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化学家的困惑
47675700000017

第17章 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5)

要想学会翻译周期表里的化学密码,其实并不难。因为在周期表里有许多关于元素的规律,例如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周期变化的规律;原子的电子排布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周期变化的规律;元素的化合价周期变化的规律等。只要你掌握了这些规律,翻译这些化学密码就不难了。这个翻译技术,相信你一定能学会它!

早在周期表发展的初期,化学密码的翻译就在预言和寻找新元素的工作中发挥了惊人的威力。读了前几章,你一定不会忘记门捷列夫当年是怎样预言未知元素钪、镓、锗的吧。现在回过头来看看,难道他不就是根据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翻译出了21、31、32这几个化学密码的结果吗?

20世纪以来,科学家们甚至根据科学和生产上的需要,直接根据元素周期表,也就是那些化学密码进行了不少成功的工作。

这里举几个真实的例子讲一讲。

1925年以前,由于电气工业的迅速发展,很需要一种金属作特殊灯丝材料,这种新金属应该比钨更优良才好。科学家按照这种金属应该具有的性质,推测出了它在周期表上应该“坐”的位置,就是和钨处在邻居地位的第75号那个未知元素。人们又反过来用这个位置上的密码推测了可能发现它的途径和方法,终于在1925年找到了它。这就是金属元素铼。

铼是在1925年几乎同时被两组科学家发现的。前一组是三位德国科学家,他们注意到在铂矿和一种叫铌铁矿的矿石中存在着72~74号元素及76~79号元素。根据元素周期律,他们判断,未知的75号元素可能会在其中存在。经过长时间的工作,铼的确被他们在这些矿石中发现了。新元素的名称就是以德国著名的河流莱茵河的名字命名的。

另一组从事寻找75号元素的,是几位捷克斯洛伐克科学家。他们根据同族元素性质相似这个规律推断,含有锰的矿物,也会含有铼。而且由于性质上的相似,锰和铼必然很难分离,这就有可能使锰的化合物中常常带有微量的铼。于是,他们采用一种当时新发明的用来测定微量物质的方法——极谱分析法分析了许多种锰矿,终于也找到了铼的踪迹,并分离出了铼。

锰矿石

周期表上的密码,不仅可以用来发现新的元素,也可以用来寻找新的化合物。在这方面,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新的冷冻剂的发现。

早期制冷机中常用的冷冻剂是氨和二氧化硫等物质。它们因为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和较为严重的毒性,并且对于冷冻机械有强烈的腐蚀性,早就不受人们的欢迎了。可是,新的冷冻剂又该从哪儿去寻找呢?

为了寻找新的冷冻剂,人们也来请周期表帮忙了。

人们已经知道,同一周期里的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它的气态化合物的稳定性也会越大。而在同一主族中,却是非金属性越强,化合物的毒性越小。

根据这种规律,科学家们展开了用氟化物作为冷冻剂的研究。因为氟在第二周期中是最强的非金属,所以它的气态化合物是稳定的,它在第七主族中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因此毒性应该是最小的,或者说,氟化物应该是最理想的冷冻剂。根据这个推测,人们很快就发现了一个理想的含氟冷冻剂——氟利昂,学名叫二氟二氯甲烷。试验表明,它既稳定而又无毒性,同时,冷冻效率又很高。这个发现给工业上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同族元素具有相似性质这个规律,在许多科学部门里发挥了作用。例如,人们在寻找新的药物时,它就帮了大忙。

人们早就知道砷化合物是一种毒剂,常用的毒药砒霜就是三氧化二砷。但是,砷的化合物也有不少缺点。人们需要寻找一种新的毒剂来代替它,以便能更有效地杀灭对人类有害的动物和昆虫。应该到哪里去寻找新的毒剂呢?

从周期表上看,和砷处于同一主族的元素,上有磷,下有锑,它们的化合物也应该具有毒性而又和砷化物不完全相同。对含磷化合物和含锑化合物的研究,使人们得到了一批又一批全新的农药。

在矿物的勘探上,周期表也大有用处。

地质学家们发现,性质相似的金属,往往藏在同一种矿物中,例如铜矿中常常含有银和金,钡盐矿物中也常常是既有锶也有钙……铜、银、金、钙、锶、钡,不都是同族元素吗!这个事实启发了地质学家,他们想到,对于那些稀有的和难于找到的金属,首先应该看看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看看它们的同族元素以及在邻近的位置上是些什么元素。如果这些元素的矿物中,有些是富矿或是容易得到的矿物,那就应该仔细查查这些矿物,说不定那些难于找到的稀有金属就藏在这些矿物当中呢!应用这种方法,地质学家们曾不止一次地找到了他们要寻找的稀有金属。

还有,在发展无线电电子学方面,周期表也曾建立过卓著的功勋。人们就是在周期表上从铝到砹那一条斜线上,找到了一个又一个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两性元素,它们都是良好的半导体。

不仅如此,周期表还帮助人们发展了新的学科。例如,具有重要军事意义的硅有机化学,就是在同族元素性能相似这个规律启发下,以含碳有机物为“模板”发展起来的。

应用周期表在各门学科中解决难题并发展了新学科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不可能在这本小册子里一一列举了。

周期表中人造的元素

随着时间的前进,周期表在不断地完善着。但是,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的初期,周期表里边还空着4个座位,而主人却没有找到。这就是43号、6l号、85号和87号元素。许多人早就在寻找这4个元素,而且不断有人声称自己已经找到了这些元素,有的人甚至还给这些元素起了名字,但是,最后都被证明是这些“发现者”弄错了。

为什么这4个元素失踪了?后来又是怎样找到它们的?这就得从对物质放射性的研究讲起。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耳发现铀和它的化合物能够不停地放出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射线。这种看不见的射线,穿透力很强,能使照相底片感光。接着,居里夫人发现,钍也具有这种本领,她把这种能够放出看不见的射线的元素叫做放射性元素。以后人们又陆续发现了钋、镭、锕等更多的放射性元素,并且知道了这种看不见的射线包含着三种成分: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

经过研究,人们还知道了这放射性物质的原子核是不稳定的。这种不稳定的原子核因为自动破裂放出了α粒子或者β粒子,就变成了另外一种原子核了。这种变化的过程就叫做衰变。每一种放射性物质,都有固定的衰变速度;而不同的放射性物质的衰变速度是各不相同的。人们常用半衰期来表示放射性物质的衰变速度。放射性物质衰变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就叫做半衰期。各种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有长有短,差别极大。长的可以长达100多亿年,短的可以短到不足1秒。在自然界,有的放射性物质现在还可以找到,甚至还有大量的矿物存在;有的在地球上则早已绝迹了。这就是由于他们的半衰期有很大的差异的缘故。周期表上43号、61号、85号和87号等4个元素,都是放射性元素,而且它们的半衰期都比较短,所以在自然界已经接近绝迹,存在极少。人们长期找不到它们,当然也就不奇怪了。

在研究放射性的过程中,人们还发现,对于那些不会自动破裂的稳定的原子核,也可以用人工的方法去打开它,从而使一种元素变成另外一种元素。这就是人工核反应。开始,人们是用放射性物质放射出的α粒子作为“炮弹”,去轰击原子核,实现了人工核反应。后来,可以使用的“炮弹”的种类越来越多,除了α粒子外,还有质子、中子、氘核,等等。为了加大“炮弹”的威力,还使用了各种粒子加速器。

到了1937年,人们终于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制造出了一个新的元素,这就是周期表上第43号元素。这个元素被命名为锝(Tc),它的希腊文的原意就是“人造的”。1940年,用a粒子轰击钼,得到了第85号元素。由于它的半衰期只有8.3小时(最长的一种),被命名为砹(At),原文的意思是“不稳定的”。第87号元素钫(Fr),是1939年在铀裂变产物中首先发现的。第6l号元素钷(Pm),迟至1945年才从铀裂变产物中首先分离出来。这4种元素,后来在自然界中也都找到了,所以现在它们就不算是人造元素了。

第92号元素铀是不是元素周期表的终点?能不能用人工的方法合成铀以后的元素?这问题一直是许多科学家非常感兴趣而又有争论的问题。从1934年起,就有人试图用人工方法制造出铀后元素,但是失败了。

1940年,人们才首次制出了第93号元素镎(Np)和第94号元素钚(Pu)。后来在自然界找到了这2种元素。所以,到目前为止,我们所知道的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一共是94种。

以后,人们又陆续用人工方法制造出了13种(第95~107号)元素。这13种元素都是自然界里所没有的。

从已经发现的铀后元素的情况中,人们发现了一个非常引人注意的问题,那就是从第93号元素镎起,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半衰期急剧减小。如果拿寿命最长的同位素的半衰期来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得很清楚:第93号元素寿命最长的同位素的半衰期达22亿年,第99号元素只有276天,第104号元素只有70秒,第106号元素已经不到1秒了,第107号元素更降到2微秒(HP210-6秒)。

这种情况给人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以后还能不能合成原子序数更大的新元素?周期表是不是已经到了尽头?

“稳定岛”的假说

出于对元素的稳定性的探索,人们开展了深入的研究,注意到在原子核中,如果质子数和中子数是某些特定的数字(2、8、20、28、50、82、126等),这些原子核就是特别稳定的。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却长时期没被搞清楚。因为这几个数目实在令人费解,大家给它们起名叫幻数。

稳定的核具有幻数,当然,具有幻数的核也就可能是稳定的了。于是,有人提出了“超重核稳定岛”的假说。这种假说认为,原子序数114附近会有一些比较稳定的元素。人们根据这种假说还计算出这些元素的半衰期可能达到1亿年之久。由于这些元素的周围都是些半衰期极短的不稳定性元素,就像在不稳定性海洋中存在着一座以质子数114、中子数184为顶峰的稳定元素的海岛,所以人们把这个假说叫做“超重核稳定岛”存在的假说。

“稳定岛”假说的出现,激起了科学家们新的热情,纷纷开展深入的研究工作,希望能早一天登上“稳定岛”,找到这些新元素。

探索“稳定岛”的战斗还仅仅是开始!究竟结果会怎么样?这个假说到底是真理,还是谬误?这是需要由科学实验来回答的问题。

从1869年门捷列夫公布他的第一张周期表到现在,已经过去100多年了。周期表已经经历了一个创立、扩充、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但是,周期表里还有矛盾,还有不解之谜,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

这是一场战斗,一场科学战线上的持久的战斗。少年朋友们,参加到这场伟大的战斗里来吧!未来在期待着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