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从故事中学会自立自强
47681400000090

第90章 追问事情的究竟

横溢的天才,如沃土,如不加耕耘,即可能产生杂草,而不产生葡萄、橄榄供人享用。

——休谟

天刚发亮,少年沈括就约齐几个伙伴,要一起到城外的山林里去。妈妈不明白,儿子这么早去干啥呀。沈括告诉妈妈:“我要去深山亲眼看看,为什么‘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两句诗是他昨天在书上读到的。妈妈知道儿子是从来不放过一个弄不明白的问题的,也就不阻拦他,往儿子的手上塞过一件小棉袄说:“山里冷,带上吧。”

沈括一行兴致勃勃地爬上高山。深山里,红艳艳的桃花开得正茂盛。伙伴们争论起来,有的说,山下的桃花早谢了,这里的桃花才开是因为桃树的品种不一样;有的说,也许桃花开花没有规律,想什么时候开就什么时候开……争论没有结果,大家互不服气。一阵寒风吹来,大家都觉得凉飕飕的,沈括穿上了妈妈给的小棉袄。刚才大家争论时,沈括一言没发,他觉得伙伴们的话都说服不了人。

回去的路上,深山的寒意渐渐地消失了,沈括反复思考,得出了山里山外的桃树为什么不同时开花的结论,他认真地对伙伴们说:“桃花的开花时间我想是和地势、气温有关系,山里地势比平原高,气温比较低,所以植物开花就比较迟,这是地气不同的缘故。”伙伴们认为这个解释很有道理。

沈括就是这样,对任何事情都有一股子钻劲,对不懂的问题非要弄个明白,再加上他从小读了许多书,所以他很早就以博学多才而闻名。

沈括博览群书,但并不迷信书本,而更注重实践。有一次,他读《汉书·地理志》时,读到“高奴(今延安一带)县有洧水,可燃”这句话。当时他不知道洧水是什么东西。后来他到这个地区任知州,就特地进行考察。他找到了这种“洧水”,了解了它是从沙石缝中渗出来的一种褐色液体,当地人叫它“石漆”、“石脂”,用它做饭、点灯和取暖。沈括也采了一些回来。晚上,他把它点燃观察,觉得它燃烧起来同燃烧麻类一样,可是烟特别重,把屋子都熏黑了。沈括灵机一动,想这黑乎乎的烟炱又厚又亮,可以用来写字呀!他把烟炱收集起来,制成了墨,果然可以用来写字。沈括还给这种可燃液体取了一个新的名字,叫“石油”。这个名字一直被沿用到今天。他还预言:石油这种东西,以后一定会“大行于世”。果然,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已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使用。

在科学研究中,沈括有许多重大的发现,取得了很大成就。有一次,沈括在太行山考察,发现许多堆积在一起的螺蚌壳和卵石。这海里的东西怎么在山上呢?他经过分析后认为,这里在古时候一定是海滨,现在的陆地是由泥沙沉积而成的。沈括的这个科学论断在世界上领先了好几百年。

在晚年,沈括把自己一生从事科学研究的体会和成果写成一本书,它就是洋洋30大卷的《梦溪笔谈》,它的内容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被世人赞誉为中外科学史上一部罕见的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