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走进魔术世界:魔术不难
47681800000019

第19章 其他类魔术(1)

冰棍燃烧

表演者从保暖瓶里取出一支冰棍,剥去外面包着的纸,放进嘴里吮嘬了两口,由此证明冰棍是真的。然后,把冰棍放在盘上,划根火柴一点,转眼间就燃起一团烈火,直到冰棍烧完为止。

这是一套化学魔术。冰棍能燃烧,主要是有一小块电石(碳化钙)在帮忙。表演时,暗中把一小块电石放在冰棍上,当着火的火柴靠近冰棍时,它的热量能够使冰块有微小的融化,产生了小量的水。电石一遇到水,就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放出一种可燃的乙炔气体(俗名电石气)。这种气体极易燃烧,它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进一步使冰融化;水又和电石起作用,不断地产生乙炔气体,因此,火焰就越烧越旺,直到电石消耗完毕,全部变成糊状的石灰浆(氢氧化钙)以后,火焰才渐渐熄灭。

断蕉敬客

表演者拿出3根香蕉,对观众说:“香蕉只有3根,我们人却这么多,我只好把它分割成小块了。”说罢,左手拿起第一根香蕉,右手握住一把水果刀,对着香蕉虚划3下,说:“切成4段了。”然后让观众把香蕉皮剥开,里面的香蕉真的被切成4段了。

接着,第二根香蕉虚划4下,第三根香蕉虚划5下,它们的皮被剥开后,果然分别被切成5段和6段了。

香蕉当然不会自行分割的,表演者已在事前对它们进行了秘密的加工。方法是:将一根长一点的缝衣针从香蕉皮上刺进去,沿着香蕉皮的内壁划一圈,把里面的果肉割断,同时又不要划破香蕉的外表皮。用这种方法,把3只香蕉分别割成4段、5段和6段。由于香蕉外面只有几个不明显的针孔,所以观众看不出秘密所在。

空帕生球

表演者向观众借一块手帕,然后将四个帕角向上提起,拎在左手中。右手从口袋里取出一个乒乓球,随手向空中一抛,以示乒乓球是真的。接着,当着观众把乒乓球丢入手帕里。

在手帕上面吹口气,说声“变”之后,伸手到手帕内,却一连取出了3个乒乓球,一一放入纸盒中。取完后,再从纸盒里把球拿出来,从中随便拿出2个交给观众检查,证明球是真的。

这套小魔术的关键秘密在于乒乓球上:完整乒乓球1个和半个球壳的2个,事前将2个半个的乒乓球壳合在整个的乒乓球上,这样,看上去还是和一个整体的乒乓球一样。交代时向空中一抛,观众自然看不出来。

将乒乓球丢入手帕里后,再伸手进去拿时,只要暗中将合着的2个乒乓球壳扳开,即可一一拿出来。拿法是:用食指大拇指围着球亮出,凹面向里,这样从前面看上去就好像真的一个乒乓球了。

但是,将2个半个球壳和一个完整的乒乓球都从手帕里取出放在纸盒里后,又是怎么从纸盒里取出3个完整的乒乓球呢?原来,纸盒里另有2个事先放好的完整的乒乓球,当最后取球亮相时,只要把2个半个随手合在任何一个乒乓球上就可以了。

最后交代纸盒也是空的,这样,一切秘密就全部蒙混过去了。

烟灰拼字

表演者伸出双手向观众交代清楚,然后从烟灰缸中抓一些烟灰,放入掌心,双手合拢一搓,立即撑开,奇怪,两掌心中已拼成了字。

这套小魔术的原理很简单。表演前,用小半匙白糖和少许开水,放入杯中溶解,并用一根筷子蘸些糖汁,将“字”分别写于两掌上。再用一些细而软的纸将糖汁吸干。表演时由于糖汁黏性存在的作用,烟灰被糖汁粘住,因此掌上的字就出现了。如果在烟灰缸中拌上些纸灰,可使变出的字迹更黑。如果没有烟灰,用一小张纸烧成灰也可以,而且纸灰颜色深于烟灰,掌中字迹会更加明显。

白纸现字

表演者拿出一张白纸,正反面让观众看清楚,纸上什么也看不见。接着,拿来一只喷雾器向白纸上一喷,转眼间白纸上出现了清晰可见的深红色字体。

观众看了后感到奇怪,这是用什么化学原料变出深红色的字来呢?

事先就用毛笔蘸氯化汞溶液写好字,干燥后看不出字迹。表演时,由于喷雾器里放的是碘化钾溶液,所以喷到纸上以后,两种药物起化学反应,即呈深红色。

巧取指纹

表演者把碘粒放入试管中,把试管放在铁架台上,再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碘;然后请一位观众到桌前,让他在白纸的中间用右手的大拇指按一下。随后表演者说:“现在我已取下了这位观众的指纹。”说完,表演者拿起白纸,把手指按过的地方对准试管口的上方,让碘受热后蒸发出来的气体轻轻拂过这块纸面。一会儿,观众就看到,白纸上清晰地显示出了一个指纹印迹。当表演者拿着这张白纸与上台的观众右手拇指一比时,观众看到,白纸上的指纹印迹真的是这位观众的指纹。

表演前准备一张白纸、两粒绿豆大小的碘粒、一支试管、一个酒精灯、一个铁架台和一盒火柴。

在一般的情况下,手指上总沾有少量的油脂等分泌物,当观众的手在白纸上按一下时,这些物质就移到了纸上,只是由于量很少,故看不出什么痕迹,但碘却能溶解于这些属于有机物的分泌物,而且碘的颜色很深,即使溶解了微量的碘蒸汽,也能使油脂分泌物染上较为明显的颜色,因此碘蒸气拂过手指按过的纸面时,纸上显出了棕色的指纹印迹。

百步击球

表演台后幕上端并排挂着红、蓝气球。表演者走到表演台前,望了望气球说:“观众们,你们要打掉后幕上的2只气球,非用工具不可,而我要打掉它们,那就非常容易了。只要我施展魔法,用手掌做个击球动作,球就会爆。”说完,表演者伸出左掌,右手食指在左掌中做个魔术动作,再将掌心朝气球一推,口中说:“炸。”红球“啪”的一声爆了。用同样方法,蓝气球也爆了。

幕后边气球下架着一个架梯,一名助手手握一根6寸长的细钢针站在架梯上。当表演者下令“炸”时,助手用钢针对准红气球一刺,红气球便爆了。第二次听到“炸”后,又甩钢针把蓝气球给刺破了,而观众误以为是表演者的魔法所致。

空中抓球

表演者站在表演台边,伸出双手向观众交代,两手中无东西。然后说:“现在我想抓来几个小球玩玩。”接着,表演者左手握拳,右手向空中一抓。再往左手里一放,打开左手,左手中果然出现了一个小球。

表演者再握紧左手,右手向空中一抓,又往左手中一放,左手一打开,结果出现了2个小球。

这样一抓一放,每次运来一个小球,观众看不出奥妙在哪里。

表演前用海绵剪几个小球。表演时,将海绵球暗藏在左手指间,因海绵球有收缩性,左手当众交代时,稍微活动一下,观众就不会发现海绵球。后来,右手向空中一抓是假动作,当向左手中一放时,迅速自然地拿出指间的一个海绵球,再打开左手,当然来了一个小球。

商标速变

表演者左手拿着一只火柴盒,正反面给观众看过,盒面上的商标是“云南”二字,下面是风景图案。然后,取一块空手帕,往火柴盒上一遮,在上面吹口气,马上揭去手帕,“云南”商标的火柴盒转眼间变成“北京”商标的火柴盒了。遮一次,变一变,一下变“云南”,一下变“北京”。

这套魔术看起来十分有趣,其实很简单。火柴盒上的商标图案,是由“云南”和“北京”两块商标黏合而成的。中间的半张图案,可左右翻合。向一面翻是“北京”商标,向另一面翻是“云南”商标。用手帕遮的目的是掩护翻合商标时所采用的手法过门;吹口气,是为了增进演出气氛。

奇算差数

由观众随意选6个数字,先排成一个最大数,再排一个最小数,然后两数相减,得出差数。观众只要说出前3位数字,或只说后3位数字,表演者就能很快地算出差数是多少。

例如6个数字是5、2、7、3、2、7,排成最大数是775322,最小数是223577,两数相减是551745。观众告知前3位数是551或告知后3位数字是745。表演者都能立即算出差数是551745。

又如最大数是654321,最小数是123456,差数是530865,观众告知前3位数是530,或告知后3位数是865,表演者都能算出差数是530865,屡试不误。

这套数字魔术的关键,是差数有一定的规律,即个位数与十万位数,十位数与万位数,百位数与千位数,它们的和数是固定不变的。以A、B、C、D、E、F6个字母分别代表差数的6个字码,其公式是:A+F=10,B+E=9,C+D=8。因此知道A、B、C3个数,就能知道D、E、F3个数相反,知道D、E、F3个数,就能知道A、B、C3个数。以上的表演,就是根据这个道理算出来的。

眼睛喝酒

桌上放着一只酒壶,旁边放着一只盛满酒的酒盅和一支筷子。表演者先把酒壶向观众交代,将酒壶口朝下,没有漏出一滴酒,说明酒壶是空的;再用一支筷子从壶口直通壶底,将酒壶转了几圈后取出筷子,和外面高度量一下,深浅都一样,证明酒壶也是没有夹层的。酒壶交代清楚后,抬高酒壶,把满满的一盅老酒倒进酒壶里。

接着,表演者拿起酒壶,仰着脸,将壶口对准右眼倒下,眼睛眨巴眨巴地像嘴巴一样动着,直到酒壶里的老酒倒光为止。

最后,在酒壶离开眼睛时,让壶底朝天,壶口朝地,证明酒壶里的一盅酒已给右眼全部吃光了。

眼睛真的会喝酒吗?绝对不会的,变魔术嘛,本身就是假的,要是把道具结构一讲破,一切就会全然明白了。

酒壶是用白铁皮特制的,酒壶颈节处焊有一只圆锥管斗,而圆锥管斗和壶底相隔一些距离。老酒通过它流入壶底。如将酒壶侧转或壶口朝下,老酒就流入圆锥管斗周围空间,因此,老酒不会从壶口流出。

酒盅和筷子是没有秘密的。老酒可用水来代替。魔术演完后,老酒可以从酒壶颈下面小孔中倒出来。但表演时,为防止漏出酒来,可用大拇指按住小孔。

卷纸遁笔

表演者从桌上拿起一张16开的图画纸,正反面都向观众交代后,卷成一只纸筒握于右手中。左手从口袋里取出一支钢笔,亮给观众看一看后,当众把钢笔塞进纸筒里,并把纸筒两头分别扭个结作封口。接着,表演者做了个魔术动作,把卷着钢笔的纸筒折了几下。

正当观众担心纸筒中的钢笔被折断时,表演者拆开纸筒让大家一看,钢笔却不见了。最后,表演者在上衣口袋一摸,竟从口袋里取出了钢笔。

这套魔术的关键是钢笔套上系着一条橡皮筋(可用三根普通的橡皮筋环串联在一起),橡皮筋的另一头用别针别在袖管内。表演中,左手从口袋里取钢笔时,在侧身向台后,左手掌趁机弯入袖管里拉出钢笔,伸手入口袋只是个假动作。钢笔取出让观众看清后,便塞入纸筒内。接着,略把右手捏着的纸筒竖起,左拳稍一放松(手背向观众),由于橡皮筋的拉力,钢笔立即就缩进袖管里去了。这时观众还以为钢笔已在纸筒内了呢!

后来从口袋中取出的钢笔,则是预先放在口袋里的另一支。它的样子与前面那支一模一样,当然也就比较容易骗过观众的眼睛。

小球换位

表演者将2只一红一绿的小木球和2块手帕交给观众检查,然后将一只小红球包在一块手帕里,请一位观众拿着。接着,用同样方法把小绿球用另一块手帕包好,请另一个观众拿着。

表演者用一支魔棒左右一招,就请拿手帕的观众打开手帕。奇怪,2只小球已经互相换了位置,原来手帕里包着的小红球变成了小绿球,另一手帕包着的小绿球变成了小红球。

小球怎么会自动换位呢?里面有个小技巧:

小木球共有3只(如没有小木球,可用红、绿粉笔头或红、绿色纸搓成小纸球代替)。其中一只(红或绿均可)暗藏在右手心里,用小手指钩住,同时右手上拿着一支魔棒(魔棒可用筷子或笔来代替)。这样,观众就不至于怀疑手上藏有小木球了。准备表演时,放下魔棒,顺手拾起一只小木球。拿球方法是,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拿,手背朝观众,以防手中藏着的小木球被观众发觉。接着,左手拿起一块手帕,罩住握球的右手上,趁此机会把大拇指和食指上的那个小木球换掉藏入手中,并将原暗藏在小指上的小木球快而自然地包上,交给一个观众,请他记住颜色举起手拿好。

然后,拿起另一个小球,用同样方法把它包好,请另一个观众拿着。做一魔术动作,请两位观众自己打开手帕,以此来实现小球换位的目的。最后,将换下藏在右手中的小木球暗中放在口袋里。

棋子自移

彩桌上有3个圆木棋子,每个直径1.5寸、厚度1一寸左右,分别漆成红、黄、绿3种颜色。表演者将这3个圆木棋子互相敲击交代,毫无秘密。然后从下到上摞成黄、红、绿的圆柱体。另外拿起一个彩色铁皮圆筒刚好罩着这3个棋子。说声:“红棋下去”!揭开圆筒果真红棋落到了底层,黄棋上升到中间。接着表演者又把上面的绿棋移到下面,把黄、红两棋子端在绿棋之上使红棋再次居中,然后又把3个棋子罩着。说道:“这次大家要看清楚,我叫红棋上来!”马上揭去套筒果然是红、黄、绿了,3个棋子分开交代,仍无任何可疑之处。

3个棋子的上下两面的图案和颜色都完全相同,只是周围的圆柱面分别漆成红、黄、绿3种颜色。另外有一个刚好能套住木棋的薄铁皮套筒,其高度恰等于2个棋子的厚度之和,此套筒内漆黑色。外漆上黄下红两段,使人看起来就像上面是黄棋子下面是红棋子一样。在套筒的外面才是高度等于3个棋子厚度之和的彩色圆筒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