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从故事中学会尊老爱幼
47682700000100

第100章 犹太人对孩子的爱护(3)

罗斯福的家庭是民主的。小罗斯福不满意母亲制定的严格作息制度,一次他提出了抗议,要求母亲给他“自由”。母亲认真地考虑了儿子的要求,允许他“自由”一天。到了晚上,6岁的儿子满身灰尘、一脸疲惫地回来了。这一天儿子去干什么了呢?母亲没有过问。

罗斯福的母亲知道尊重孩子,满足他的合理要求。严管不等于束缚,给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使孩子在无拘无束中松弛一下,尽情地享受童年的欢乐,这对儿童个性的发展和良好品格的形成是有好处的。

卓娅母亲对子女的爱护

我望着摇篮,我的儿子在成长,我没有休息的权利!

——何塞·马蒂

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曾有两位英雄受到世界青少年的敬仰和爱慕。一个叫卓娅,一个叫舒拉,他们是姐弟二人。

母亲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在一所小学任教,同时又在师范大学学习。父亲阿那托利·彼得罗维奇在研究院工作,又在速记讲习班学习,并且还要努力准备上函授工科大学。他们时常很晚回家,到家时孩子们已经入睡。

在爱护孩子问题上,经常有人抱怨:“我们没有时间,我们的工作很忙。”可卓娅和舒拉的父母认为:忙,并不妨碍爱护孩子。爱护孩子在于用心,而不在于用多少时间;在于注意生活中的言行,而不在于“长篇大论”。难道谁还要特别地拨出一部分时间在家里爱护孩子吗?

那么,他们是怎样对孩子进行爱护的呢?

1923年,苏联人民的领袖列宁同志逝世的时候,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一家和全体苏联人民一样,经受了巨大的悲痛。这时候,小卓娅刚生下来不久,舒拉还没有出世。可是,做父母的并没有忘记爱护孩子。他们把刊登着斯大林关于纪念列宁的誓言的报纸收存起来,准备等女儿长大了,让她看看。

果然,14年之后,正当女儿卓娅准备入团的时候,母亲从箱子里拿出了这张保存多年而发了黄的报纸。卓娅激动地读着这张特地为她保存的报纸,深深地被斯大林同志的庄严誓言所激动。

显然,为了这件事,卓娅和舒拉的父母并没有花费专门的时间。

卓娅和舒拉牺牲后,母亲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妮写了一本回忆录,即《卓娅和舒拉的故事》,详细地记录了两位英雄成长的过程,同时也喻明了他们家庭爱护的经验。她说:“对子女的爱护是在每一件琐碎的事情上,在你的每一次举动上,每一个眼色上,每一句话上。这一切都可以爱护你的孩子。连你怎样工作,怎样休息;你怎样和朋友谈话,怎样同不和睦的人谈话;你健康时候是怎样的,在病中是怎样的,在悲伤的时候是怎样的,在欢乐的时候是怎样的——这一切,你的孩子是都会注意到的。他们是要在这一切事情上模仿你的。”

罗斯福的爱子经验

对儿子,我不是总统,只是父亲。

——罗斯福

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四届的总统。他不仅治国有略,而且教子有方,四个儿子在二战时均浴血战火、建立功绩,二战后又都跻身于美国政坛。

“对儿子,我不是总统,只是父亲。”罗斯福的这句话曾在美国人心灵中产生过不小的震撼,更是他一贯遵循的教子原则。

他十分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独立人格,甚至在思想上也应该是独立的。当二战愈加激烈时,二儿子埃利奥特问父亲他该怎么办。父亲说:“要我告诉你该怎么做,那你应该首先认清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你们的事是你们自己的事,我从不干预。”不久埃利奥特便放弃刚开起的公司,轻松地走进了陆军部的大门,在四兄弟中带头参了军。

罗斯福还竭力反对孩子们依赖父母过寄生生活。他不给儿子们任何资助,让他们凭自己的能力去开辟事业,赚自己该赚的那份钱。在钱财的支配上,绝不让孩子放任自流。大儿子詹姆斯20岁时独自去欧洲旅行。临归前看到一匹好马,便用手中的余款买下了这匹马,然后打电报给父亲,让他汇旅费来。父亲回一个电话:“你和你的马游泳回来吧!”碰了这个钉子,詹姆斯不得不卖掉马,买了票回家,从此他懂得了不能随便无计划地乱花钱。

而更让世人为之钦佩的是罗斯福身为总统,却从不庇荫孩子,让孩子们享有特权。二战时,他把四个儿子都送上了前线,并严正告诫他们:拿出良心来,为美国而战!

球王贝利之父的教子经

好好地去爱那些爱你的人,他们属于你,你也属于他们。

——贝利

球王贝利,1940年10月23日出生于巴西朱纳斯·吉拉斯州的特雷斯·科拉索斯小镇,他原名叫埃德逊·阿兰德斯·德·纳斯齐缅图,家里人亲切地叫他“地科”。贝利,是球员们对他的尊称,有赤脚足球之王之意。贝利成为一代球王,与他的父亲的指导和教育有很大关系。

贝利的父亲名叫何奥·拉摩斯·德·纳斯齐缅图,是个时运不济的职业足球队员。母亲谢勒斯提,是位性格泼辣、非常能干的妇女。

靠踢足球,父亲的收入很微薄,全家人难得温饱。后来父亲又在一次足球赛中和对方的一个队员猛烈相撞,右膝负伤,不能继续踢球,家中的生活就更为拮据。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贫穷困苦那只是大人的事儿,小贝利却生活得很愉快。他的小伙伴,黑人、白人、日本人都有,他们有自己的伊甸园。贝利的父亲踢球,小贝利也爱踢球。他们买不起球,就找来一只大袜子,里面塞满了破布和旧报纸,然后弄成球形,外面再用绳子扎紧,这就是他们的足球。球场是他家住的那条街,球门在街的两头,一切因陋就简。

一天晚上,父亲问他:“地科,你长大干什么?”他说:“我要做一个飞行员。”父亲说:“飞行员要会看地图……要是读点书,识点字,学点算术和科学什么的,是不是有用?”父亲希望儿子能尽早多学一些文化知识。

家里最后商定,让8岁的贝利去上学读书。

可小贝利不喜欢读书,学习成绩非常糟,而越糟他越不想学。然而,顽皮儿童的把戏他全会:上课随便讲话,用沾湿了口水的纸团打人,捏痛女同学的手,在教室里打架……气得那位女教师对贝利施行各种最严厉的处罚。可野性的贝利,就是不思改海,而且愈演愈烈。

狭小的教室,容不下野性的贝利,他的天地在教室外边。他和那群小伙伴成立了一个足球组织,叫“九·七”俱乐部。因为他的伙伴们门前不远有条“九·七”街,而9月7日又是巴西的独立纪念日。

贝利的父亲不仅是个足球健将,而且对待子女沉稳和蔼,教子有方。他认为,孩子野性强固然不好,但是,如果引导得好,野性也可能成为创造奇迹的基础。

果然如此。孩子们的才华是惊人的。他们从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的第一流俱乐部搞了几套足球卡片,卖出后换钱买球。

他们又到市中心去拾香烟头,取出烟丝,再卷成香烟,一根一根地卖。还收集些废铜烂铁、空瓶烂罐,卖给收废品的。

“九·七”足球队成立了,但队员们仍然买不起球鞋,他们因此给自己的球队起了个绰号,叫“赤脚大队”。他们虽然没有固定的组织,但贝利的球踢得好,自然成了不行文的队长。

“九·七”足球队成立后,四处征战,所向披靡,在包鲁地区很快就威名大振,称雄一方。

父亲看贝利喜欢足球,而且很有前途,索性支持贝利踢球,还抽空教贝利怎样带球和盘球,怎样射门……他还当守门员,让贝利踢球。贝利难得射进一球,父亲摇摇头说:“你只会右脚射门,总是要把球弄到右脚射门的位置,不仅失去了进攻的时间,而且对手也会趁机从你脚下把球抢走,同时守门员也有了充裕的时间站好位置,拦截你射来的球。地科,看我的。”父亲边解说边示范,两脚自如地控制球。

父亲一次一次地示范传授,贝利一次一次地认真练习。他一丝不苟,不会就反复练习,常常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

贝利的脾气太暴,老是爱打架,这让父亲十分担心。有一次,贝利去看包鲁队的一场球赛,父亲也参加了这场球赛。贝利的眼睛紧盯着球场上的父亲,只见父亲突然盘球向前,老练地闪过了对方的后卫,伺机射球。贝利的心突突地跳着,他替父亲着急。糟了,父亲失去了进球的机会,他真替父亲惋惜。这时,他听到一个球迷高叫:

“何奥,你这个饭桶!”

听到有人侮辱父亲,贝利立即无名火起,反唇相骂:

“你叫谁饭桶,你妈才是饭桶!”

贝利找到了发泄的机会,一场混战开始了。直到看球的军人出来制止,才平息下去。

贝利回到家里,父亲问清了打架的经过,神色庄严地摇摇头说:

“地科,你打架太多了!要想踢职业足球,必须控制自己的脾气,中国有句话说:‘一捏拳,便输了理’。”父亲又说,“球场上分两队比赛,观众自然也分两派,一件事使一派观众高兴了,另一派就不高兴,总有人会骂你的。职业球员,要适应这种环境,一发火,球就踢不好,裁判员还可以罚你出场。这样,你自己和你那一队的人就吃大亏了!”

父亲关心贝利是全面的,特别是对贝利学吸烟、喝酒很不满意。他曾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踢球是有几分天才,日后也许会成为一名高手。但是你吸烟、喝酒,就跟不好球了,到时候你就没有足够的体力,在90分钟内一直踢出理想的水平……”

父亲的话有道理,贝利最听父亲的话。他也最崇拜父亲,因为父亲是巴西最好的球员之一,父亲因为不幸受伤,才抑郁一生,没踢出高水平。他要为父亲争口气,决心不再吸烟、喝酒。

有一次,包鲁市的市长决定举办少年足球锦标赛,贝利带领队员们苦苦地练球。盘球、截球、挖球、顶头球、踢罚球、踢任意球……练完右脚练左脚,一直踢到夜色漆黑,无法再踢为止。

锦标赛那天,他们攻势凌厉,勇猛异常,如猛虎下山,蛟龙出水,声势震动了球场,压倒了对方,一举夺魁。他们接过市长发的奖旗,绕场一周。贝利是这场比赛进球最多的一个,观众向他欢呼,高叫着他的名字:“贝利、贝利。”

赛后,父亲紧紧抱着他的儿子,激动万分地说:“地科,你踢得真漂亮,我自己上场,也不会比你踢得好!”

这一年,贝利还不满13岁。

14岁时,贝利加入著名的桑托斯海湾俱乐部足球队,从此开始了职业球员的生涯。之后,他更加刻苦地磨练,在绿茵场上所向披靡。在世界杯足球赛中,巴西队曾3次荣获冠军。贝利为巴西人捧杯立下了汗马功劳。贝利也被国际足球界视为20世纪最佳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