的之一,同时也把建设舒适、安全、清洁、优美、健康的环境作为实现发展的重要目标。

3.持续发展把环境看成一种重要的资源

人类赖以生活的大自然,都作为各种资源参与到了人类的物质资料生产的全过程中。而物质资料的生产又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实践,也是一切人类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环境并受其制约这一浅显而深刻的道理。同时,环境是资源表明,自然环境是有价值的,人类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样去无偿地使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