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从故事中学会尊敬师长
47681600000037

第37章 竺可桢向外孙女婿求教

教不时则伤世。

——《史记》

竺可桢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是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他为我国近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竺可桢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学习,直到晚年重病在身的时候,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1974年新年刚过,84岁的竺可桢,躺在病床上,生命已经垂危,但他仍然不忘向别人求教,学习新知识,以便弥补自己知识的缺陷。

1月23日这一天,是竺可桢逝世前的两个星期,照例有不少同事、亲戚、朋友和学生来探望他。由于前一天竺老咳嗽了一整天,身体非常虚弱,老伴便把所有来探望的人都挡在了卧室外边。

竺老一个人静静地躺在床上,忽然听见外边有自己外孙女婿的说话声,他便迫不及待地喊叫,要让外孙女婿马上进来。

竺老的外孙女婿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竺老对自己缺乏“基本粒子”知识一直感到十分遗憾。因此,尽管自己重病在身,他还是多次向这位晚辈求教,请外孙女婿为自己“补课”。

今天,外孙女婿来了,竺老当然不能放弃这个求学的机会。

竺老看到破例允许进屋的外孙女婿,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他强作精神,艰难地坐到书桌旁边。老伴看他身体太虚弱了,非常担心,就劝他今天不要学了。

竺老执意不肯,他一个字一个字地说:“不成!我知道得太少了。”

外孙女婿被竺老执著求学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他俯下身子,开始耐心地给竺老“补课”。

由于疾病,竺老的听觉受到严重的损伤,有时戴着助听器也听不清,他只好让外孙女婿把要讲的话写在纸上。

就这样,外孙女婿给竺老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基本粒子的研究近况,也介绍了杨振宁的“规范场”理论取得的新进展。

听了这堂“课”,竺老心里就像吃了舒心丸那样舒坦,他满意地笑了,憔悴的脸上,泛起了红晕。

当他回到床上时,已经十分疲倦了。但是,他还紧紧握着外孙女婿的手,很吃力地说:“谢谢你,这一课你讲得太好了,下次来还要再给我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