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青少年身边的环保丛书:环境与人类健康
47688600000055

第55章 积极保护物种的多样性

人类已经认识到生物物种的减少,将导致地球生态失衡,最终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所以,人为地、有意识地保护和拯救生物物种势在必行。

自从英国科学家克隆小绵羊“多利”成功以来,有人就一直把拯救濒临灭绝的珍贵物种的希望寄托在克隆技术上。然而,物种的进化需要基因多样性,克隆出来的物种,只是母体的翻版,它的基因序列与母体完全相同,不具有多样性。所以,尽管克隆技术能够有效增加物种的数量,但通过克隆来保护、拯救生物物种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通常采取离体保护、移徙保护、就地保护和合理管理保护等几种手段。

离体保护就是将动物的精液,植物的种子、根、茎、花粉、组织等从活的生物体上取出来,长期保存起来,以备将来繁殖时用。“种子银行”便是这种保护模式。

植物种子内部包含着该种植物的全部遗传基因,能把植物自己的特性全部传给后代。生物所含有的基因非常多,并且不同种的生物所含的基因不同。所以,种子收集的越多,拥有植物遗传基因的数量也越大,也就越能改良植物的品种和培养出优良的符合人们需要的新品种。

种子在“银行”里的低温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储存后,再进行播种,再把收获的种子储存起来。如此下去,不断地更新储存种子。科学家们认为,“种子银行”的建立,可能比世界上任何一家银行的价值都高和更有意义。人们不仅收集储存植物的种子,还把生物各种能够用来繁殖的细胞,例如植物的花粉、动物精子和卵以及器官等都加以收集和储存。

日本开设的一家“花粉银行”,专门收集国内外优良果树品种的花粉,然后通过人工授精技术,达到改良品种、提高质量、增加单株产量的目的。日本还打算建立一家作为专利微生物、重组基因和动植物细胞保存中心的“生物资源银行”。

移徙保护就是将野生生物从野外原生地移到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树木园等场所,实行人工种植、养殖。

就地保护是把野生动植物和它们生存的环境一块儿保护起来。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禁伐区、禁猎区、国有森林、自然生物区等,通过保护各种生态系统的途径来保护野生生物。

合理管理保护就是对某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以至全球的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生态资源进行周密地规划、分配和监测,合理利用,避免过度开发,从而达到在更大的范围内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

显然,离体保护、移徙保护和就地保护的范围和数量都非常有限,只有合理管理保护才能使较多的生物物种受到保护。

物种保护是人类生存意识的觉悟,也是维护自身生存发展利益的行动,需要全世界各国人民、政府、团体、组织协调一致地不懈努力。我们应当从爱护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日常小事做起,为物种保护做贡献。

克隆技术

克隆技术是一种通过生物体的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技术。科学家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利用微电流刺激等使两者融合为一体,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再被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便可产下与提供细胞核者基因相同的动物。这一过程中如果对供体细胞进行基因改造,那么无性繁殖的动物后代基因就会发生相同的变化。目前,已经有克隆鼠、克隆羊、克隆猪、克隆牛等多种克隆生物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