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青少年身边的环保丛书:人类、自然与城市
47688900000016

第16章 宇宙环境(3)

生命之源——水水是一切细胞和生命组织的重要成分,是构成自然界一切生命的重要物质基础。拿人来说,60千克重的成人,体内水分就有40千克,占65%;一个5千克重的婴儿,水竟有4千克之多。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一天需要2千克水,每天通过呼出水气、出汗、排尿和粪便等排出的水量与摄入的水量大致相等。人体失去6%的水分时会出现口渴、尿少和发烧,失水10%~20%将会昏厥,甚至死亡。对人来说,水比食物更为重要。一个人在饥饿时,可以损失40%的体重(相当人体内一半的蛋白质,全部的肝糖及脂肪)而不致毙命,但是如果损失了20%的水分,就将濒于死亡。

自然与城市的环境问题我国虽然江河纵横,湖泊众多,但水的人均占有量是世界人均量的1/4,可以说是4个人喝1个人的水,居世界第88位。我国水量分布很不平衡,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四季水量也不均衡,年际间变化很大。目前,全国约有5000万人口和4000万牲畜的饮水安全存在问题,约有一半耕地经常受到干旱威胁。全国有300多个城市缺水,100多个城市供水矛盾突出,地下水超采严重,部分水源受到污染。

1990年,中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26%;到2000年,中国城市人口已经达到4.6亿,约占当时总人口的35%。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工业化给许多城市的水资源和环境保护带来很大压力,20世纪90年代,我国缺水城市日缺水量达1600万立方米。另外,南方城市因水污染导致缺水量占这些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北方和沿海城市缺水更严重。沿海城市人口增长、工业废水排放和水资源的过量开发将对海洋环境和淡水资源的供应构成威胁。

令人惊恐的水污染

由于人类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在使用水的同时,也往往使某些有害的物质进入水体,引起天然水体发生物理和化学上的变化,这就叫水污染。水污染,古来即有之,人类一开始就习惯把污水、污物倾入水中。但那时污染物质数量少,种类单纯,都是自然界原本就有的东西,在水中容易分解和自净。自从人类脱离了刀耕火种的田园生活以后,尤其是进入新的城市和工业化社会以来,水污染的问题就日益严重和复杂了。一方面,由于城市人口和工业的高度集中,排出的污水、污物的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地球上的江河湖海受到日益严重的污染危害。据估计,全世界每年向水中排放4000多亿吨废水,使5.5万亿立方米的水遭受污染。在我国,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污水排放量也日益增加,水体受到污染的情况相当严重。一般来说,当排入的污水量超过水体原水量城市水污染的1/8时,这个水体就会受到严重污染。

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发展,使自然界原本没有的各种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大量增加。目前,世界上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已超过50万种,并且每年还有几百种新的人工合成化合物被研制出来。所有这些化学物质,通过生产、应用各种途径进入水体造成污染。已经查明其中能使生物发生突变的化学诱变剂就有数百种之多,一旦污染水体后,长期滞留在水环境中得不到衰减和清除,就会危害水生物和人体健康。

水污染按污染物质的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

1.病原体污染。1981~1986年,医务人员发现,江苏省兴化县每年患伤寒病的人竟占全县总人数的万分之一,而且多发生在中小学生和青壮年中。在调查这一暴发性疾病原因时医务人员发现,兴化县素有“锅底”之称,四邻的水汇向这里,水多是这个县的一大特点。乡镇企业大量污染水源,加上水上流动人口及农用化肥、农药、粪便直接污染饮用水源,有些养殖专业户为了夺得高产,甚至向河、湖中倒入粪便,为伤寒这类急性肠道传染病的扩散提供了条件。据对这个县调查,因喝生水而引起伤寒病传播的人占75%以上。这一事例说明,水污染可以导致伤寒这一类疾病的产生及传播,因为生活污水、畜禽饲养场污水、未经处理的医院废水以及制革、洗毛、屠宰场的废水中含有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病菌、寄生虫等。

2.需氧物质污染。生活污水、牲畜污水、食品工业和造纸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质和木质素等。这些物质本身没有毒性,但在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下容易分解,分解过程中消耗大量的氧,使水中溶解氧减少,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

3.植物营养物质污染。生活污水、含洗涤剂的污水、食品及化肥工业的废水中,均含有磷氮等植物营养物质。农田肥用的氮磷肥料,牲畜粪便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均为植物营养物质污染。

4.石油污染。近几十年来,石油工业发展非常快,石油污染也引人注目。造成石油污染主要是油船和各种机动船只的压舱水、含油废水、洗船水、油井井喷、输油、蓄油设备的泄漏和炼油工业废水。全世界每年排入海洋的石油及其制品约1000万吨,为总产量的5/1000。

5.热污染。发电厂和工矿企业向水中排放高温废水,使水体温度增加,溶解氧减少。据测,水温由20℃升到30℃时,氧在水中的溶解度下降16%,升到40℃时减少29%。

6.有毒化学物质污染。主要是重金属和难分解有机物的污染。这些物质在自然界中不易消失,可以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富集,引起慢性中毒,骨痛病就是这类物质引起的公害病。

7.无机物污染。包括酸、碱、无机盐类和无机悬浮物污染。酸污染主要来自矿山排水和轧钢、电镀、硫酸、农药等工厂的废水,它的腐蚀性很强,可以严重腐蚀排水管道、船只,影响农作物生长。

8.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矿的开采、提炼废水,核动力厂冷却水、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都可能造成放射性污染。主要的放射性物质有锶、铯、碘。水中放射性污染物可附着在生物表面,也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长期接触低剂量的放射性物质,可能会引起癌症或遗传变异。

水对人类的价值涉及各个方面,因而水污染造成的损失也是十分广泛的。水污染可导致疾病增加,生物资源受损,生产设备遭腐蚀或被堵塞,产品质量下降,净化费用增长,并降低水体作为风景、观光、文化娱乐及体育活动的价值。据《1995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可知:1995年,我国江河湖库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除部分内陆河流和大型水库外,污染呈加重趋势,工业发达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尤为严重。据监测,1995年,七大水系中的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和生化需氧量。大、中城市下游河段的大肠菌群污染明显加重。

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

废水中污染物多种多样,从污染物形态分,有溶解性的、胶体状的和悬浮状的污染物。从化学性质分,有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从生物降解的难易程度又可分为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和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废水处理即是利用各种技术措施将各种形态的污染物从废水中分离出来,或将其分解、转化为无害和稳定的物质,从而使废水得以净化的过程。根据所采用的技术措施的作用原理和去除对象,废水处理方法可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三大类。

1.废水的物理处理法

废水的物理处理法是利用物理作用来进行废水处理的方法,主要用于分离去除废水中不溶性的悬浮污染物。在处理过程中废水的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主要工艺有筛滤截留、重力分离(自然沉淀和上浮)、离心分离等,使用的处理设备和构筑物有格栅和筛网、沉砂池和沉淀池、气浮装置、离心机、旋流分离器等。

(1)格栅与筛网

格栅是由一组平行的金属栅条制成的具有一定间隔的框架。将其斜置在废水流经的渠道上,用于去除废水中粗大的悬浮物和漂浮物,以防止后续处理构筑物的管道阀门或水泵受到堵塞。筛网是由穿孔滤板或金属网构成的过滤设备,用于去除较细小的悬浮物。

(2)沉淀法

沉淀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重力作用使废水中重于水的固体物质下沉,从而达到与废水分离的目的。这种工艺处理效果好,并且简单易行。因此,在废水处理中应用广泛,是一种重要的处理构筑物。在废水处理中,沉淀法主要应用于:①在沉砂池去除无机砂粒;②在初次沉淀池中去除重于水的悬浮状有机物;③在二次沉淀池去除生物处理出的生物污泥;④在混凝工艺之后去除混凝形成的絮凝体;⑤在污泥浓缩池中分离污泥中的水分,浓缩污泥。

(3)气浮法

用于分离比重与水接近或比水小,靠自重难以沉淀的细微颗粒污染物。其基本原理是在废水中通入空气,产生大量的细小气泡,并使其附着于细微颗粒污染物上,形成比重小于水的浮体,上浮至水面,从而达到使细微颗粒与废水分离的目的。

(4)离心分离

使含有悬浮物的废水在设备中高速旋转,由于悬浮物和废水质量不同,所受的离心不同,从而可使悬浮物和废水分离的方法。根据离心力的产生方式,离心分离设备可分为旋流分离器和离心机两种类型。

2.废水的化学处理法

化学处理法是利用化学反应来分离、回收废水中的污染物,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主要工艺有中和、混凝、化学沉淀、氧化还原、吸附、离子交换等。

(1)中和法

中和法是利用化学方法使酸性废水或碱性废水中和达到中性的方法。在中和处理中,应尽量遵循“以废治废”的原则,优先考虑废酸或废碱的使用,或酸性废水与碱性废水直接中和的可能性。其次才考虑采用药剂(中和剂)进行中和处理。

(2)混凝法

混凝法是通过向废水中投入一定量的混凝剂,使废水中难以自然沉淀的胶体状污染物和一部分细小悬浮物经脱稳、凝聚、架桥等反应过程,形成具有一定大小的絮凝体,在后续沉淀池中沉淀分离,从而使胶体状污染物得以与废水分离的方法。通过混凝,能够降低废水的浊度、色度,去除高分子物质,呈悬浮状或胶体状的有机污染物和某些重金属物质。

(3)化学沉淀法

化学沉淀法是通过向废水中投入某种化学药剂,使之与废水中的某些溶解性污染物质发生反应,形成难溶盐沉淀下来,从而降低水中溶解性污染物浓度的方法。化学沉淀法一般用于含重金属工业废水的处理。根据使用的沉淀剂的不同和生成的难溶盐的种类,化学沉淀法可分为氢氧化物沉淀法、硫化物沉淀法和钡盐沉淀法。

(4)氧化还原法

氧化还原法是利用溶解在废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能被氧化或还原的性质,把它们转变为无毒无害物质的方法。废水处理使用的氧化剂有臭氧、氯气、次氯酸钠等,还原剂有铁、锌、亚硫酸氢钠等。

(5)吸附法

吸附法是采用多孔性的固体吸附剂,利用同一液相界面上的物质传递,使废水中的污染物转移到固体吸附剂上,从而使之从废水中分离去除的方法。具有吸附能力的多孔固体物质称为吸附剂。根据吸附剂表面吸附力的不同,可分为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离子交换性吸附。在废水处理中所发生的吸附过程往往是几种吸附作用的综合表现。废水中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磺化煤、沸石等。

(6)离子交换法

离子交换是指在固体颗粒和液体的界面上发生的离子交换过程。离子交换水处理法是利用离子交换剂对物质的选择性交换能力去除水和废水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的方法。

(7)膜分离

可使溶液中一种或几种成分不能透过,而其他成分能透过的膜,称为半透膜。膜分离是利用特殊的半透膜的选择性透过作用,将废水中的颗粒、分子或离子与水分离的方法,包括电渗析、扩散渗析、微过滤、超过滤和反渗透。

3.废水的生物处理法

在自然界中,栖息着巨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具有氧化分解有机物并将其转化成稳定无机物的能力。废水的生物处理法就是利用微生物的这一功能,并采用一定的人工措施,营造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环境,使微生物大量繁殖,以提高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从而使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得以净化的方法。根据采用的微生物的呼吸特性,生物处理可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两大类。根据微生物的生长状态,废水生物处理法又可分为悬浮生长型(如活性污泥法)和附着生长型(生物膜法)。

(1)好氧生物处理法

好氧生物处理是利用好氧微生物,在有氧环境下,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好氧生物处理效率高,使用广泛,是废水生物处理中的主要方法。好氧生物处理的工艺很多,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等工艺。

(2)厌氧生物处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