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哮喘病实用自我疗法(实用自我疗法系列)
47673700000009

第9章 哮喘病患者生活常识和要诀(3)

哮喘病人一定要戒烟,也要远离二手烟。能否饮酒?还是少饮为妙。上文中的姜老师饮酒就引发过哮喘发作。据统计,哮喘病人中约有10%对酒精过敏,这些人对微量的酒精,例如某些咳嗽药水中含有的酊醑剂,服后也可激发起病,这些人当然不能饮酒。其他大部分病人,在缓解期如饮少量酒,常无大碍,但如果多饮了,由于酒精能刺激明喉部,兴奋大脑皮层,扩张外周血管,这些都有激发哮喘的作用,所以还是以不饮为宜。

适当锻炼

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或体育疗法对哮喘病人的康复是必不可少的措施。哮喘病人的运动保健详见第五部分。

保持乐观心态

焦虑、紧张、恐惧、抑郁、颓废等负性心态和情绪,对哮喘症状的缓解带来不利影响。恐惧、紧张和激动情绪常常会引发哮喘发作。所以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应善于自我心理调节,正确对待疾病,相信药物的疗效,树立信心,保持乐观心态,对于神经内分泌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平衡,甚至对加强药物的疗效,都是有重要作用的。姜老师的保健经验也说明了这一点。

坚持治疗

在缓解期或病情平稳期,要按医生指导的治疗方案坚持治疗,防止发作。

注意气候变化

“雷雨哮喘”的故事

气候变化是哮喘发作的一项比较敏感的而又易于可知的因素。因此,病人和儿童病人家长掌握气候变化对哮喘发作的影响规律,对预测、预防哮喘发作很有现实意义。让我们先说说“雷雨哮喘”的故事。

许多哮喘病人反映,一遇到雷雨天,他们的哮喘或会复发,甚至会变得更严重。最近在加拿大进行的一项长达6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感觉是有根据的。

加拿大渥太华健康研究院在过去6年里,对每次雷雨天来急诊室就医的哮喘病人进行了跟踪观察。他们发现,在雷雨天,哮喘病人来医院的频率会增加25%(在非雷雨天,一个医院平均接待8位哮喘病病人,而在雷雨天,则平均要接待10位哮喘病病人)。

自然地理气候影响哮喘发作之谜

哮喘常可以在不同的季节反复发作,也可仅在同一季节发病。气温突变、湿度变化、干热风及冷空气的刺激等,都可能是引发哮喘发作的诱发因素。据调查,哮喘发作在夏季并不太多,秋冬季节较高,而单纯在春、夏、秋、冬的某一个季节里发病者不到18%,大多数病人是在跨越两季如秋冬季里发病。一般认为季节与哮喘发病的关系,与空气中的飘散物如花粉、真菌等有密切关系,但气压、温度、寒暑多变及湿度等因素亦有很大影响。

哮喘发作能够预报吗

外界环境因素刺激往往是哮喘发作的诱因,如突发的生活事件、气候的变化等,病人常常会有预感。除了上述雷雨天气可作为哮喘发作的预测预报因素外,我国有人研究了其他气候因素变化与哮喘发作的关系,发现日平均气温对本病发作有一定预报作用,根据预报,结合病人的体验,作好预防发作工作。由于哮喘发作与日平均气温关系密切,而日常预报业务中,不预报日平均气温,考虑到哮喘病发作对天气的滞后,可取昨日或当日的日平均气温,则按日平均气温划分预报情况为5级:

1级:日平均气温<;15℃或日平均气温>;25℃,哮喘不易发生。

2级:日平均气温在15~17℃或在24~25℃,哮喘病少发或发病较轻。

3级:日平均气温在17~19℃或在23~24℃,哮喘发病较多或较重。

4级:日平均气温在19~20℃或在22~23℃,哮喘病发病多或发病重。较易导致并发症。

5级:日平均气温在20~22℃,哮喘病最易复发,发病最重。并易导致并发症如肺气肿等。

情绪要稳定

地震、父母偏爱、大哭大笑诱发哮喘

虽然心理情绪因素在哮喘原发病因中不占重要地位,但在临床工作中曾发现不少病人的起病是在大地震之后发生的。这当然一是可能由于震后生活不规律,居住条件差,接触致敏物如螨、真菌较多有关;二是不能排除是精神因素如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造成的。在既患哮喘,且多次反复发作之后,情绪就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要素。如儿童哮喘病人由于有病时父母偏爱,为了达到目的以喘来要挟父母,结果却真的喘了起来;还有些病人明确地告诉医生,每当高兴大笑的时候或悲伤哭泣的时候哮喘会突然发作,说明精神情绪的变化和哮喘有很大的关系,估计这种情况和迷走神经兴奋性有关。

情绪感染、心理暗示、恐惧扳机诱发哮喘

哮喘病人情绪不稳定的比例明显高于健康人。他们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情绪反应强烈而不稳定,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强烈的精神刺激和焦虑、恐惧、愤怒、激动都可以激发和加重哮喘,但奇怪的是极端的情绪色彩有时也可缓解或抑制哮喘发作。有些哮喘病人看到别的病人哮喘发作,由于紧张、焦虑,不久自己也会哮喘发作,称为“情绪感染”;有的病人以往对某种花过敏,以后见到类似的塑料花也会发生哮喘,称为“心理暗示”;然而,也有的病人发现,出现哮喘先兆时如果充分放松,安静休息,情绪稳定,也可避免发作。有的哮喘病人平时随身携带β2受体激动剂的定量雾化器如喘乐宁,感到心里很踏实,然而如果突然发现忘带药物,即可突发哮喘,称为“恐惧扳机现象”。

依赖型性格特征易发哮喘

病人情绪稳定系数既与其个性特征有关,又与其所处环境状况有关。生活事件中对病人情绪影响最大的是人际关系紧张,包括家庭内部关系。另外,诱发哮喘病的上述各种心理障碍不仅可以影响哮喘病病人病情、病程及预后和转归,还会影响到病人生活质量以及家庭和社会。医学心理学研究结果揭示,哮喘病人具有某些特殊的性格特征,如以自我为中心、依赖性强、希望别人同情、过分要求别人照顾和注意、幼稚、情绪不稳定、焦虑、烦躁、恐惧、过于敏感、欲望过高、内向、郁闷、自卑、暗示性高等。这些特殊的性格本身可能就是哮喘的易感因素。哮喘病也可以诱发出一些心理障碍,诸如恐惧、焦虑、抑郁、敌对、偏执等。另外,上述心理异常又可成为诱发哮喘发作的重要因素,两者之间形成恶性循环。

心理要调节

心理暗示有效

正如前述,心理情绪因素一般在哮喘首次发病中作为独立危险因素情况较少,但随着哮喘反复发作,病史延长,病人的心理负担越来越重,导致在以后的发作中,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哮喘病人,都经常由心理情绪应激所诱发。有一位对花粉过敏者见到一瓶鲜花立即发作哮喘,当她确定所见鲜花是纸作假花后,哮喘很快缓解。因此,运用心理暗示对病人进行心理调节特别重要。

营造和谐的环境

病人最大特点是在平静的表面后隐藏着另一种强烈的情感。哮喘病人特别强烈地需要别人对他注意和亲近,他们的这种心理很少表现出来,一般要经过一个表面上似乎完全被压抑的时期之后才表露。

由于病儿长期病痛,母亲的痛苦和失望可被孩子敏感地体验到而表现出来。因此,家长除了对病儿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外,切不可忽视心理调节的作用。要耐心解释,让病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还要创造一个和睦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在生活与学习中尽可能培养孩子的各种兴趣,还要注意重塑性格,锻炼意志,激发他们和正常人一样生活的信心。对于年长的病儿,要教会他们自我处理哮喘轻症、先兆症状的办法,对自己的病情有一定的了解,还要鼓励他们总结战胜哮喘发作的经验,多进行户外活动,加强自我控制的能力等,这些对预防、缓解和根治哮喘非常重要。

关心和鼓励

很多病人因哮喘经常发作,心情抑郁,甚至产生恐惧心理,从而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消极情绪。医务人员对待病人要亲切,了解病人的痛苦,使病人情绪镇静,不急不躁,可经常与病人谈谈家常,了解病人的思想活动、家庭、婚姻、经济、同事及家属间的相处情况等。此外,还应解除其对支气管哮喘并发症如肺气肿及心脏病的错误认识及顾虑,增加病人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讲解哮喘的诱发因素,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医疗体育及气功等锻炼,说明过度用药对哮喘的危害性等。一般哮喘病人对某些环境因素特别敏感,甚至是极微量的刺激性气体都可突然诱发哮喘,医务工作者不宜误认为是精神因素。哮喘病人较多的病房或病区,可由医务工作者组织座谈,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