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走进魔术世界:魔术中的科学
47682200000014

第14章 化学小魔术(7)

原理:表演前把一些白磷溶解于二硫化碳中,将这溶液涂在这支蜡烛芯的周围,吹灭以后,就能自动复燃,因为白磷开始溶解于二硫化碳中不易燃烧,过一会儿白磷便露在空气中,白磷的燃点(40℃)又很低,很容易氧化了,氧化放热达到燃点而复燃。表演前先把演出需用的蜡烛点燃烧一会儿,然后吹灭,趁有火星时把化学药品涂在烛芯周围,就可表演了,没有蜡烛火星,这个节目也就演不成了。

原形毕露

现象:用烛火烤一幅笑容可掬的人像时,画像会变成一幅横眉立目、手持匕首的坏蛋像。

做法:魔术师手持一张画着一个笑容可掬的人像,说:“这个看来面目和善的人,却是一个坏家伙,不管他怎样伪装,我也要叫他现原形!”说罢,把这张人像放在燃烧着的蜡烛上方,用火焰烘烤,过了一会儿,再一看,这张人像却变成了一个横眉立目、手持匕首的坏蛋。魔术师说:“我们一定要捉住这个坏蛋,不让他再干坏事!”幽默的滑稽表演,激起了观众一阵笑声。

原理:表演这套小魔术事先要准备两种化学药品:一是稀硫酸,二是氯化钴。在画人像时,用淡墨描绘面目,脸上涂以氯化钴的溶液,阴干以后就显出皮肤的颜色。要想达到这个效果,氯化钴必须要有六个分子的结晶水COCl2·6H2O,然后再取一点98%硫酸加入七倍的水,混合后,用新毛笔蘸着这种溶液在绘好的人像上加绘第二个头像,并在下加画手持匕首像,画好放在没有阳光的地方阴干,第二次画像隐没纸上,出现的仍是第一画像,用火焰烘烤就显现出第二次画像来。因为稀硫酸受热,水蒸发成浓硫酸,浓硫酸有脱水的性质,把纤维素(纸)中的氢、氧按水的比例脱出,只剩下碳,显出黑色痕迹,所以拿匕首的像就会出现。当然,画别的也可以,只要把这两种化学药品使用得当,演出效果肯定是不错的。表演这个节目时要注意,稀释硫酸时要把硫酸慢慢加入水中,千万不能把水倒入硫酸中。硫酸有腐蚀性,不要溅在衣服或手上,以免把衣服烧破或把手烧伤。

滴水成冰

现象:天气炎热,滴水却成冰。

做法:手持一把小茶壶,说:“我这壶中盛的是水,现在我把壶中的水往桌上一滴,桌上就能结成一层冰,你们信不信?”说罢,手持小茶壶往桌上滴了几滴水,过了一会儿,桌上真就结了一层冰,观众都在想:今天天气很热,壶里倒出的明明是水,怎么这么快就结成冰了呢?

原理:壶中的水是皮硝溶液,皮硝就是芒硝,也就是硫酸钠晶体Na2SO4·10H2O,这种溶液滴在桌子上,水蒸发了,皮硝就结成了晶体,看上去和冰相似,所以大家也就误认为是冰了。

空中炒蛋

现象:不用加热,空锅炒出鸡蛋。

做法:拿着一只小铁锅,里外反复向观众交代,铁锅是空的,没有任何秘密。把锅放在桌上,再拿一个鸡蛋,当众打开,放在锅里。说:“现在我不用火烧,只要往锅里倒一点凉水,鸡蛋就能炒熟,你们信不信?”说完,拿过一只茶杯,把茶杯中的水往锅里一倒,热气腾腾,鸡蛋真的炒熟了。

原理:杯中盛的并不是水,而是发烟硫酸,因为发烟硫酸遇水能吸水,同时能放出大量热量,硫酸靠鸡蛋中的水分发生反应所发出的热量能把鸡蛋炒熟。但要注意:炒熟的鸡蛋决不能吃,演完要把鸡蛋扔到地沟或深埋地下,以免家畜吞食中毒,往锅里倒硫酸时,一定要慢慢倒,不要使硫酸溅出来,以免烧伤自己。用过的道具要细心处理,以免硫酸腐蚀衣物。

水能烧纸

现象:凉水洒在纸上并点燃纸。

做法:手持一叠纸,把杯子里的水洒在纸上,过了一会儿,纸燃烧起来了。凉水为什么能把纸点燃呢?

原理:表演前把一片钠放在这叠纸的中间,再把纸折叠好,水洒在纸上,渗透到里边,钠跟钾类似,都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出现轻微的爆炸,把纸点燃。大家放心,虽然出现轻微爆炸,但却伤不着人,钠一燃烧,纸当然也就跟着燃烧起来啦。钠遇水起如下反应:2Na+2H2O2NaOH+H2↑。表演这个节目时要注意:钠也不要用手去拿,以免把手烧伤(钠也是存放在煤油中)。

画烛能燃

现象:画在黑板上的蜡烛可以燃烧。

做法:魔术师拿起桌上预先放置的一块小黑板,用粉笔在黑板上迅速画了一支蜡烛,画好后用火柴一点,这支蜡烛便燃起了火苗,舞台上群灯关闭,火苗闪闪发光,十分好看。画烛能燃,真是一个奇迹。

原理:表演前预备一粒樟脑球(即卫生球),用黑布将这粒卫生球包好;再拿一根外涂黑漆的细铁丝把卫生球拴挂在黑板上。因为黑板、黑布、黑铁丝都是一色,又与观众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所以很难看出破绽。把蜡烛头就画在挂樟脑球的地方,樟脑球一点就着,因此观众看到的是画好了的蜡烛燃起火苗。卫生球是有机化合物,主要成分是萘,易燃烧,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是:C10H8+12O210CO2+4H2O。吹灭后,包樟脑球的布袋烧不坏。注意,这个节目最好是晚上演出,晚上演出效果逼真。

清水变红

现象:两杯清水互相掺和之后变红。

做法:魔术师两只手上各端着一只透明的玻璃杯,里面盛的都是清水,他把右手杯中的清水往左手杯中一倒,左手杯中的清水立即变成了红水,这种快速奇特的变化真使人纳闷,两杯清水混合在一起怎么就能变成红水了呢?

原理:右手杯中盛的是滴有酚酞的水溶液,左手杯中盛的是稀碱溶液,因为这两种溶液都是无色液体又都是用透明玻璃杯盛着,所以看上去就都以为是清水了。只要把这两种溶液倒在一起,就会变成紫红色液体。因稀碱液中滴入酚酞就变红。

红水复原

现象:一杯红水,一杯清水互相掺和后,红水变清。

做法:魔术师左手端着刚刚变出的红水,右手又端来一杯清水,把右手杯中的清水倒入左手杯中一点,红水立即又变成无色的清水了。红水复原了!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理:关键秘密都在右手杯里的清水中,右手杯中盛的不是水,而是酸溶液,把酸溶液倒在酚酞和碱溶液中一点儿,红水立即就会变成无色的清水了。因为碱与酸起中和反应,使有色变为无色。因酚酞在中性或酸中不显色,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HCl+NaOHNaCl+H2O。

烧不坏的手帕

现象:燃烧着的手帕熄灭以后,手帕完好无损。

做法:表演前,表演者先准备一块手帕,将其在水中充分浸透,取出后,将水拧掉,但不要拧得太干;取一只小烧杯,先倒入一些酒精,再倒入体积是酒精一半的水,制成酒精和水的混合液。另外,表演者再准备一盒火柴和一把铁钳,表演时,表演者将准备好的东西拿到桌上,先向观众交代一下,然后说:“我把手帕放在酒精里浸一下后拿出来,再点燃它,手帕不会烧坏。”说完,表演者把手帕浸入酒精和水的混合液,再用铁钳夹住手帕的一角拿出来,用火柴把其点燃,这时手帕立即着起火来,但当火焰熄灭后,观众看到手帕并没有被烧坏。

原理:手帕上的酒精能燃烧,但燃点很低,加之酒精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会被手帕上的水吸收,使温度变低,所以手帕不会被烧坏。

鸡蛋跳舞

现象:在盛水的玻璃缸,鸡蛋在水面跳舞。

做法:桌上放着一个透明的玻璃缸,缸中盛水,观众看得清楚,缸中除了水什么东西都没有;魔术师又拿出一个鸡蛋说:“现在我要让这个鸡蛋在水缸中‘跳舞’,大家信不信?”“不信!”大家齐声回答。“不信你们看!”说罢就把鸡蛋放入玻璃缸的水中,这个鸡蛋不停地跳跃,真的跳起“舞”来了。这一有趣的表演,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原理:秘密全在缸中盛的水里,缸中盛的并不全都是水,而是稀盐酸(这种稀盐酸的配制法是根据你所使用的容器大小而定,先在容器中倒入水,放上鸡蛋,然后再放盐酸,直到使鸡蛋能上下翻腾为止),因为稀盐酸也是无色的,盛在透明的玻璃缸中就跟水一样,大家是不会怀疑的,鸡蛋就是普通的鸡蛋,观众更不会怀疑有什么秘密了。鸡蛋皮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相遇就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主要靠这种气体使鸡蛋跳跃。其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CaCO2+2HClCaCl2+C2O↑+H2O。表演这个节目时要注意:一定要用对好水的稀盐酸,容器中所盛的稀盐酸溶液一定要把鸡蛋淹没,这样鸡蛋才能上下翻腾。注意不要把盐酸溅到身上,以免被腐蚀。用完的稀盐酸要倒入地沟,或用土埋掉。

黑字闪光

现象:墨水写在黑板上的字闪闪发光。

做法:桌子上放着一块小黑板,魔术师手拿毛笔在墨水里蘸了几下,挥笔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写好将灯熄灭,这时黑板上出现了“我爱我家”四个闪闪发光的大字,十分好看。黑板上的字为什么能闪光呢?

原理:桌上放的并不是墨水,而是二硫化磷溶液。这种溶液见空气后就能发亮光,因为二硫化磷不稳定,容易分解出磷,磷又与空气接触产生部分热量聚集在磷的表面,其中有一部分热量是以光能出现的,所以黑板上看到的是亮光。这个节目要在晚上表演。

湿纸连接

现象:撕碎的湿纸片可以接好还原。

做法:在一张薄纸上剪下一小条,把这条纸撕断,再浸入水中,捞起。将这湿纸碎片,再一次撕碎,然后在手中试着一点朝外拉。奇怪,这一条纸不但接好还原,而且纸上水迹未干,显得非常神奇。

原理:演出前,预先将同样的一条纸卷成小卷,滴上几滴食油,把这卷油的纸条,藏在水杯柄凹内。

撕纸条后,右手拿搪瓷杯,将纸条湿水,放下杯子时,即将这个有油的完整纸卷藏在手中。

下面手法与撕纸还原相同,就能表演这个节目。换出的纸条上有油,观众以为是水迹未干,就感到十分惊奇。

木条自燃

现象:木条自动燃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