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探索神秘的大自然:有趣的物质循环
47677100000027

第27章 关于地壳运动的学说

收缩说

核心思想:地球最初是熔融体,逐渐冷却。冷却是从外表开始的。地壳最先冷却形成,而后地球内部逐渐冷却收缩后,体积变小,这时地壳就显得过大而发生褶皱(如同干苹果一样,外皮皱)。存在问题:按这种理论,地壳上的褶皱分布应是随机的,但事实上褶皱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尤其是放射性元素的发现,说明地球并非由热变冷却,否定了收缩论的观点。

膨胀说

核心思想:地球曾有很高温的时期,同时在地壳下部有一个膨胀层,由于膨胀层受热膨胀,使地壳裂开,解释了一些深大断裂、洋脊、裂谷的成因。存在问题:无法解释大规模挤压褶皱、逆掩断层的形成,而且膨胀性应具有宇宙性,其他星球尚无发现。

脉动说

核心思想:由于地球内部冷热交替,导致地壳周期性的振荡运动(脉动)受热隆起,冷却地区坳陷。存在问题:忽视了水平运动,同时没有冷、热交替的证据。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说

李四光提出: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是导致地壳运动的重要原因。核心思想:地质构造可分为东西走向的纬向构造带,南北走向的经向构造带。当地球自转加快时,由于离心力作用,地壳物质向赤道集中,相当于受到南北向的挤压,形成纬向(东西向)构造带。相反,地球自转减慢时,地壳物质从赤道向两极扩散,形成经向(南北向)构造带。

地幔对流说

板块构造理论所倡导,最早由英国的霍尔姆斯提出。核心思想:地幔物质热对流,带动驮在其上的岩石圈水平运动。存在问题:地幔物质能否热对流?对流的范围和规模有多大?

简而言之,这些观点只分析到了部分情况并没能分析到全部。以上这些观点长期共存正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人类没有找到真正的造山运动和海底扩张的原因。如果找到了,就不可能有多个相互矛盾的理论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