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负压引流管这是一根一头连有一个球状物的引流管,从皮下引出。放置的目的是将手术区域内血性渗出物充分引流出来,减少局部积液造成感染的机会。当负压球被积液充满后会慢慢鼓起,要及时清倒并保持负压状态才能保证引流通畅。早期引流液多为血性,易凝固阻塞引流管,应经常挤压伤口部位的引流管,以防阻塞。在活动时,要注意引流管的位置低于伤口水平,以免引流出的液体反流到伤口,增加伤口感染的机会。
(3)静脉输液管静脉输液的目的在于及时补充因大量排尿丢失体内的水分及电解质,补充营养,输入治疗药物。输液速度的调节由护理人员监控,病人不可随意调节。输液静脉的选择一般避免采用有动、静脉瘘的肢体,因而术前病人应对可选择进行输液的静脉加以保护,采取热敷、敷喜疗妥软膏等方法促使其硬化的血管软化。
3饮食护理
术后第2天肠蠕动恢复,排气后可进流质;并逐渐改为半流质、普食。营养师会根据饮食的需要合理配备各种营养素,家属无需另外烧煮食物。如确有必要,只可送些汤类;但需经护理人员检查同意后方可食用。随着肾功的恢复及服用某些药物,有些病人会出现食欲旺盛的现象,但要注意饮食不可过量。体重增长过快会影响免疫抑制药物的用量。
4口腔护理
由于术后服用免疫抑制药物,机体抵抗力较差,口腔易患溃疡。术后应常用复方替硝唑漱口液漱口。方法是每2小时含漱一次,进食前后均要漱口;还可根据口腔培养出的不同病菌采用不同的漱口液。如霉菌性口腔炎可用25%碳酸氢钠液漱口,铜绿假单胞菌可采用01%醋酸液漱口。
5保持大便通畅
术后应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1~2天应排便一次,2天未排便应服用缓泻剂;如果大便干结、排便费力时,千万注意不要屏气用力,可采用灌肠等方法帮助排便。因为腹压骤然增加,对移植肾产生不利影响。
6起床活动时间
术后活动的方式应由床上过渡到床下,由室内过渡到室外。活动量由小到大,术后第2天就可在床上翻身,轻微活动肢体;术后第3天可在床边磅体重,术后第4天室内活动,10天后可进行室外活动。
(十)排斥反应的防治
1排斥反应发生的机制
当移植了他人的肾脏,这种“非己”的器官存在于受者体内,就会受到体内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免疫活性细胞的“攻击”。这就是医学术语所称的排斥反应,其机制是很复杂的生物学现象。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临床上肾移植出现排斥反应,绝大多数是免疫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类型的排斥反应当中,细胞与体液免疫所起的作用不一样。一般来讲,超急性排斥反应是体液免疫反应的后果;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是以细胞免疫反应为主,晚期则是以体液免疫反应为主;慢性排斥反应是持久的体液和细胞反应的后果,以体液免疫为主。
由于尿毒症病人接受的是非同卵双生的供肾,组织相容性差。因此,术后发生排斥反应是绝对的,是经常存在的。但有出现的早与晚、轻与重及频率之区别。如果选择最佳的组织配型,辅以免疫抑制剂治疗,大部分的排斥反应是可以防止和逆转的。
2排斥反应的分类
器官移植手术,若选择组织相容性接近的供者,并在强效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下,移植可以成功。肾脏移植国外已有存活36年以上的报道。尽管这样,往往临床上还会出现排斥反应。大致可将排斥反应分为4类:超急性排斥反应、加速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及慢性排斥反应。
(1)超急性排斥反应超急排斥确实可以称为是一种“超级”
排斥。它来势凶猛,大多数于吻合血管开放后几分钟至几小时发生;也有人称之为“手术台上的排斥反应”。移植的肾脏突然变软,由红色转为紫色,并很快停止排尿,可见其凶险程度。仅少数病人可延迟发生,但也只限于移植后的24小时内。其主要的病理形态改变,为肾小球和肾小血管纤维素样坏死,大量中性白细胞浸润和血栓形成等;引起肾脏皮质的坏死,而导致移植肾脏功能丧失。其诱发因素可能与反复输血、长期血液透析、多次妊娠、既往接受过肾脏移植,以及某些细菌、病毒感染等致敏因素有关。上述原因可使接受移植者体内预先存有抗供肾者淋巴细胞毒的抗体。超急排斥反应一旦发生,目前尚无治疗办法,一经确定诊断应切除移植肾。发生超急排斥反应后能否以及何时再移植尚有争论。至于有一种说法称移植肾脏后,手术台上出现超急排斥反应,当场切除并再换同一供者的另一肾脏,获得移植成功。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或者说,那切除的移植肾不是因为发生了超急排斥反应而是由于其他原因所致。
(2)加速性排斥反应加速性排斥反应是指术后3~5天内发生的排斥反应。病人表现为体温升高、尿少、血压升高、移植肾肿胀压痛、病情进行性发展、血肌酐迅速上升,病人需行透析。治疗上应尽早应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或OKT3,可使约80%以上的病人能“幸免于难”。其余病人开始治疗时有所改善,但停药后又复发,全身反应加重,移植肾区持续胀痛,肾功能不见好转,彩色多普勒移植肾脏B超检查为无血流通过者,应尽快切除移植肾。总之,加速排斥反应也是临床医生感到比较棘手的一类排斥反应。
(3)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是临床上最多见的一种排斥反应。发生于肾移植后第6天至术后3~6个月内;特别好发于移植后3个月内,以第5周发生率最高。据统计,肾移植后3个月内有30%的病人至少发生一次急性排斥。这是每个移植病人应特别注意的。这段时间大部分病人已出院在家,应按时随访、复查。抗排斥药,尤其是环孢素剂量不得轻易改动,绝对听从医师指导。“急排”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在38℃左右、尿少、移植肾肿大变硬或压痛、血压升高、血肌酐上升。
由于强效免疫抑制剂环孢素的使用,常使病人症状不典型,有时表现类似“感冒”症状。“急排”有时与突然变换抗排斥药有关,如环孢素+泼尼松改为泼尼松+硫唑嘌呤,未重叠使用;有时则是与迅速减药有关,如漏服药,或是经济原因大幅度减环孢素,呕吐腹泻使抗排斥药未能完全吸收。另外,不可忽视的是感染也可诱发急性排斥。急性排斥目前已不可怕,我们对付的手段或可供选择的药物较多,且大多行之有效。我们常用的手段包括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LG)及专门特异性地针对排斥有关的T细胞的单克隆抗体(OKT3及OKT3)。“急排”的治疗成功率在90%以上。
(4)慢性排斥反应慢性排斥反应是指排斥反应发生在手术6个月以后。组织病理学改变为轻重不等的闭塞性血管炎、肾小球炎及间质性肾炎或间质性纤维化等。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病理变化的呢?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根据现有资料,下列因素与慢性排斥的发生有密切关系:①白细胞血型(HLA配型)配合不理想者;②肾移植后早期发生多次的急性排斥;③环孢素剂量长期不足;④高脂血症等。尤其是环孢素剂量的长期相对不足,可能意味着这些移植病人经常处于一种免疫抑制不佳的状态,致使慢性排斥的病理损害已潜在的发生。一旦发生慢性排斥反应,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移植肾功能逐渐减退,并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高血压和移植肾有缩小趋势。肾功能进行性减退,表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以及多尿和低相对密度尿,甚至无尿。
关于慢性排斥反应的治疗,其措施应是综合性的。它们包括:①调整免疫抑制剂、短程激素冲击;②抗凝,抗血小板聚集;③扩张肾血管。其中调整抗排斥药物包括:环孢素、FK506(普乐可复)、泼尼松、霉酚酸酯(MMF)、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百令胶囊、雷公藤制剂等。如何组合应用?多少剂量?持续时间多长?因人而异。然而,同样的这些药物在不同的病人身上或由于不同医生的处理方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如经过上述积极处理,肾功能减退到透析水平时,应力争早日透析。部分病人如有条件,在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氮质血症期阶段,也可行带肾再次移植手术,同样可取得满意疗效。
总之,肾移植要获得长期存活,慢性排斥是一大障碍。换言之,解决了慢性排斥反应问题肾移植的长期存活将会有一个飞跃。因此,积极预防和及时处理慢性排斥反应至关重要。对病人来说,定期复查和随访十分重要,这样便于医生能及时发现问题,观察化验数据的变化,重新审视免疫抑制药方案是否合理,从而迅速处理慢性排斥反应。也可使一部分病人移植肾功能不可逆转的恶化变为可以逆转,或将慢性排斥反应的病理损害控制在最低限度,使病人带肾存活时间延长。所不幸的是大部分病人就诊甚晚,他们中间多数人认为,换肾成功就可以万事大吉了,因而往往掉以轻心,不按医嘱服药、复查及随访,并错误认为“等我人感到不舒服了再来找医生不迟”。所以,数月,乃至半年,甚至有一年都不作化验、随访。事实上,在慢性排斥初期阶段或血肌酐在250~300微摩尔/升时,病人可以没有特殊的不适,食欲、尿量都可以“正常”,而此时的“祸根”已“潜伏”下来,须等到“人感觉不舒服?”再开始就医,往往为时已晚。这种例子临床上屡见不鲜,为此,奉劝已移植成功的病人们,一定要尊重科学,移植成功是来之不易的;而只有定期复查,才能确保移植肾功能的持久、正常。
(十一)换肾后康复
换肾的确为尿毒症病人带来了福音。但由于接受的供肾为异体,所以终生都存在着排斥反应。因此,请每一位换肾的肾友们记住,学会自我观察、严格遵照医嘱服药和定期复查与随访是十分重要的。这对长期保持良好的移植肾功能是十分有益的。
众所周知,器官移植是现代医学科学进步的标志,是人类与自然斗争实践的产物,是人类进步奉献给肾友们的珍贵礼物,使大家最终摆脱疾病苦难,重获新生。应该深记这份礼物来之不易,应加倍珍惜和爱护。
1自我监护的重要性
尿毒症病人,换肾康复出院后,肾友们脱离了医生、护士的密切仔细监护,往后一切都要靠自我观察。通常术后3~6个月内是至关重要的,是影响到你移植肾今后长期存活和整个命运的关键阶段。一方面,你所服用的免疫抑制药量较大,抵抗力低,容易感染;另外,此时免疫反应强,易发生急性排斥。近期急性排斥又往往会促成以后转为慢性排斥,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所以,术后尽量避免急性排斥,对肾友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方面各医院都有一些深刻教训的病例,许多病人出院时,移植肾功能及全身情况都很好;但由于不能自我管理,认为手术成功了,移植肾属于我的了,万事大吉,掉以轻心,可以完全像正常人一样不受约束,最后导致病情转坏,移植肾失去功能。
2作好一般记录及观察
(1)体重每日记录1次。最好在早饭前、大小便之后。测量要求准确,以监测排斥。
(2)尿量可以分别记录日(白天)尿量和夜尿量及24小时总尿量以协助判断移植肾脏功能。
(3)体温最好每日记录2次(早晨起床时及午觉后)。
(4)检验结果可按检验先后日期详细摘录。
(5)服药种类及剂量主要记录免疫抑制药物用量的增减。
3遵医嘱定时服药
为了防止发生排斥反应,每天必须严格遵医嘱服药。切勿随便改药、减药,以免诱发排斥或导致药物中毒。
4定期门诊复查及随诊
一般要求,换肾后第1个月每周复查2次,第2个月每周复查1次,第3个月每2周复查1次。术后半年每月复查1次,病情若有变化应随时与所在移植医院病房联系,以便及时诊治。外地病人要在当地按要求复查,并定期向原移植医院的医师汇报,以取得治疗上的帮助。复查项目有: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环孢素血浓度。此外,如有必要应复查胸片、移植肾超声检查、电解质、血脂等。
5怎样观察排斥信号
出现下列情况要注意是否发生了排斥,并及时与医师联系:①体温升高至38℃以上(多在凌晨4~5点钟体温上升);②尿量减少、体重增加;③移植肾肿大、疼痛、压痛刺痛或伸直下肢感觉牵引痛;④血压升高;⑤不明原因的乏力、腹胀、头痛、食欲减退、酸痛、心动过速、情绪不稳定、烦躁等;⑥血肌酐、尿素氮升高。
尽快复查一次肾功能,显示血肌酐升高。此时,急性排斥诊断可以确定。当然,不一定上述六项情况都同时出现。
6预防感染
换肾后由于病人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机体免疫水平降低,对各种细菌、病毒、霉菌的抵抗力较正常人为弱。可以发现,过去不易感冒的病人现在很容易感冒,一旦被感染,就会出现持续不退的高热伴有被感染的器官所表现出的各种症状。出现上述症状要尽早就医,不可拖延,耽误治疗。
预防感染是非常重要的,其具体措施如下:①禁止吸烟;②少去公共场所,外出时要戴口罩;③天冷要及时加衣,防止感冒;④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勤换内衣裤,注意外阴部清洁;⑤小伤口也要及时处理。
此外,有条件者,室内定时紫外线照射。总之,只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感染是完全可以预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