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趣味科学馆丛书:改变历史进程的发明
47685500000003

第3章 四大发明的故事(3)

古腾堡关于欧洲活字印刷的发明者,另外一种说法是德国的约翰·古腾堡。传说,欧洲在15世纪以前是没有扑克的。15世纪时,到中国旅行的欧洲人把中国的骨牌游戏带回了欧洲。当时骨牌在欧洲风靡一时,而制造骨牌也成为重要产业。欧洲制的骨牌,最初完全是用手工制做的,雕刻之后,涂上颜色。后来知道用印刷的方法,先把模样刻在薄金属板上,然后用有颜色的墨水印在纸片上。再以后便用木板代替金属板,工作效率更高了。据说古腾堡有一天晚饭后和他的妻子玩骨牌。他手中摸着骨牌,心中想:这牌我也会做!第二天他照骨牌的样子刻了块木片,再用墨水印出骨牌来。同时,他把妻子的名字也用同样的方法印出来,这使他妻子喜出望外。

有了这小小的成功,古腾堡进而刻印较复杂的东西。他又印了些圣像,挂在店门口,惹得行人纷纷争购,这给他带来了意外的收入。他更热心于印刷的研究,获得修道院的允许后,他刊印了《贫者的圣书》。

在实践中他逐渐体会到,在一块木板上刻上字,比起用独立的字模拼版来要困难得多。于是他开始用木头刻字模,然后创造出排列用的字框,活字印刷终于获得了成功,这时是1445年,古腾堡觉得喜出望外。

古腾堡最初印刷的只有《圣经》,都是拉丁文的,不适用于更广泛的地域,后来才开始翻印各国文字的《圣经》,《圣经》才进入一般民众的家庭。

从印刷术发明到现在,成百上千年过去了,发明者的许多事迹已经湮没无闻,发明权也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说法,使我们难以准确地考证事实的每一个细节,然而,印刷术对人类文明和人类历史进步的巨大作用是每一个人都十分清楚的。尽管今天电脑排版和胶版印刷已经十分普及,我们却无法忘记我们的祖先为了这一切所作的艰苦努力。

知识点王祯与《农书》

王祯,字伯善,元代农学家,东平人(今山东省东平县)。关于他生平的史料记载极缺乏,仅知他曾任旌德县(今安徽境内)和永丰县(今江西省境内)县尹,在任职期间,注意发展农业生产,组织修筑水利工程,劝课农桑。也注意考察农业生产技术,积累了许多农业生产知识。在旌德县尹任中,综合整理平日笔录,写作《农书》,在永丰县尹任内完成,时间约在元皇庆二年(1313)。

《农书》是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著作,它上续《齐民要术》,总结前人的经验,补充了大量实地考察的结果。全书37集,136000字。基本内容分为农桑通诀、百谷谱、农器谱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农业史与主要农耕技术;第二部分叙述各种粮食、蔬菜、瓜果与林木作物的栽培与管理;第三部分绘制各种农具与农业机械图281幅,并加以说明。《农书》是第一部兼论南北,力图从全国范围内对农业作系统性介绍,并把南北农业技术以及农具的异同和功能进行分析比较的农业科学著作。火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是宋朝诗人王安石《元日》诗中的前两句,说的是大年初一的欢乐景象和喜悦气氛。看来,在节日燃放爆竹自古就有,而不光是现在才有的风俗。那么,纸里包上点黑色的火药,外面再接个“捻”,为什么会叫爆竹呢?原来,远古时候并没有现在这样的爆竹,那时的人们为了驱赶不吉利的鬼神,总是燃起火堆,再把竹子丢进火堆里,听竹子燃烧发出的哔哔啪啪的响声,以为这样就可以驱赶鬼神。而用纸包着些黑火药做爆竹,当然是后来才有的事。

那么,人类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才使用火药呢?现在已经很难确切地回答这个问题了。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世界上公认火药是中国最先发明和使用的,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火药容易着火,而且是在瞬间燃烧完,形成爆炸现象,所以它才有巨大的威力。但它并不是用来治病用的,为什么会叫“药”呢?说起来话就长了。

无意间发明火药的葛洪全世界的古代社会上层统治者都曾热衷于寻找长生不老的丹药,所以炼丹术兴盛了一阵子。中国也不例外,据史料记载,秦始皇就相当热衷于寻求长生不老的丹药。到了西汉时期,人们把冶金技术运用到炼制矿物药方面,梦想炼出仙丹,当时的炼丹家比比皆是。现在杭州西湖的葛岭,相传就是东晋时炼丹家葛洪炼丹的地方。显然,无论人们怎么炼,也绝不会炼出所谓的长生不老仙丹来。但是在长期的冶炼过程中却积累了不少化学知识。比如炼丹所用的原料,就有水银(汞)、硫磺、硝石(硝酸钾)、磁石、朱砂等等,这就使人们对这些化学物质的性质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像硫磺和硝酸钾放到一起加热,就会剧烈燃烧,这样的经验逐渐为更多的人所知道。

而硫磺和硝石都被用来制造火药,由于它们最初是被当做“药”用的,所以才会有火药的名字。唐朝初年,有一位药物学家孙思邈,在他的《丹经》一书中提到“内伏硫磺法”。就是用硫磺二两,硝石二两,研成粉末后放入砂罐里。然后,在地上挖个坑,把罐子放入坑内,顶部和地面平齐,四周用土填实,再用皂角三个,用火点着放进罐内,使硫磺和硝石混合物烧起火焰。趁火刚熄灭,再用生熟木炭三斤来炒。等木炭烧完三分之一,趁热取出的混合物就叫“伏火”。

这真有点像黑火药了,不过要得到真正的火药,还必须按恰当的比例配制才行。很可能在唐代以前,黑火药就已经出现于世了。

黑火药的出现很快就被用到军事上。唐朝末年战争频繁。有位将军在攻城时就使用了“飞机发火”,把城门给烧了,他自己带领士兵冒火登城,浑身也被烧伤。“飞机发火”,实际上是一种火炮。把火药包装在炮上,点着火后向敌人抛过去。在没有火药以前,所有的炮都是用来向敌人抛石头的,所以古炮字写成“砲”,而火药应用于军事以后,砲才写为“炮”。炮最初是为了抛掷发火武器而用。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火箭。北宋初年,由于生产不断发展,出现了用火药制成的火箭。据说有位叫冯继升的人向皇帝献上制火箭的方法,因此受到奖赏。这种火箭是把火药绑在箭头上,把引线点着后射向敌人,引起火而烧伤敌人或烧毁粮草等。北宋时,火药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有了国家的兵工厂,叫“广备攻城作”,里面设有“火药窑子作”,就是制造火药的作坊。宋神宗时,西夏国军队进攻兰州,北宋军队抵抗时,一次就领用火箭25万支,比三国诸葛亮“草船借箭”还多5万支,而且还是火箭。由此可见,当时火药生产和运用已经十分广泛了。

火药

开始时是为了燃烧发火,后来就利用了它强烈的爆炸能力。北宋时,中国已经开始制造爆炸性的火药武器了,这标志着人类的武器开始从冷兵器时代向火器时代过渡。北宋时有一部书叫《武经总要》,详略记载了许多新发明的火器。其中有一种叫“霹雳火球”的武器,用火点着后能够发出如雷鸣一样的声音。后来,每逢元宵节之夜,城市乡村热闹非凡,除了各种各样的花灯外,又出现了焰火。宋朝诗人辛弃疾记录这种焰火腾空的热烈场面时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火药到这时已出现多种形式、多种方法的应用了。到北宋政权垮台时(公元12世纪初),宋朝守将李纲抵抗金兵入侵,下令发放霹雳炮,这是较早的在战争中使用爆炸性武器的战例。

中国古代的火箭南宋时,金国的60万大军一直打到长江下游,企图一举灭亡南宋。宋朝大臣虞允文赶到采石(现在马鞍山市附近),率领军队迅速做好迎战准备。金兵驾驶船只抢渡长江,主帅完颜亮亲自在江边用小旗指挥。虞允文命宋军战船迎战,同时发放一种霹雳炮。这种炮点着后,一下子升入空中,然后落入水中再跳出来,在敌军面前燃烧和爆炸,声音如雷;炮中还散出大量石灰,眯住敌军的眼睛。宋军趁势猛攻,金兵纷纷落水,最后宋军大获全胜。

据宋朝大诗人杨万里记载,宋军当时所用的霹雳炮,是用纸包裹石灰和硫磺等做成的。它可能像现在的“二踢脚”,一节装火药,一节装石灰,所以才有那样的威力。

公元1207年,金兵攻打襄阳。襄阳守将赵淳下令放霹雳炮,金兵连忙撤退。一天夜里,赵淳派一千兵士带火箭、霹雳炮等火器,乘船开到金营附近,向金营发射火箭、霹雳炮,金兵一下子死伤了几千人。

为了同金兵作战,宋朝的兵器制造专家不断想法改进武器。南宋有一位叫陈规的人,发明一种管形火器——火枪。这是世界上第一把“枪”。这种火枪是用长竹竿做的,竹管里装满火药。打仗时,由两个人拿着,点了火发射出去,烧杀敌人。南宋末年,火枪又经不断改进,有人发明了突火枪。突火枪是用粗毛竹做成的,竹筒里放火药,还放一种叫“子窠”的东西。用火把火药点着后,起初发火焰,接着子窠就射出去,并发出爆炸声。这种子窠可能就是最早的子弹。

到了13世纪,宋朝和金国都开始用金属制造的火器来打仗了。那时制造的爆炸性武器有点像现在的地雷,但是用抛出去的方法让它炸伤敌人。元朝时,原来用粗竹筒做的突火枪,发展成为用金属做的大型火铳。

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现在还存有一尊元朝1332年造的大钢炮。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大炮。这种金属制成的管形火器,射程远,威力大,比以前的火器有了质的飞跃。中国最初发明的火箭,是靠人用弓发射出去的。后来,人们又发明直接利用火药自身燃烧的力量来推进的火箭。这种火箭点燃后,火药燃烧生成的大量气体从尾部小孔喷射出去,利用喷射气流的反冲作用力将火箭飞快地推向前进。不要小看这只最早的自行火箭,它同今天发向宇宙太空的火箭利用的是一个完全相同的原理!

火药的制造方法从中国先传到阿拉伯,又从阿拉伯传到欧洲各国。中古时期,阿拉伯的科学远比欧洲要先进,有些欧洲人努力翻译阿拉伯书籍,从这些书籍里欧洲人学习了火药的知识。

公元14世纪,西班牙、意大利以及地中海国家和欧洲发生过几次战争。战争中曾经使用类似霹雳炮一类的火器,发挥了很大威力。欧洲学会了火药制造方法以后,积极发展火器制造。在近代科学兴起后,欧洲的兵器制造很快就走到了世界的前列,这才有了机关枪、迫击炮甚至火箭、导弹之类的武器。知识点孙思邈孙思邈,出生于西魏时代,生于581年,而卒于682年,是个百岁老人。孙思邈的年龄现今有六种说法:最小的101岁,第二种说法是120岁,第三种说法是131岁,第四种说法是141岁,第五种说法是165岁,甚至还有168岁的说法。不过反正年龄不小。但第四种说法较多,他自己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说他在一百多岁时写的,也就说明他应该不止101岁。他是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被人称为“药王”。在他的《丹经》一书中,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