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青少年身边的环保丛书:环境与人类健康
47688600000046

第46章 海平面上升威胁人类安全

地球变暖致使全球的海平面上升,科学家担心如果任其下去,有一天会发生海侵,这不是杞人忧天,更不是耸人听闻。

淹没在海水中的城市由于海水上涨,土地下沉,埃及尼罗河三角洲正慢慢消失在地中海里,一些土地和城镇将从版图中消失。预计几十年后,现在的港口城市塞得港等地将沦为一片汪洋。

不断上涨的洋面大大降低了孟加拉国自然屏障对风暴潮的抵抗力,风暴潮竟可长驱直入到入海口上游160千米处。1970年发生的20世纪最严重的风暴潮灾难,几乎横扫了孟加拉国乡镇,席卷而来的风暴潮一开始就夺走了30万条人命,淹死了几百万头牲畜,摧毁了孟加拉国大部分渔船。

南亚岛国马尔代夫的不少岛礁,因为海水不断上涨,已经被淹没。首都马累的国际机场也多次被海水所淹。现在大多数岛屿仅高于海平面1米左右,一旦洋面继续上升,它们将统统不复存在。

联合国IPCC(有关气候变化的政府间协调委员会)的科学家和工作人员经常在这些令人不安的消息中忙碌着。他们发出警告,人类正面临着海平面持续上升带来的危险,与海岸紧紧“拥抱”的沿海地区和沿海城市,将成为首当其冲的“重灾区”,在人类又将回到诺亚方舟的时代到来之前,千万不能“坐以待淹”。

据德新社报道的联合国有关部门的估算,全世界目前有35万千米海岸线,6400千米城市海岸线,10700千米位于旅游区的海滩及1800千米的港口地带,世界1/3的人口和多数大城市都分布在这些海岸线上和大河口地区,其中世界上最大的35个城市中有20个地处沿海,如果海平面真的出现1~2米的上升,世界级的大城市,如纽约、曼谷、悉尼、墨尔本、里约热内卢、圣彼得堡、上海将面临着被淹没的浩劫。同时,最主要的工业区和最富庶的郊区农业基地也会遭到灾难性的损失,大面积的土地亦将没入海下,还会导致海岸线移动,陆海变迁,对大陆架和海岸地貌,浅海近岸产生难以预料的影响。

海水入侵,又将造成大面积土壤碱化、沼泽化,由此而导致农作物品种退化、粮食减产以及饮用水碱化、污染等一系列灾害。随着海平面上升,旋风活动加剧,这意味着地球将进一步缩小陆地面积,增大洪涝灾害的影响范围,而更加频繁的台风与风暴的袭击将加重沿海城市和地区的自然灾害。

我国位于太平洋的西北岸,海岸线长达18万千米。我国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014~02厘米,海平面上升速率逐年在加快,已成为太平洋海平面上升速率最快的海域。

据预测,如果21世纪末海平面真的上升1米的话,就足以淹没天津地区平原、江苏省的河口地区。如果海平面再升高些,江苏省就会有更多的地区和一些海滨城市变成海洋,长江口有可能退至现在的镇江段,真的出现“水漫金山”的景象。

有人计算,在大约几个世纪以后,海面的上升将达到3~5米之多,到那时,我国的大部分沿海平原将沦为泽国,甚至北京也将变为一个沿海城市。

专家们指出,我国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开放城市和新兴的工业城市大多集中在海岸线上,城市工业基础设施、经济技术开发区又大都建在低洼带之上。近年来,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包括毗邻沿海地区的苏、锡、常等城市群,相继发生大面积的地面沉降,海平面上升幅度较大的地区,又基本上属于沿海开放城市等地区,由此可见其后果的严重性。

在海平面上升的灾难面前,沿海居民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两种选择:要么从海岸撤离,要么挡住海水。

20世纪以来,人类在征服海洋斗争中似乎获得了一种信念,即人类的智慧可以驾驭任何一种自然力,其中有着“低洼之国”之称的荷兰可谓是向海洋主动挑战的英雄,他们精心维护的数百千米的堤坝和天然沙丘使低于海平面一半以上的国土免遭海水的吞噬。

美国正花费高达320亿~3090亿美元加固加高防波堤、墙,修建新的堤坝以对付海平面上升1~2米所带来的巨大威胁,并停止在海岸线建新城市及工业、旅游、疗养设施和海滨低洼公路。

由此看来,这些经济雄厚的国家和地区为全力防止海岸性灾难而制定了行之有效的防护计划和措施,表明了他们无意撤离海岸的决心。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专家们认为,修建防波堤虽然只是解决燃眉之急,但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要比几十年后“临时抱佛脚”更好些,能把损失和灾难降低到最低限度。

不久前,出席中国海平面变化及对策座谈会的专家一致建议,作为发展中的中国,不能听任海平面上升灾难的摆布,为了使海平面上升的可能性大大缩小,从现在起,就要教育人民增强海洋意识,树立防灾观念。要根据中国国情,贯彻以防为主,防救结合的方针。沿海城市要尽量减少开采地下水,搞好回灌,以减轻减少地面沉降;在重点地段建筑防护堤坝预防海水入侵;在地势低洼的岸段新建工程要考虑海平面上升的防范措施,加高起始高度。专家们还一致提议,因海平面上升可能被淹没的地区,从现在起要尽量避免将沿海低地作为新的经济开发区或高技术开发区。据报道,泰国、印度等国的政府和组织大都采取放慢发展本国经济的应急措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防护计划。

地下水开采与回灌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量稳定,水质好,是农业灌溉、工矿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但是由于过度开采和不合理的利用地下水,常常造成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形成大面积的地下水下降漏斗,在地下水用量集中的城市地区,还会引起地面沉降、岩溶塌陷、海水入侵、水质污染等问题。

近年来,人们已经意识到了超采地下水的严重性,用人工方法通过水井、砂石坑、古河道等,或利用钻井修建补水工程,让地下水自然下渗或将地表水注入地下含水层,以保护地下水资源,防治地面沉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