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从故事中学会尊老爱幼
47682700000050

第50章 礼震才请求替师受刑

事师之犹事父也。

——《吕氏春秋》

欧阳歙是西汉初年著名的学者,其先祖为欧阳生。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为了钳制人们的思想,曾焚书坑儒。博士伏生冒杀头之祸,把《尚书》保存下来,并把《尚书》又传给了欧阳生。

欧阳生把《尚书》传给他的子孙。传到第8代是欧阳歙,并形成了欧阳“尚书派”。由于这一派得到伏生的真传,在社会上很有地位,拜欧阳歙为师的有千人之多。

欧阳歙学识渊博,为人忠诚老实。对学生呕心沥血,循循善诱,非常受学生的爱戴。但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儿,欧阳歙获罪下了监狱。他的学生听说了,纷纷到洛阳皇宫门前请愿,有时多到千人。可是朝廷却视而不见,就是不放人。

平原郡有个青年叫礼震才,听说老师被判处了死刑,非常难过。连夜赴京师。走到半途,他让人用绳子把自己捆起来,托人把他送到洛阳监狱,坚决要求自己替老师受刑。监狱看守说:“从古到今还没见过这种事,我们不敢做主。”这样他就给皇帝上书,要求替师受刑。他的奏稿这样写道:“我的老师欧阳歙是学界宗师,世传八代博士。他的儿子年纪尚小,尚不能继承欧阳博士的学业。博士死后,《欧阳尚书》将失传。如果这样,陛下岂不是背上了杀戮贤臣的罪名,而学界从此也将失去最好的导师,这将是学界无法弥补的损失。我恳请陛下能允许我顶替欧阳老师的死罪……”

可惜表章呈上后,待批期间,欧阳歙就病死在狱中了。礼震才坚决要求替师受刑,却传为千古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