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成功父母的7堂课
47666100000007

第7章 父母是孩子的健康老师(2)

其实,不吃早餐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危害极大。医学研究表明,早餐摄入的能量占全天能量摄入的20%左右,孩子经过一夜睡眠,至少有8个小时没有进食,但身体却一直在消耗能量,需要通过早餐来重新补充、储藏能量。孩子如果长期不吃或不科学地吃早餐,会危害到身体健康,还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导致注意力下降,影响学习效果。

首先,养成良好的吃早餐习惯的孩子,全天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某些矿物质的摄入均要高于长期不吃早餐的孩子。早餐提供的营养物质,从午餐或晚餐中很难得到补充,不吃早餐或早餐营养质量差,会导致全天能量和营养素摄入不足。长期下去,容易导致孩子营养和发育不良,还会导致孩子肌体抵抗功能下降,易患感冒、心脏病等多种疾病。

其次,在早上起床后,孩子已经有8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没有进食,如果这时不及时进早餐,大脑处于饥饿状态,容易导致精神不振,脑功能降低,学习能力下降,从而影响学习效果。根据对比实验,吃早餐的孩子在图形识别的正确率、反应能力和数学测试方面的成绩均优于不吃早餐的孩子。有研究表明,不吃早餐的孩子在上课时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有小动作等现象,他们往往因此被误认为是多动症。

再次,如果不吃早餐,大脑会不断受到饥饿信号的刺激,使人产生空腹感。这样,中午摄入的食物时特别容易被肠胃吸收,更容易形成皮下脂肪。而且,由于吃得过多,食物消化后多余的糖分大量进入血液,容易形成脂肪。此外,不吃早餐会影响胃酸分泌、胆汁排出,这会使消化系统的功能减弱,诱发胃炎、胆结石等消化系统疾病。

因此,父母一定要重视孩子的早餐。早餐要定时定量,父母要给孩子制定作息时间表,督促孩子按时起床,按时进餐。一般来说,人在刚起床的时候往往食欲不佳,父母在准备早餐时,除注意食物结构和营养丰富外,还要力求让食物的颜色、味道诱人,在品种方面也要尽力做到丰富,除牛奶和豆浆外,还要配上蔬菜、谷类和蛋类等食品。

我们要求父母做出营养丰富、味道可口的早餐,一个普遍适用的标准是:主食为主,副食次之,有干有稀。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⑴就餐时间以起床后20~30分钟吃早餐为宜。因为这时孩子的食欲最旺盛,吸收的效果也最好。另外,早餐与午餐以间隔4~5小时左右为好,也就是说早餐在7~8点之间吃最好。如果早餐过早,那么进食量应该相应增加,或者将午餐时间相应提前。

⑵早餐要保证摄入足够的水分。孩子每天早上起床后要喝500毫升的水,可以是淡蜂蜜水或白开水,这样既可以帮助孩子消化,又能为身体补充水分,排除废物,降低血液黏稠度,对孩子的健康是非常有好处的。

⑶早餐食物应易消化。要做到营养丰富又不过于油腻。由于过凉的食物容易降低孩子肠胃的消化能力,影响营养的吸收,因此早餐给孩子准备的食物不宜过凉。

⑷早餐食物不宜太油。特别是不宜食用油炸食品,否则会给孩子胃肠带来沉重的负担,并使脂肪摄入过量。也不要让孩子常把方便面当早餐。

⑸早餐要讲究食物营养组合的合理性。营养学家们根据早餐食物的种类制定了一种评价早餐质量的方法。他们把食物分为谷类、肉类、奶类和果蔬类,早餐中最好应包括其中三类或四类食物。例如,早餐为油条、酱豆腐、鸡蛋粥,就少了维生素、钙、铁等营养,而且含盐量过高,所以应该添加黄瓜一类的蔬菜。

点石成金: 营养早餐三个方案

⑴一份春卷、一杯豆浆、一块西瓜;

⑵一个鸡蛋、一碗面条、一个桃子、一杯酸奶;

⑶一份瘦肉炒米粉、一杯牛奶、一根香蕉。

12. 爱好运动才能全面发展

用体育锻炼身体,用音乐陶冶灵魂。若要培养出健康、强壮、灵敏、机智、勇敢,既善于克服困难,又卓有信心正视前面的人,则体育和运动乃是很重要的因素。

——[苏联]加里宁

生命在于运动!对每个人来说,运动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运动才会健康,从而为工作和学习提供牢固的保障,为事业的成功提供有力的支持。

对于孩子来说,运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运动能够促进孩子骨骼的生长、肌肉的发育、心肺功能的强健,增加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感;运动能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减少病菌的侵袭;运动还能愉悦心情、克服焦虑,培养孩子开朗乐观的性格,增强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运动还能让孩子主动地接触外界环境,增强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

生活中,有些父母因为害怕孩子会出事而不让孩子多做运动,结果只会把孩子培养成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稍不留心就会生病,而且没有坚强的意志力,再加上学习压力日趋加重,他们常常感到身心疲惫。

英国的教育家洛克说:“健康的身体方有健全的精神。”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拥有健康的思想,有健康的思想,孩子才能更优秀、更茁壮地成长。因此,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引导孩子做适当、有规律的运动,让孩子拥有强壮的身体和坚强的意志,提高学习和生活的质量。

⑴告诉孩子运动的重要性。

有人说学习是最要紧的,体育锻炼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才做的事,其实绝对不是这样。合理的运动可以保证学习的精力,提高学习的效果,有益于孩子的智力开发。父母要让孩子认识到这一点,即使学习再紧张,也要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取得学习成绩与身体健康的双丰收。

还有一些人认为不生病就是身体好,不需要进行体育锻炼。这是一个误区,青少年在运动时,能促进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协调发展,充分挖掘人的潜能,它的含义远远超过不生病的意义。

⑵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

孩子应根据自己的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量,如果运动量过小,锻炼的效果不大;而运动量过大,则危害身体健康。选择运动量可以循序渐进,开始时可以运动量小一些,慢慢根据孩子的体能特点逐渐增加。

不同项目可以产生不同的锻炼效果,在选择运动项目时要根据孩子的生理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锻炼,做到身体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例如,孩子速度慢可选择跑、骑车等项目,孩子缺乏耐力可选择游泳、郊游、跳绳等项目,孩子力量不够可选择举重、投掷等项目,孩子的身体灵敏性和协调性不强可选择跳舞、荡秋千、拍球等项目,孩子柔韧能力不够可选择体操、按压等项目。选择项目要遵循由少到多、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并兼顾多种项目结合进行,使孩子的身体得到全面锻炼。

⑶增加运动的乐趣。

如果运动的方式过于单调、枯燥、严肃,很容易令孩子反感,厌恶,甚至产生排斥心理。要让孩子爱上运动,一个好的方法是让运动游戏化,只有增加运动的乐趣,才能吸引孩子的兴趣,他才愿意去运动。带孩子到一些休闲娱乐场合嬉戏玩耍,也是促进孩子身体运动的好办法,只是要注意为孩子做好周边的安全保护。

⑷运动锻炼生活化。

一些运动项目虽然需要专门的时间和场地,但是更多的锻炼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尤其是手指等小肌肉精细动作,最适合在生活中锻炼。让孩子参与日常事务便是锻炼的好机会,因此父母在生活中不要事事包办代替,不要担心孩子做不好,而应放手让孩子尝试。

⑸给孩子的运动提供安全保障。

孩子在选择运动项目和进行体育锻炼时,常常听从兴趣的引导,而不去想它有什么弊端和危害。父母要负起监督和爱护的责任,给孩子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然后才能放手让孩子去活动。例如,带孩子去运动时选择那些正规的、有安全保障的场所;给孩子买些关于运动的书籍,让孩子学习科学、合理运动的知识;教孩子如何在运动中(尤其是那种激烈的对抗运动)保护自己。

点石成金: 每天原地跳一跳

俗话说:“若要病少跳一跳”,跳有很多好处。跳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减肥、长劲,让孩子的身体更加协调、灵活,还能使孩子的身体更加健康,远离各种疾病。如果孩子能够每天抽出一些时间在原地跳一跳,一整天都会精神饱满,充满激情。跳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⑴脚跟跳。两脚平行站立,间距同肩宽,双脚跳离地面,当双脚重回地面时,尽量要让脚趾及前脚掌前部不触地面。

⑵脚尖跳。身体跳起后降至最低点时,用脚尖、前脚掌着地,而脚跟空出。

⑶全脚跳。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全脚着地起跳时,脚跟先起,后过渡到前脚掌;下落时,用全脚同时着地。另一种是脚尖着地跳,就是当身体向上跳时,脚跟先起,后过渡到前脚掌;下落时,前脚掌先着地,后过渡到脚跟。

⑷弓步跳。也分两种,一种是臂侧举弓步跳,由两脚并齐开始,在做弓步跳跃的同时,两臂侧平举,手心向下,收脚放臂,同步进行;另一种是叉腰弓步跳,两手叉腰两侧,由两脚并齐开始做跳跃动作,一腿在前做弓步,同时,另一腿绷直在后方,跳跃后收腿成站姿,依次进行。

⑸转体跳。在跳起后,身体向左或向右转动。可连续向左或向右转,也可左一次,右一次,转动的角度可大可小,因人而异。

以上几种方式的跳动锻炼,父母可以以游戏的方式与孩子一起互动进行,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一定强度的体育锻炼。可以说,这一举措对健康身体与和谐的亲子关系都有益处,一举两得。

需要注意的是,跳这种健身方法也要因人而异。对于体质较差、特别是患有骨质疏松症的孩子来说,是不适合高跳和长时间跳的,可以轻轻地、短时间地跳一跳。

13. 休息和学习一样重要

让孩子在娱乐中学习,在玩耍中学习,再枯燥的知识也会变得有趣起来。

——[美国]斯特娜夫人

小刚7岁,上小学一年级。小刚的妈妈曾听好多人说过:“在家里就别指望教孩子什么东西啦,孩子就得往学校里送。到了学校,上课铃一响,老师往讲台上、黑板前一站,孩子们的注意力就来了,不由得不听。”从这些话里,小刚的妈妈似乎悟出了道理:既然家里不能学习,那就在家里仿效学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