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从故事中学会尊老爱幼
47682700000007

第7章 唐太宗教子尊老

以后你每次见到王珪,如同见到我一样。

——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人,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平窦建德、王世充之后,始大量接触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国家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少有的明君,他懂得国家要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做好子女教育非常重要,认为教诫太子诸王是“当今之急”。因此,他给几个儿子选择的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学问渊博的人,而且一再告诫子女一定要尊重老师。

一次,太子的老师李纲因患脚疾,不能行走,怎么办呢?

在封建社会里面,后宫森严,除了皇帝和他的后妃、子女可以坐轿外,其他官员不要说坐轿,就是出入也是诚惶诚恐的。唐太宗知道后竟特许李纲坐轿进宫讲学,并诏令皇太子亲自迎老师。

后来,唐太宗又叫礼部尚书王珪当他第四个儿子魏王的老师。有一天,他听到有人反映魏王对老师不尊敬。唐太宗十分生气,他当着王珪面批评儿子,说:“以后你每次见到王珪,如同见到我一样,应当尊敬,不得有半点放松。”从此,魏王见到老师王珪,总是好好恭迎,听课也认真了。

由于唐太宗家教很严,他的几个儿子对老师都很尊敬,从不失礼。唐太宗教子尊师也被后人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