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从故事中学会自立自强
47681400000054

第54章 译作等身的林纾

对一般人而言,凡事要思考并不是什么麻烦的事。

——詹姆士·布莱斯

近代翻译家、文学家林纾用文言翻译欧美10国文学作品189部,风靡一时,为外国文学输入中国之发端,对于维新变法和思想启蒙都有一定影响。

林纾,福建闽县南台人,生于清咸丰二年(1852年)。名群玉,字徽,又字琴南,筑一室于龙潭浩然堂侧,额曰“畏庐”,又称畏庐居士。因所居多枫树,取“枫落吴江冷”诗意自号“日冷江生”。

林纾为了有所作为,他以“读书则生,不则入棺”作铭语,并在其居室墙壁上画一棺材,以此来警告自己。

林纾少孤,家贫不能买书,则杂收断简零篇,用自磨治。13—20岁,他校阅不下2千余卷,30岁以后,与李畲曾太守为友,于是尽读其兄弟所藏书籍不下三四万卷。他曾从闽县薛则柯学习古文词,又随朱韦如学习举文,成年后,拜石巅山人陈又伯门下学画,师法清初四王。

由于刻苦读书,他博学多才,为他的文学事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林纾作为不懂外文的翻译家,所译欧美文学作品数量之多、篇幅之浩瀚、语种之复杂、涉猎门类之广泛,是古往今来中外翻译界绝无仅有的。自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茶花女遗事》问世,迄民国13年(1924年)溘然长逝,译书凡189部,他的学生朱羲胄在他殁后,费时5载,搜集他所译作品,分门别类计得:伦理之属者8种,社会之属者21种,传记轶事23种,义侠2种,讽世2种,涉政治者5种,实业救国1种,探险8种,军事3种,笔记神怪21种,哀情9种,言情36种,侦探13种,滑稽3种,寓言2种,西剧2种,原稿存商务印书馆未刊者16种,散见于“小说世界”的有欧·亨利的作品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