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与健康
1.健康是什么
20世纪经历了三个健康的定义:在1948年以前,很多学者认为健康就是无病,又称“一要素”健康定义。对人们的养生实践虽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并不是很大。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在宣言中明确提出健康还包括精神因素。有人称之为“三要素”健康定义。由于这个定义较为全面,有力地指导人们的养生实践,在以后的40年中,世界平均寿命提高了30岁左右。20世纪90年代,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故在对健康的定义中又加入了环境的因素,成了“四要素”的健康定义。之后短短的10年,世纪平均寿命又提高了10岁左右。从中可以看出,养生需要正确的观念来指导。
20世纪末,在世的8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齐聚纽约,讨论“21世纪人类最重要的是什么”?
对于这一问题,这些人类精英,智慧之星的共同结论是:健康!
健康是什么?健康是所有一切的基础;是枝繁叶茂下深埋的根;是生活和事业的动力源泉!我们能够想象一位躺在床上多年的病人不会有一个高质量的生活;我们也能够想象一位疾病缠身的年轻人难以攀登事业的顶峰;我们更能够想象在剧烈疼痛中的张海迪说最大的快乐就是死亡时的那种心情!钱用光了我们还可以去赚,“千金散尽复还来”。但是健康呢?健康走了我们还会有什么?
那么怎样才能获得健康?
是啊,怎样才能活得健康呢?
投资吧!把你们的一部分精力,物力,时间投资在你们的健康里面。健康是一个工程,是人生最大的一个工程,需要我们从小经营到老。健康没有不劳而获,健康更不会从天而降。所以对健康千万不能吝啬!我们对自己有多好,我们的健康就会有多好!我们的生活就会有多好!你想想,这辈子有哪样东西是伴随你一生一世的?健康,只有健康!千万不要等到健康走了,才想起它的重要性!
也许有人会说:我还年轻,健康着呢,等哪一天不健康了再说。
那么,你就应该听听青年科学家胡可心去世时的遗言:“如果再给我3年时间,我就能和同志们一起把项目做完,那将死而无憾。眼下正是需要人的时候,我还不该走,不能走。”
但是,死神连一分种的时间都没有给他!他2001年去世时,只有38岁!再看看蒋筑英,一位出色的光学研究者。在去世前,人们看到的蒋筑英,是一个有旺盛干劲和饱满激情的人。1982年6月14日深夜,他因腹痛难忍被送进医院,于次日下午去世,终年43岁。再看看,我国的数学家张广厚、罗健夫、洪崇威,气象学家曾再顺、电力专家陈安乐,船舶专家华怡,物理学家蔡诗东、崔长庚、陈杨,力学家卓克聪,世界宗教学家张跃,语言学家杨顺安、廖秋思,作家路遥、周克芹、莫应非、邵志安、祝兴义、余树森、王小波、梁左,艺术家施光南等。一大批才华横溢的知识分子,都在50岁上下撒手人寰;健身教练马华,健康形象的代言人,有谁会想到她年纪轻轻的竟猝然离世?可以说连她自己都始料未及!
古人说得好:“智者防患于未萌,明者图患于未然”。想不想乘着还算健康的时候谈谈健康呢?还是想吧!那就跟我来吧!
2.健康心理需要忍
竞争让人们满怀希望,朝气蓬勃。这是一种健康的心理。但是,竞争也容易使人在长期的紧张生活中产生焦虑,出现心理失衡、情绪紊乱、身心疲劳等问题,那么,在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里,如何才能扬长避短,保持心理健康呢?
首先,应该对竞争有一个正确认识。关键是正确对待失败,要有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其次,对自己要有一个客观的恰如其分的评估,努力缩小“理想我”和“现实我”的差距。制定目标时,既不好高骛远,又不妄自菲薄,要把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做起,这样才有助于“理想我”的最终实现。
再者,在竞争中要能审时度势,扬长避短。如果在实战中注意挖掘,那么,很可能会造成“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这样不仅能增加成功的机会,减少挫折,而且会打下进一步发展和取胜的好基础。
当然,成功了固然可喜,失败了也问心无愧,如果从中悟出了一番道理,或者在竞争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才干,那么这种失败或许更有价值,谁能说它不是明天成功的起始呢?
保持情绪稳定的要诀就是忍。
不要对自己提出不切实际的奋斗目标,应把规划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对他人的期望不要太高,避免失望感;排解愤怒情绪,以免失态和后悔;作必要的妥协和让步,以免小题大做;离开刺激源,避免刺激加剧;找知心朋友,倾诉心声,以减轻心理压抑;为他人做好事,善事,以免孤独;一段时间只集中精力干一件事,以免过多事务给自己造成精神压力;不要处处与人竞争,以免精神过度紧张;扩大人际交往,避免孤陋寡闻;自娱自乐、以避免烦恼郁积。
3.健康情绪需要忍
情绪是指人们从事某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心理状态。
人们的情绪不仅是变化的,而且是可以计算的。按心理学家的用语,就叫做:情绪指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实现值÷期待值=情绪指数
根据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人们情绪的高低;
当实现值超过期待值的时候,情绪指数>;1,由于内心欲望得到满足,人们的情绪就呈现兴奋状态。而且,情绪指数越大,人们的情绪越兴奋。
相反,当情绪指数<;1,实现值比期待值小的时候,由于内心欲望没有得到满足,人们的情绪就会出现压抑状态,不高兴。而且情绪指数越小,情绪越低落。
人们的情绪不仅受“实现值”的影响,而且受“期待值”的制约。
如何保持兴奋、高昂、健康的情绪呢?这就需要忍。
做任何事之前,要确定合适的期待值。
要努力寻找心理上的“合理化”。所谓“合理化”,就是寻找影响情绪的有关事件发生的“合理”因素,以补偿和减轻心理上的损伤。
碰到调解纠纷,要注意缩小双方的情绪差距,习惯上叫做“冷处理”。具体方法是:在双方情绪指数差距较大时,高的要让低的;双方情绪指数都低时,要注意寻找一些能使双方情绪指数提高的事情,以增加共同语言;如果双方的情绪比较对立,则以暂脱离接触为宜,待一方或双方冷静下来,自我克制能力提高以后,再互相倾吐心中不快。
学会硬着头皮听气话。气话说过以后,情绪就可以慢慢好起来,这也是一种心理的平衡。
4.健康性格需要忍
“人上一百,各样各色”。性格是造成人们差别的重要因素。外向的人有其长处也有不足,内向的人有其优点也有“毛病”,所以健康的性格并不以外向、内向来衡量,只要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性格的优势,排除自己的弱点,就算是一个性格健康的人。
由于现实社会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复合体,人们所受的教育和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所以,绝大多数人的性格都具有多重性,即有时表现为外向,有时又表现为内向。因此,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往往是不准确的,但是,一些公认的不良性格,需要所有的青少年都要予以避免,如动辄害羞脸红、斤斤计较、郁郁寡欢、谨小慎微、孤僻胆怯,或口若悬河、说话鲁莽、粗心大意、自我吹距、感情冲动等。
培养和保持健康的性格是青少年走向成熟的标志。因此,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既要严格要求自己,又要避免对自己过分苛求,要学会疏导内心的愤怒,不要把一切都怪罪于他人,在讲原则的基础上学会灵活地处理问题,善于与人合作,通过向他人倾诉烦恼而取得谅解或理解,不钻牛角尖,学会绕过生活的礁石,使自己最终成为一个独立的、亲切的、稳定的、诚实的、坚强的、活泼开朗的人。
忍与性情
1.忍的时代
当今社会发展迅猛,生活,工作的节奏日益加快,竞争日益激烈。我们面临着比以前更多的压力和负担。那么,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我们到底经受着那些压力和负担?
首先,我们有一份工作,或者说事业。我们对这份工作有热爱也有依赖。我们想做的好一点,我们就得不断地学习;同时我们也害怕别人超过自己,因为这意味着被淘汰或者是被忽视。我们早出晚归,疲惫的身心还没有完全恢复,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我们开始埋怨工作,因为它象鞭子,让你象陀螺一样地转个不停。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工作,巨大的工作量让你轻松不起来。
太累了,我们就到家庭的港湾里休憩一下吧!港湾也不是风平浪静的。有四个老人,年纪一大把了,象小孩一样,什么叫越老越小啊?都得哄着,要关心他们,老人就需要关心;还有我们的孩子。现在的小孩是越来越难养了。要吃好的,用好的。稍微大一点的,就知道攀比,样样都得有,样样都得是好的。越大学费越贵,一分钱掰成两半都不够使。看看朋友吧,车子已经换了两三部,能不急吗?
越急越上火!好不容易熬到一个重要职位,这下能松口气了吧!往下面一看,喝!年轻人一个个虎视眈眈,跃跃欲试,能力一个比一个强。不行,还得接着转!一个不好,倒下来了,在家里歇了三个月,回单位一看:人事全非,位子早让别人给占了,自己不知道该干点啥!
心理问题越积越多,就像气球一样,今天往里面打点气,明天往里面打点气,也不知道往外面发泄,总有一天它会爆炸。而且心理对生理有非常大的影响,心理问题日益严重,生理疾病也就日益增多。所以,调节心理负担,减轻心理压力,对于当代人来说至关重要。
中国有2亿人心理有问题。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执行主任费立鹏研究员认为,精神问题和自杀(通常为精神疾病的结果)是中国地区最重要的一类疾病。陈彦方教授则强调,中国人心理问题的范围实际比自杀要宽得多,如失学、下岗、婚姻问题等引起的各种心理问题等,其人数是精神疾病和自杀人数总和的10倍以上。亚洲精神科学高峰会披露,估计中国目前抑郁症患者超过2600万,但只有不到10%的人接受了相关的药物治疗。费立鹏研究员报告:目前有超过5%的中国人口(6600万)患有精神障碍(心理疾病),全国每年在综合医院急诊治疗的、企图自杀的病人至少100万,他们中绝大部分没有接受过心理咨询、心理评估或精神科治疗。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的数字是:目前中国有心理问题的人数在2-3亿。他们推算,中国精神疾病负担到2020年将上升到疾病总负担的1/4。三大典型人群的心理分析陈彦方教授认为,中国患心理问题的人数可能还会不断增加,尤其是中国经济正在转型,人口流动、都市化、紧张的工作环境和独生子女家庭等,都会增加人们的心理压力。陈教授分析了当前社会心理问题比较集中的三类人群的情况,即:农民工、白领、独生子女。中国的农民正在大规模从贫困地区进入相对富裕的城市工作,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失衡。以北京为例,北京很多问题是外来人口造成的,比如难管理、偷窃(自行车、井盖等)、破坏厕所、公园等公共设施,许多只是发泄性的破坏行为。所以,政府强调要靠法律、道德、心理卫生各方面的综合治理。陈教授说,从心理的角度来说,就是要培养他们“做一个有志气的人”,“我想要,我自己挣”、“我有我的尊严”、“我要人家尊重我,我先要自重”。
都市化造就了大批白领,他们的主要心理问题是忧郁。面临激烈的竞争、业绩的压力,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总是有不愉快的时候、有时缓不过劲儿来、失眠、女的月经紊乱、男的出现性障碍、以前爱好的活动现在却提不起精神等,这些都是忧郁(抑郁)的表现。独生子女已经长大,正在进入社会。他们的心理问题主要是过分自我、不懂感恩。陈教授说:“现在大家都说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心理需要,这是对的,但只谈个人的需要,却忽视了社会对个人的需要。病人被治好后,觉得这都是应该的,而不知感恩。”
人们为何不看心理医生在上世纪很长一段时间内,心理问题一直被作为政治思想问题来对待,严重的精神病成为羞耻的代名词,心理问题则被认为是一种道德问题而被广泛压抑。其次,专业人员少,业务水平不高,也阻碍了人们去看心理医生。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下文指示:精神卫生已经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要求培训专业人员,加强识别精神问题的能力。第三、心理干预形式单调。一提起心理咨询,人们首先想到的似乎只有心理热线、心理诊所两种主要形式。第四,心理门诊收费较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看心理医生。据了解,中国心理诊所的收费通常在100-300元每50分钟。对于普通人来说,价格有些难以接受。心理问题开始引起各界重视心理问题越来越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弱势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政府实施了干预措施,如政府开设了自杀干预热线;医院被要求开设心理科;心理咨询师培训正在加紧进行;学校、社区的心理咨询服务也在大力推进……这些都增加了人们对付心理问题的途径,一些民间机构也开始积极参与其中。
类人猿到人的转化其实就是两个字:忍耐,对自然环境的忍耐。对我们而言,对社会环境的忍耐,是我们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古人说的好:识时务者为俊杰!达尔文说得更直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