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从故事中学会自立自强
47681400000111

第111章 心中自有定盘星

每个人对幸福的认定标准不同,不必在乎别人是否赞同,重要的是自己满足与否。

——蒙特纽

西汉时,汉昭帝刘弗陵即位的时候只有8岁,国家大事由大司马大将军霍光替他代管。霍光是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异母弟弟。10多岁时,就被霍去病从家乡接来,做了汉武帝的侍从官。他为人老诚、干练,办事认真周到,很受汉武帝喜欢,被提拔为侍从官的首领。霍去病去世以后,汉武帝又把霍光提拔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掌管皇帝的车马和宫殿门户。霍光办事小心谨慎,20多年没有出过任何差错。

汉武帝71岁那年,体弱多病,知道自己活不了多长时间,就指定8岁的小儿子刘弗陵在自己死后接替皇位,并留下遗嘱,叫大司马大将军霍光辅佐他年幼的儿子管理国家大事。

昭帝的哥哥刘旦,汉武帝在位时被封为燕王,父亲把阜位传给弟弟之后,他十分不满,一直耿耿于怀。于是他便串通了盖长公主和大臣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等,企图谋害霍光和昭帝,篡夺皇位。

汉昭帝14岁那年,有一次,霍光到长安附近的广明去检阅军队,并且调了一个校尉到大将军府里去。霍光走后,上官桀一伙经过一番密谋,就用燕王刘旦的名义,伪造了一封书信,送到汉昭帝那里去告发霍光。信上说:“霍光最近外出视察军队时,衣食住行,礼仪同皇上一样,他还盗用皇上的仪仗队,耀武扬威,十分骄横;又自作主张,把一名校尉调到自己的将军府里,加强身边的力量。霍光平时从不把皇上放在眼里,恐怕想要谋反。我情愿交回燕王的大印,回到京城皇帝身边来保卫皇上,以防备奸臣搞阴谋活动……”

桑弘羊、上官桀等早已做好准备,等皇上诏文一下来,马上就把霍光抓起来。

但是,告发信送上去后,汉昭帝仔细看了几遍,就收起来了,没有马上批复。上官桀一伙急于把霍光赶下台,就进宫去追问汉昭帝这件事如何处理。汉昭帝回答说:“等霍光阅兵回来再说吧!”

霍光阅兵回来,听到这件事后,第二天上早朝时,他就躲在偏殿里不敢直接去见汉昭帝。早朝时,昭帝见文武官员当中没有霍光,就问道:“听说霍大将军阅兵完毕,已经回朝,他在哪里?”上官桀赶快回答说:“因为燕王上书揭发了他的罪行,所以他不敢来面见皇上了。”汉昭帝说:“传他进来,我有话对他说。”

霍光听说汉昭帝叫他,赶忙来到殿上。他自己摘下帽子,跪下叩了一个头说:“臣罪该万死,听候皇上发落!”汉昭帝抬一抬手说:“请大将军起来,戴上帽子。我知道这封告发你的书信是假造的,不是燕王写来的,你是无罪的。”霍光心情十分激动地问:“皇上,您怎么知道那信是假的呢?”汉昭帝说:“大将军到广明去阅兵,是在京城附近的地方;调校尉去大将军府,也还不到10天,燕王在遥远的北方,他怎么能够知道这些事?就算他能知道,马上派人送信来,今天也还送不到京城。再说,大将军如果真想造反,也用不着调用一个校尉。因此,这件事分明是京城里有人造假嘛!我虽然年轻,却也看出了他们的破绽,决不会上当的。”于是汉昭帝就下令,让霍光马上动手,查出写信的人来。当时汉昭帝只有14岁,他就能把问题分析得这样清楚,朝廷上下没有一个不佩服的。

上官桀见汉昭帝派霍光追查假造信的人,怕阴谋败露,就采取以攻为守的办法,他们屡次在汉昭帝面前说霍光的坏话。汉昭帝听了大发脾气,说:“大将军是忠臣,先帝临终前嘱咐他辅佐我治理天下。他帮我办了许多好事,这是有目共睹的。今后再有谁来诽谤他,我一定要重重责罚。”从此以后,上官桀他们再也不敢说霍光的坏话了。可是他们贼心不死,又布置了另一个阴谋,由盖长公主出面请霍光喝酒,在厅堂四周埋伏下武士,准备乘公主劝酒时,命武士们冲出来,把霍光杀死,然后再废掉汉昭帝,迎立燕王做皇帝。

事情败露后,汉昭帝命霍光杀了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一伙。燕王刘旦和盖长公主见事情不妙,都自杀了。一场叛乱平定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