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走进魔术世界:魔术不难
47681800000015

第15章 器皿类(3)

奶杯巧遁

表演者左手拿着一只玻璃杯,杯中盛有牛奶;右手拿着一只无盖无底的纸筒。筒口对着观众,筒内是黑的,空无一物。然后,将盛奶的玻璃杯从筒口上放入纸筒中,并且取一只圆盘将筒口盖起来。

突然,表演者做了一个惊人的动作,将放杯的纸筒翻转一头,筒口和盏着的圆盘朝下。观众以为杯中的牛奶一定要倾泼出来了,可是表演者将纸筒揭开,盘中一滴牛奶也没有。再将筒口对着观众,里面漆黑一片,牛奶杯已经不见了。

这只玻璃杯的杯身,是上下一般大小的。牛奶是假的,只是玻璃杯外面涂了一层乳白色的漆。漆与玻璃杯都是有光泽的,加上持杯时故意做出小心翼翼的姿态,所以观众远远看上去,就真假难辨,以为杯中真的盛有牛奶了。此外,杯壁外面漆乳白色的部分,里面却漆成黑色,这是为了与纸筒的黑色内部一致。

纸筒只有一点小秘密。剪一条厚纸,做成一个圆圈,大小与纸筒的内壁一致。将这个纸圈嵌紧在筒底里面。它的用处是在将奶杯放进筒内时,这道夹层纸圈刚好将杯口托住,掉不下来。由于纸筒内部是黑色,夹层纸圈也是黑色,因此当纸筒横倒向观众交代时,观众只见一团漆黑,而看不出那道夹层纸圈来。

表演时,将杯子由筒口上放进筒内,盖上圆盘,突然翻转,这已经给了观众一个惊奇的感觉:为什么牛奶不会泼出来呢?

然后拿起纸筒,用手捏紧,将筒口给观众看。因为玻璃杯内部也漆成黑色,与筒的内壁一致,观众看不出玻璃杯来,便以为这只奶杯的确遁走了。

瓶口妙变

桌上放着一只黑色酒瓶,表演者将一条白手帕塞进瓶子里,只留一点手帕角在外面。然后拿起瓶子,身体极快地打了一个转,那瓶口上的手帕角已经变成绿色了。表演者将那块绿手帕抽出来给大家看过,然后再塞入圆瓶子里,仍旧留一点手帕角在外面。接着和先前一样,拿着瓶子,身体又很快地打一个转,瓶口上的绿手帕不见了,白手帕又变了回来。

这只瓶子不是玻璃的,而是用铁皮做成的,外表漆成黑色,远远看来,就好像真的玻璃瓶子一样。瓶子的形状,也和普通的瓶子两样,它的瓶身十分短,两头都有瓶颈和瓶口。另外做一个铁皮套筒,大小粗细长短都和普通的瓶身一样,外面也漆成黑色。把那只特制的两头瓶插进这只套筒时,就像一只普通的瓶子,但是两头都可以拉出来,不论拉出哪一头,都像一只瓶子。表演前,先将一条绿手帕塞入一头的瓶口中,留一点帕角在外面,然后用套筒将这一头罩没,放在桌上,把另一头空的瓶口露出来。表演时,当众将白手帕塞进瓶口里,拿起瓶子。乘着一转身的机会,用手捧住套筒,很快地将露出在外面塞着白手帕的瓶口,向胸脯上一按,于是这头被按进,而那早已塞好绿手帕的瓶口又露出来了。再把绿手帕变回白手帕的时候,只要同样地打一个转身,将塞着绿色手帕的瓶口向套筒里按进去,那塞着白手帕的瓶口,便又在套筒外面露了出来。

表演这套魔术,可以由助手自动将套筒里的两头瓶拉出来,露出绿巾和白巾,当场拆穿。这可以收到滑稽而有趣的效果。

玻璃板悬杯

表演者拿起一块长方形的玻璃板和两只普通的玻璃杯,请观众检查后,收回放在桌上。然后将一条手帕对折起来,平铺在玻璃板上,再把玻璃杯左右分开罩在手帕上。用手端起玻璃板,走到台前,将玻璃板在空中左右晃动。一会儿,突然将玻璃板带着茶杯一起翻转过来,而两只玻璃杯竟好像贴在玻璃板和手帕上似的,一动也不动,也不掉下来。

手帕里有秘密。手帕看来只有一条,其实是两条并拢把四周缝起来的。两条手帕的花色完全一样,所以看不出来。手帕夹层里的边上,缝进了一个特制的铁片,长约1寸,宽2分,两端都向上翘起2分。再在两端各钻两个小针眼,以便穿线,然后牢牢地缝在手帕夹层的边上。把手帕对折起来的时候,有铁片的帕边放在上面,然后将两只玻璃杯分别隔着手帕罩在铁片的两端,使铁片翘起的两端分别嵌在两只杯口里。拿起玻璃板时,用大拇指插入两只杯口的中间,使铁片两端翘起部分夹牢两只杯子,同时大拇指也尽力把杯边压紧。在这种情形下,虽然把玻璃板翻转过来,杯子也因被铁片翘起部分和大拇指夹紧了,所以十分安全,掉不下来。

巧顶酒瓶

一位助手拿着一只盛满白酒的玻璃瓶,表演者手里拿着一支方尺。表演者右手拿尺,左手拿起塞紧的酒瓶,瓶口朝下,顶在尺的前端上,居然能保持平稳,而不坠落下来。助手觉得很惊奇,正要过来查看,突然方尺一歪,瓶子颠倒过来,吓得助手忙用双手去接,可是瓶子并没有掉落下来,而是稳稳地吸在尺头下面。

方尺头上开了一条槽口,上面钉了一片铁皮。铁皮上也有一条缝口,和木尺上的槽口相通。铁皮上的缝口,前端是圆形的,可容一枚钉头嵌入,后面则是一条直缝,比钉头较窄。瓶塞正中旋紧了一枚螺丝钉。表演时,瓶塞紧紧塞在瓶口中。倒过来放在尺上时,暗将螺丝钉头嵌入铁皮上的圆口中,往后一移,钉头就嵌在铁皮上的直缝里,瓶就可以稳稳地顶在尺头上。然后故作失手,使酒瓶颠倒过来,由于瓶塞上的钉头被铁皮缝口嵌住,所以悬而不坠。

无底酒壶

表演时,桌上放着一把酒壶和一只小铅桶。表演者拿起酒壶,将壶盖揭掉,右手捏着壶柄,再把酒壶倒转过来,一点水也没有,证明是一把空酒壶。

交代完毕,将壶盖盖上。壶身倾斜,壶嘴对准小铅桶,壶嘴里竟然有一股清水流进小铅桶。水滴在小铅桶的底上,发出“答答答”的声音,观众们听得清清楚楚。

水流得正畅,表演者叫了一声:“停”!果然水立刻不流了,虽然壶身仍倾斜着。

酒壶是空的,哪里来的水呢?表演者又把壶盖揭掉,将壶倒转过来,壶内仍旧无水。又从桌上拿起一根比酒壶长一倍的木棍,从壶的顶口伸进去,搅了一阵再拿出来,木棍上也无丝毫水迹。表演者第二次把木棍伸进酒壶里。也许是力气用得太大了,突然“当”的一声,木棍竟把酒壶的底戳得掉下来了,木棍也从壶的下端穿出来大半截。这更可以证明酒壶是空的,没有底的壶子怎么能盛水呢!

这时表演者持着酒壶,在小铅桶上叫一声:“水来!”把壶身一倾,壶嘴里果然又流出一股清水来。

奇怪的现象到这里并未结束。水倒了以后,先把掉下来的壶底安上,然后把酒壶放在桌上,向观众喊了声:“注意!”揭开壶盖,真奇怪,壶里又变出满满一壶白米来了。

这把酒壶的壶身、壶底、壶盖,都是特制的。先说壶身。壶身的外形与其他酒壶一般无二,但内部四周安着夹层,中央是空的,夹层内盛水。盛水时,是由壶嘴内慢慢注入。壶柄上有一个小孔,夹层内盛水以后,如果用手指按没这个柄上的小孔,因为气压的关系,水就流不出来;如果手指一松,空气能够对流,水就可以从壶嘴流出来了。

再说壶底。壶底是活动的,可以分开,也可以再装上。表演前,壶底套在壶的下端。

最后说到壶盖。酒壶变米的关键,就在壶盖上。原来壶盖也是有夹层的,当夹层合在壶盖下端的边缘上时,从外形上看来,似乎是一个整体。在表演这套魔术的前半段时,是用手指夹住壶盖及夹层一起揭开的。最后。只用食指和拇指捏住壶盖的顶子轻轻揭开,盛米的夹层则留在壶口上,观众们看起来就是一满壶白米了。

酒瓶斜立

表演者拿出一条手帕,在脸上擦几下汗,再前后示众,说明手帕内无东西。将手帕铺在表演桌上,再拿来一个酒瓶示众,底面无任何东西,放在表演桌上,酒瓶正立着。这时,表演者朝瓶底吹口气,再放在手帕上,酒瓶斜立在手帕上。拿起酒瓶再吹口气,把瓶子再放在手帕上,酒瓶比上次更加倾斜,而且不倒。

表演前在手帕一边缝上一根火柴或比火柴稍大的方木棍,当手捏着手帕示众时,用手捏着火柴棍,观众就看不出手帕内有东西。当把手帕铺在桌上时,缝有火柴棍的一端放桌边,第一次放酒瓶时,将酒瓶底稍稍靠在火柴上,酒瓶就会稍稍倾斜。当第二次放酒瓶时,把瓶底中心放在火柴上,酒瓶就更倾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