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从故事中学会自立自强
47681400000065

第65章 勤学苦练见奇功

一个客观的艺术不只是用来看的,而是活生生的。但是你必须知道如何去靠近它,因此你必须要做到静心。

——奥斯克

晋朝时期,我国出了一位大书法艺术家。他的名字叫王羲之,字逸少。因为做过右军将军会稽内史这样的官,人们又称他王右军。

王羲之的字写得非常好,被历代书法家、鉴赏家看作最高楷模,称王羲之为“书圣”。他的字迹是我国一份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他那字,笔势流畅,气势矫健,正如《晋书·王羲之传》上赞许的那样:“飘若游云,矫若惊龙”。意思是说,流利的笔画就像天空流动的彩云那样轻松,那矫健的笔法就像飞动的蛟龙那样有力。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为什么能够达到那样高的成就呢?这并不是他有什么特殊的天才,而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王羲之年轻的时候,看见过东汉时代张芝的书迹。张芝的草字写得很好,被人们称为“草圣”,并且当时还流传着张芝许多苦练书法的动人传说。

东汉时代,纸张还没有在社会上广泛应用。练习写字,只有用绢帛之类的丝织品。张芝家里做衣服用的绢帛,总是先被张芝用来在上面练字,写得实在没法再写了,然后再染上色做衣服。张芝就着一个池塘的水练书法,磨墨蘸笔;写完字,又在池塘里涮笔洗砚。这样,久而久之,那池塘的水也变成了黑色。

王羲之看了张芝的字,听了张芝的这些传说,非常感动。他决心向张芝学习,努力赶上张芝。在他给自己的朋友写的一封信里,就曾这样说:

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这意思是说:张芝借着池塘的水练习书法,连池塘里的水都变黑了。这说明他下了多少苦功夫啊!如果人们酷爱书法爱到这么深的地步,是不一定赶不上张芝的。

王羲之的这段话说得何等好啊!他既看到了前人的长处,又不盲目崇拜前人,而是决心赶上和超过前人。

王羲之老老实实,不打折扣地实践了自己的诺言,并且确实达到了学习前人、超过前人的地步。因此,关于王羲之练习书法的传说也就多起来了。

例如,在江西省的临川城东面,有一座新城山,山上有一个长方形的池子,人们传说,那就是王羲之练习书法时用过的墨池。

又如,在浙江省永嘉县的积谷山上,也有一个池子,人们传说,那也是王羲之练习书法的地方。宋代的书法家米芾,根据人们的传说,在池塘旁边,题刻了“墨池”二字。

还有,在江西省庐山的归宗寺里,也有一个池子,传说那也是王羲之的洗墨池。

以上这些传说,不一定都是真的,但这表明,古人是极为赞赏王羲之这种勤学苦练的精神。北宋的大散文家曾巩,就很赞许王羲之的这种勤学苦练的精神,并写了一篇《墨池记》表示自己的看法。其中说: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到了晚年才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这样看来,他擅长书法,就是靠了坚韧不拔的精神才获得成功的,并不是他生来就有这种书法艺术的天才呀!可是,后代的人没有几个可以达到王羲之的水平的。这难道不足以说明,后人勤学苦练的功夫赶不上王羲之吗?看来,勤学苦练的精神肯定是不能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