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物理知识知道点:热学大探秘
47678200000029

第29章 有趣的“热释光时钟”

1971年初夏,在美国季山博物馆发生了一桩奇怪的事情。一天下午,风和日丽,游客如云。在宽敞的陈列室里,一位中年妇女在缓步浏览,欣赏着橱内陈列着的东方陶器。蓦地,她像被什么东西吸引似的,停住脚步,仔细观察。当她看到里面陈列的是一件两千多年前的中国战国时代纹饰华丽的陶壶时,突然发出一声惊叫:“不可能,这是假的!”管理人员闻声赶来,用惊奇的眼光凝视了一番后,请她到客厅叙谈。原来,这位女士的丈夫霍特是英国的古玩收藏家。20多年前,夫妇俩高价买进了几件中国战国时代的陶器。经专家鉴别,均属真品,而今天却出现和自己珍藏的那件完全一样的壶,使她疑惑起来:世界上哪里会有两件完全一样的古物呢?

这两件陶壶究竟哪件是真,哪件是假,直到1972年,英国牛津大学考古学术史研究室用鉴定陶瓷真假的最新方法——热释光法,对它们的烧制年代进行科学测定后,才使真仿之谜彻底揭开。原来这两件陶壶全属赝品。热释光法是怎样测定古陶年代的呢?因为烧制陶器的均是黏土,故大多数都含微量天然放射性物质铀,以及一定数量的石英、长石等结晶体。晶体受到放射性物质产生的射线辐照后,会把一部分辐射能贮藏在晶体中。当陶器加热到一定温度时,贮藏的辐射能就以微弱的光的形式放出来,这就是热释光。它大部分是可见光,但发光量极其微弱,必须用高灵敏度的仪器才能把它检测出来。陶器在烧制时,经过700℃~1000℃的高温,它在烧制时晶体中贮藏的辐射能全部变成光而消失了。所以,刚烧好的陶器,热释光等于零。但陶器中的放射性物质是烧不掉的。从器物烧成那天开始,陶器中的晶体又重新把射线提供的辐射能贮藏起来,年代越久,贮存的能量越多,产生的热释光的量也就越多。因此,也有人把这个方法叫“热释光时钟”。热释光测定技术,是近些年才发展起来的。它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测定发掘出土的陶器的烧制年代;二是用于鉴定陶瓷艺术品的真伪。

热释光鉴定真伪的特性要求不像测定出土陶器的年代那么高,因此方法可以大大简化,甚至在几个小时内就能完成。有些国家已利用这种方法进行海关出口鉴定;有的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必须附有热释光鉴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