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世界名人经典诗词
47684900000020

第20章 亚非诗歌万紫千红(5)

这是一首借泰山比况自己雄心壮志的言志诗。首句用发问形式写泰山的高峻伟大,“齐鲁青未了”言其雄阔。三四句写近望泰山的神奇、崇峻,接着写遥望中的形象、云气层叠,胸襟为之开阔。气势非凡,意境深远。结尾两句抒发了诗人青年时期雄心壮志和积极进取的情怀。这是一首被誉为情调高昂、“语语奇警”的五言古诗,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

春望

国破山河在①,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②,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③,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④,浑欲不胜簪⑤。【注解】

①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②溅泪:国破之时,花同人心,悲而溅泪,亦可理解花上溅滴愁人的泪。

③连三月:战火延续,整个春天将过去。

④搔:抓头。短:少,稀疏。

⑤浑欲:简直要。不胜簪:发簪,头发稀疏,连簪子也插不稳。【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陷在被安禄山占领的长安城时写的。诗中概括地抒写了作者伤时恨别、忧国思家的感情。前四句寄景生情,抒写忧国情怀,眼前美好景物反成了愁思的引子。后四句是在忧国的同时抒发思家愁怀,两种感情汇集一起。头发更白了,更稀少了,这完全是忧国思家所致。全诗充满忧愤的情感,语言精当凝练,有强烈艺术感染力。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①。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②。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注解】

①危樯:高耸的桅杆。

②“官应”句:应理解为“老病应休官”的倒文。【赏析】

这首诗流露了诗人奔波不遇之情。前四句写“旅夜”的情景,展现了诗人的景况和情怀。在对景物的精雕细刻中,衬托诗人的苍茫之感、沉郁之思;后四句“书怀”,抒发早年的政治抱负,又联想到自己现实处境,以栖无定所似的沙鸥自喻,天地之大,竟没有诗人的容身之地。诗人心中愤慨至极,表达却曲折婉转,感人至深。“书怀”,实为抒发诗人心中的不平。

登岳阳楼①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②,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③,凭轩涕泗流。【注解】

①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县。

②吴楚句:吴地和楚地被洞庭湖分割开。坼,分裂,此为分界意。

③戎马句:指当时吐蕃入侵,西北边疆战事频繁。【赏析】

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诗中描写登临岳阳楼看到洞庭浩瀚汪洋的壮丽景色,抒发了忧国情怀。诗的前四句写景,描绘分吴裂楚、吞吐日月的气象,突出地表现了洞庭湖的浩瀚壮阔。诗的后四句抒写了个人身世的凄凉孤寂,政治命运的坎坷,眼见国家政局动荡,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的关切。这首五言诗气魄宏大,感情沉郁,真不愧为大家手笔。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①。遥怜小儿女②,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③。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注解】

①鄜州:今陕西省富县。公元765年6月潼关失守,玄宗奔蜀州,时杜甫携家眷暂住鄜州。7月,肃宗即位灵武,杜甫只身奔赴,途中被叛军掳至长安。闺中:指妻子。

②“遥怜”句:遥想在鄜州的可怜的小儿女们还不懂得想念在长安的父亲。

③“香雾”句:想象妻子月下久立,雾露润湿了她的发鬓,寒气使她的肌肤清凉。清辉,指月光。【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被安史叛军所俘困在长安时所作。诗人借看月抒写离情,深刻表现了诗人对亲人真挚深厚的感情,并通过抒写战乱中的离别之苦,揭示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既表达妻子的孤独凄然,进而盼望聚首相倚,双照团圆;也抒发了人民对战乱的怨忧。全诗构思巧妙,情致曲折缠绵,感人肺腑,是千古传颂的名篇。

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①,天涯霜雪霁寒宵②。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③。【注解】

①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季日短。

②霁:雪过初晴为霁。

③“卧龙跃马”二句:卧龙跃马,指诸葛亮和公孙述等人最终也成了黄土,和他们相比,自己飘零流落,音书断绝,寂寞孤独,算得了什么。【赏析】

这首诗是大历六年(公元766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通过雪霁寒宵的冬夜所闻所见,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沉郁情怀。首联写西南边城岁末冬寒之夜的凄冷气氛。二联虽写景却暗含时代动荡的影子,是本篇名句。三联通过冬夜所见所闻,表现了时局仍然动乱不定,战乱给人民带来不幸。末联则由无法排遣的忧愁转为激愤。诗中抒发诗人伤乱忧民的深沉感情。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①,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②,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③!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注解】

①投:投宿。石壕:镇名,在今河南省陕县。

②邺城:即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县。附书至:捎信回家。

③长已矣:永远完了。【赏析】

《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通过写一位老妇被迫应役一事,揭露官吏的横暴,战乱时代人民的苦难。“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诗人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官吏残暴的嘴脸和百姓被抓丁之凄苦与无助。诗人的笔墨中饱含着对百姓的无限深情,“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读罢声泪俱下,感人至深。

新婚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①。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②?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③。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④。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⑤,与君永相望!【注解】

①“兔丝”二句:古代认为女子嫁了丈夫,终身就有依靠,可是嫁了军人,仍然靠不住,故以“兔丝附蓬麻”起兴。兔丝,一种蔓生的草,常依附在别的植物上,蓬麻也是低矮植物。

②“妾身”二句:古礼,妇人嫁三日,告庙上坟,谓之成婚,婚礼既明然后称姑嫜。姑嫜:即公婆。

③形势:犹言情势。苍黄:即仓皇。此句意谓在急迫的情况下,内心感到慌乱、不能决定。

④“自嗟”二句:罗襦裳,指结婚时所穿着的衣服。因为家贫,嫁衣置办不易,故云久致。致,备办。

⑤“人事”句:世间的事往往难如人愿。意谓新婚之后,不是夫妻团聚而是离别从军。错迕,错杂交迕。【赏析】

这首诗写一对夫妇“暮婚晨告别”的惨剧。通过新婚女子的叙述,曲折而深刻地抒写了生离死别的悲哀,但由于时局危迫,她又抑制着内心痛苦,勉励丈夫努力从军。惜别劝勉,真切如见,表现出女子的善良坚贞,又识大体、顾大局。通过人物的复杂感情,隐现出杜甫忧国忧民的心情。同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乱和兵役给人民造成的苦难。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①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②,下者飘转沉塘坳③。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④。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⑤?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⑥,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⑦,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注解】

①茅屋:即成都近郊浣花草堂。

②挂罥:挂结。

③塘坳:低洼积水处。

④恶卧:睡时不安静,胡蹬乱踢。

⑤何由彻:如何挨到天明?

⑥庇:覆盖。

⑦突兀:高耸的样子。见:通“现”。【赏析】

这首诗描绘秋夜屋漏、风雨交加的情景,反映了草堂生活的一个片段。末两句忽开异境,从切身的体验,进而想到众多百姓的贫寒交加,设想大庇天下寒士的万间广厦的出现。写的是自己的几间茅屋,表现的却是诗人宁为天下人的安居而牺牲自我的可贵精神和忧国忧民的感情。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①,名成八阵图②。江流石不转③,遗恨失吞吴。【注解】

①“功盖”句:谓诸葛亮为相,建立蜀国,三分天下,功业盖世。

②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军事创造。

③“江流”句:历来相传,夔州有八阵图石,江流不能冲散。【赏析】

这首诗写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是诗人初到夔州看到八阵图遗迹时所写的一首咏怀诗。首二句高度赞颂诸葛亮的卓著功勋,他对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功劳盖世。后二句抒发感慨,对其事业未成寄以同情。这首怀古绝句融议论于诗中,把怀古与述怀相融为一,给人一种遗恨悠绵、余意不尽之感。

野望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③,未有涓埃答圣朝④。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⑤。【注解】

①“西山”句:西山在成都西,因常年积雪,又名西岭。三城,指松、维、保三州。

②南浦:指成都南郊外水边地。

③迟暮:指半老,杜甫当时50岁。供多病:指年老不能再有所作为,晚年全交给疾病之身了。

④涓埃:涓指细流,埃指微尘,比喻微末。

⑤人事:世事。【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眺望西山所生伤痛忧愁之情的诗。诗中蕴含着诗人对吐蕃侵扰的深沉忧虑,也有天涯漂泊、亲人相思的无限感慨。全诗意境壮阔悲凉,充分表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诗风。

宿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①,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②,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怜俜十年事③,强移栖息一枝安④。【注解】

①幕府:古时行军,以帐幕为府署,故称幕府。

②风尘荏苒:比喻战争不断绝。荏苒:犹辗转。

③“已忍”句:指战乱以后已忍受了十年的困苦生活。伶俜,困苦之意。

④“强移”句:强是勉强之意。杜甫当时作节度使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是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只能勉强任职,以求暂时安居。【赏析】

这首诗写于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秋,杜甫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在严武幕府时作此诗。开头四句以诗人独宿幕府所见所闻,描写了一幅凄清的秋夜景图。后四句抒情,感事伤时,表现作者对于国事动乱的忧虑和自己漂泊流离的愁闷。因此诗人无心赏看天上美好的月色,对风尘荏苒的动乱时代自己辗转流离而愁思百结。

白居易

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赏析】

饮酒叙旧,古今皆为乐事。在这大雪欲飘,暮色已降的夜晚,嫣红的炉火映着新酿的绿酒,情趣盎然。围炉邀饮,酒未入喉,心已陶醉。诗人殷勤劝酒,情深义重。“能饮一杯无”清丽宛转,友人即使有诸般心事,经此一邀,想必也会慨然举杯,一饮而尽吧。“酒逢知己千杯少”。

酒意情意诗意,使人身心俱醉,意兴悠然。

后宫词

泪湿①罗巾梦不成,

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②先断,

斜倚薰笼③坐到明。【注释】

①泪湿:犹湿透。

②恩:指皇帝对她的恩爱。

③熏笼:薰香炉子上罩的竹笼。【赏析】

泪水湿透罗巾,好梦却难做成;

深夜,前殿传来有节奏的歌声。

红颜尚未衰减,恩宠却已断绝;

她独倚着熏笼,一直坐待天明。

本诗是古代宫人所作的怨词。语言明快自然,感情真挚而多层次,细腻地刻画了失宠宫女千回百转的心理变化。

李商隐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赏析】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两句是此诗的精华,艳绝千古,传诵不衰。情人间心有灵犀相通之说,由来已久,而李商隐一语道破之。人生中能有一意相通的红颜知己,该是何等慰藉和欣喜!无怪乎有人宁爱佳人不爱江山,虽有胸无大志之嫌,却有情中圣哲之誉。

登乐游园①

向晚②意不适③,

驱车登古原④。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注释】

①乐游园:本指秦时宜春苑,西汉时宣帝建乐游苑于此,故名。唐时在长安城内,为士女节日游赏胜地,在今陕西西安市南,大雁塔东北。

②向晚:傍晚。向,将近、接近。

③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④古原:即乐游原。【赏析】

本诗三四句是深含哲理的千古名言。诗人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余晖映照,晚霞满天,山凝胭脂,气象万千。诗中蕴涵了这样一个意旨:景致之所以如此妖娆,正是因为在接近黄昏之时才显得无限美好。

杜牧

清明①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②。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③杏花村④。【注释】

①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约在阳历四月五日左右。

②欲断魂:指心里忧郁愁苦,就像失魂落魄一样。

③遥指:指向远处。

④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