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青少年身边的环保丛书:环境与人类健康
47688600000019

第19章 声音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近年来,关于噪声对生殖系统的影响的研究特别引人注目。一些学者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到,老鼠等动物在噪声作用下,性周期紊乱,尤其是发情期延长,使排出的卵细胞过熟或是多精子受精。另外,受到噪声影响,乳牛的乳汁分泌量降低,母鸡的产蛋量下降。究其原因,在噪声刺激下,促性腺激素分泌的节律性紊乱,这样不仅使出生率降低,而且在未受精卵和受精卵中发现有染色体异常而导致畸胎出生或流产等现象发生。

研究者还证实,胎儿在6个月时,内耳已完全发育,对声音能起反应。有人测试胎儿的心跳,发现音乐可使心跳的频率有变化,胎动也会增加。胎儿熟悉母亲的心音、肠鸣音和血流的冲击声。当外界突然响起刺耳的噪音,胎儿就会剧动。1974年,日本学者在日本大阪机场周围调查中发现,孕妇流产多,出生儿平均体重低,相当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早产儿体重,其原因可能是在噪声的不断刺激下,使母体子宫血管收缩,从而引起胎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素和氧气的供应不足。另外,噪声可刺激内耳,引起脑神经发育障碍,使胎儿生长受到影响。

现在,人们发现,胎儿能听到成年人所听不到的极低频率音调,低频抑制其活动,高频增加其活动。胎儿乐于接受低沉委婉的音乐,并能做出反应;而不愿接受尖细、高调的音响。为此,医学科学工作者会对胎儿进行低调委婉的音乐训练,让父亲用低沉的音调给胎儿唱歌,经常在室内播放旋律优美的音乐,婴儿出生后往往很快适应新的环境,生长发育良好。

噪声污染

噪声是发生体做无规则运动时发出的声音,通常所说的噪声污染是指人为造成的。从生理学观点来看,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产业革命以来,各种机械设备的创造和使用,给人类带来了繁荣和进步,但同时也产生了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强的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