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从故事中学会自立自强
47681400000105

第105章 一字之正造福子孙

我们没有时间漠然或踌躇,现在就是振作起来积极行动的时刻。

——马丁路德·金

清代著名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段玉裁(1735—1815),字若膺,号茂堂,又号砚北居士,江苏金坛县人,清乾隆举人。他一生的主要成就是在学术方面,他以他的学术成就在那个时代树起了一座丰碑,为后人树立了楷模。

段玉裁6岁时从祖父学《朱子小学恭跋》,“颖异有兼人之资”,“读书日尽数千言”。25岁中举。当他爱上朴学后,拜当时经学大师戴震为师,矢志不渝,刻苦钻研。即使是他在任知县期间,“每处理公事毕,漏下之鼓,辄篝灯改窜是书以为常”。他遇到好书必购求,遇佳著必过录,。有心得必著述,为学求知毫不懈怠。段玉裁解官归里,带回72只木箱,乡人误为钱财,甚为艳羡,皆欲借贷,岂知箱内均为书稿。

段玉裁治学刻苦严谨。他在著述《说文解字注》时,常常为解字释义废寝忘食。相传“经韵楼”的楼板,由于他天长日久的踱步沉思竟被磨薄了。据说有一次,他为了弄明白几个字的音、形、义,竟骑着毛驴由金坛到杭州藏书楼查检。时值寒冬腊月,他顶风冒雪,来回花了近2个月的时间,才把问题搞清楚。回金坛后,有人问他:“您府上有72箱书,难道这几个字还查不到吗?”段笑着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嘛。”又有人问:“您为这几个字吃这么大苦值得吗?”他严肃地说;“一字之误,贻害千古,一字之正,造福子孙。”尤其可贵的是,段玉裁78岁时尚闭门披读《二十一经》等书。

段玉裁所著的《说文解字注》,倾注了他30年的心血。书中详尽地解说了9000多汉字的音、形、义,集国学之大成。

后代学者推崇段玉裁为“一代硕儒”、“朴学大师”,他是受之无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