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受益一生的哈佛财商课
47663900000044

第44章 精神上的富有才是永恒的富有(2)

别让赚钱成为一种负担

目前在我国,“乐活一族”越来越流行。“乐活”是一个西方传来的新兴生活形态族群。他们关心生病的地球,也担心自己生病;他们吃健康的食品与有机野菜,穿天然材质棉麻衣物,利用二手家用品,骑自行车或步行,练瑜伽健身,听心灵音乐,注重个人成长;通过消费和衣食住行的生活实践,希望自己有活力。他们对于金钱的观念是:“钱不是罪恶的,智商很重要,财商也不能够少。所以不要为金钱工作,要学会拥有正确的金钱观,让金钱为你工作。”如此一个潇洒的群体让很多人向往,但是人们却往往逃不开生活的枷锁:车贷、房贷、养孩子,如果没有钱,如何能够“乐”得起来?

但是,如果你看到很多有钱人也不快乐,就应该想到,有钱当然好,但是没有钱也不能每天都愁眉苦脸。对金钱的态度是:要快乐地赚钱,快乐地花钱。做金钱的主人,应该注重的是赚钱、花钱的过程。

犹太人曾这样形容自己——在赚钱的时候你就进入一个游戏的世界。作为游戏的参与者,你要不停地和对手进行较量和角逐;你要采用一切办法和手段来胜过其他人,你要超越所有的人,才可以赢得最后的胜利。

摩根就具有这样的赚钱观念:绝不让赚钱变成一种沉重的负担,而是一种新鲜刺激的游戏。他认为只有这样游戏的心态才是良好的赚钱心态。

摩根赚钱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他一直有一个习惯,每当黄昏的时候,就到小报摊上买一份载有股市收盘的当地晚报回家阅读。他说:“有些人热衷于研究棒球或者足球的时候,我却喜欢研究怎么赚钱。”

在谈到投资的时候,摩根总是说:“玩扑克的时候,你应当认真观察每一位牌友。你会看出一位冤大头。如果看不出,那这个冤大头就是你。”

他从来不乱花钱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而总是琢磨怎么赚钱的办法。有的同事开玩笑说:

“摩根你已经是百万富翁了,感觉滋味如何?”

摩根的回答让人玩味:

“凡是我想要的东西而又可以用钱买到的时候,我都能买到,至于其他人所梦想的东西,比如名车、名画、豪宅我都不为所动,因为我不想得到。”

摩根并不是一个为金钱而生活的人,他甚至不需要金钱来装饰他的生活,他喜欢的仅仅是游戏的感觉。那种一次次投入资金,又一次次地通过自己的智慧把钱赚回来的感觉,虽然充满了风险和艰辛,但是颇为刺激,他喜欢的就是刺激。

摩根说:“金钱对我来说并不重要。而赚钱的过程,即不断地接受挑战才是乐趣。不是要钱,而是赚钱,看着钱滚钱才是有意义的。”

有许多犹太大亨,当手中掌握着数以百万、千万,甚至亿万的财富的时候,他们感觉手里拿的不过就是一堆纸张而已,并不觉得这就是可以时刻给人带来祸福安危的东西。所以,要学会十分从容地、冷静地对待财富,不能将其看得太重,以增加自己的心理负担。这个时候,你所需要的就是彻底地忘掉金钱。只有这样,金钱才不致有烫手的感觉。

哈佛教授说:金钱并不能使人快乐,认为有钱后人一定会快乐的观念是错误的。如果一个人在致富过程中没有感到快乐的话,大多数情况下在他富有之后也不会快乐。真正的财富在于你追求财富时的兴趣、信念和实现目标时带来的成就感。如果你心中已经没有了目标和信念,你的生命就会暗淡无光。一个人无论他在社会中爬到了什么地位,只要他心中再也没有了前进的动力,他就不可能是幸福的。

追求财富,也要懂得享受财富

俄国作家果戈理在他的小说《死魂灵》中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吝啬鬼形象——泼留希金,这是一个猥琐贪婪、吝啬到几乎病态的守财奴兼吸血鬼。

泼留希金拥有大量地产和农奴,却整天穿戴得像个乞丐;在他的仓库里,麦子麦粉多到发霉,然而他本人的吃穿用却极端寒酸。他的粮堆和草堆都变成了真正的粪堆,只差还没人在这上面种白菜;地窖里的面粉硬得像石头一样,只好用斧头劈下来……泼留希金已经不大明白自己有些什么了。然而他还没有够,强烈的积聚财产的欲望使他一天到晚仍在为财产的积累而奔波。他极为吝啬,女儿和儿子不能够从他那儿拿走1分钱,能获得的只有他的诅咒;同时又极为贪婪,他完全变成了受物质支配的财富的奴隶。

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泼留希金同样存在。他们被积聚财富时的愉悦所蒙蔽,却忘记了他们挣钱的目的。

很久以前,有一个农夫拯救了一个人。被救的那个人是一个极其富有的人,拥有一大片的土地。富人十分感激地对农夫说:“今日日落之前你脚下所踏之地,尽都归属于你。”

农夫立即开始奔跑。两个小时之后,农夫已经拥有了他一生都用不完的土地财富。离日落还有几个小时,这实在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农夫越跑越快,拥有的土地也极速上升。人们看着农夫健步如飞,渐渐远去。等到日落时分,人们发现农夫累死在奔跑的路上。

我们挣钱、投资、理财,获取财富进而让自己过得更好,这本来是无可厚非。但如果纯粹为了赚钱而盲目投资,为了财富而铤而走险,这就失去了财富的意义。

财富与金钱是永远挣不完的,人追求财富的欲望也是永远不会满足的。

我们对金钱、财务和成功三者的关系,必须有一个均衡的看法。大部分取得非凡成就的人都认为,金钱并非判断他们成功的重要标准;相反,高收入及财富被视为成功的副产品。因此,他们也能够避免被金钱所掌控,而尽心地去享受生活中更多的快乐。

有个俄国人,刚来美国时很缺钱,老是想多挣钱。每次谈到人事和工作时,他总爱问“多少钱?”他后来在芝加哥大学师从劳动经济学的詹姆斯·赫克曼(200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之一),再后来离开赫克曼,去从事了证券业,博士论文都不做就出去打工了。但是几年之后,他却说,钱没有意思,目前工作只是为了保持在美国的合法身份,有了绿卡后就想去科罗拉多州的滑雪场做一个流浪滑雪人。

还有一个英国年轻人,做数据编程,是合同工,有活儿时在西雅图干,没活儿时他就跑到洛杉矶或英国,白天写程序,晚上在酒吧演奏音乐。他说,靠音乐他没法挣足够的钱,所以需要一个挣钱的工作;没有金钱,他没法活下来,没有音乐,他活着就没有乐趣。他最大的抱负就是出自己的音乐唱片。

有许多雄心勃勃的年轻人和那些心还年轻的人向美国一位大投资家请教人生忠告。他说:做你深爱的事情,你才会幸福。

他没有劝人跟他一样做投资人,虽然赚大钱,并不是人人都喜欢这个工作,也不是人人都有投资的天分。

这个道理简单得让人难以置信。

富裕之后该做什么?富裕之后的人不再满足物质上的成功,开始丧失对工作的热情。于是,他们更愿意按自己的爱好做事,做自己高兴的事,并愿意为此付出金钱代价。

哈佛教授说:人都在最大化自己的满意程度,金钱、爱好、亲情、健康、信仰,两情相悦和儿女成功都可以满足个人愉快。如果工作只是为了挣钱,那就该有个节制。很多东西是金钱可以买到的,有些东西不行,如胃口、睡眠、跟亲人在一起的时间。而且金钱的边际效用会递减,例如富人花100元就不如穷人有100元花得那么高兴。

所以,人要最大化自己的满意程度,就需要在分配时间上考虑:多少时间用来挣钱,多少时间用来休闲。

财富的边际效应递减规律

有一个哲学家问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

“想不想找一份工资更高的工作?”

“当然想。”

“为什么要追求更多的工资呢?”

“为了生活更富裕。”

“那么生活更富裕为了什么呢?”

……

没人喜欢这样被追根问底,因为我们未曾真正思考过。毕竟,有钱是一件愉快的事!

但是,富裕到底又是为了什么呢?

传统经济学认为,增加人们的财富是提高人们幸福水平的最有效的手段。但随着经济发展,弊端日益凸显。有学者认为,财富仅仅是能够带来幸福的很小的因素之一。人们是否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和财富无关的因素。举个例子,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美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了几番,但是许多研究发现,人们的幸福程度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压力反而增加了。这就产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我们耗费了那么多的精力和资源,增加了整个社会的财富,但是人们的幸福程度却没有什么变化。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归根结底,人们最终追求的是生活的幸福,而不是有更多的金钱。因为,从“效用最大化”出发,对人本身最大的效用不是财富,而是幸福。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名词叫“边际效应递减率”。在生产过程中,主要生产资料的数量增加到一定数量之前,所产生的效用是递增的。或者说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资料,产出的效用也增加一个单位。但是,随着生产资料的不断增加,生产出来的效用并非永远呈递增趋势,尤其是当生产资料增加到某一数量时,生产效用反而开始下降,这就是效用递减现象。所谓边际效用就是指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资料所能获得的单位生产效用是递减的。

举例来说,你因为工作出色,单位给你发奖金以资鼓励。你原来的工资是2000元/月,从下个月开始,每个月增加100元的奖金。刚开始时,每增加100元,都是有一定鼓励作用的;但是当奖金达到每月1000元时,之后再增加的100元的作用,明显减弱;等奖金到了2000元,之后再增加100元对你的鼓励作用,已经微乎其微。这时增加的100元,对你来说,它的效用就已经变成递减的了。

所以,我们可以想到,5元钱给一位饥肠辘辘的人带来的快乐,可能要比1万元带给千万富翁的快乐来得强烈。有一位私营企业家,他的公司年产值约两亿元,1年纯利润也有两三千万元。但他每天早上8点半上班,常常要到晚上八九点才回家。他自嘲被企业“套”住了,1年到头很难有轻松的时候。有人问他,公司每年财务报表上利润的增加能给他带来多少快乐,他笑笑,“增加几百万元没啥感觉。”

边际效应递减率同样可以解释财富和幸福之间的关系。如果用纵轴代表幸福,横轴代表财富,那么两者的关系可以通过一条曲线(如下图)反映出来。在一贫如洗时,最初的财富积累给人带来的幸福感一定急剧上升。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t)后,幸福感的增加进入一个缓坡。等到财富增长到某个数量(t。)后,大大超过了一个人一生的需要,拥有者可以“为所欲为”时,幸福感增长就基本成为水平线,很难再增长。无论金钱、财富怎样多,人生终究还是有缺陷的,比如生老病死,所以人的幸福感都不可能达到100%。

1500万元当然比1000万元好,因为财富增加了500万元,即50%。但是很少有人能够让幸福感也同等增加50%。这实在是勉为其难,吃不过三餐饭,睡不过一张床,财富增加了,幸福感不一定同比增加。这是世界之惑,人类之惑。除非在财富增加的每个台阶,能过一种全新的生活。

2001年,美国61岁的富翁蒂托花了2000万美元到俄罗斯国际空间站进行太空旅游。2002年,28岁的南非富翁马克也同样玩了一次。还有很多外国富豪也这样,或驾船横渡太平洋,或乘热气球环游世界等等。以哈佛教授的观点看,他们那些人就是要让财富变成实实在在的幸福。

所以,在你对财富有了足够的认识之后,请你记住:我们的最终目标不是最大化财富,而是最大化人们的幸福。

健康的财富效应

有位年轻人对自己的贫困境况总是唉声叹气,怨天尤人。

一位智者对这个年轻人说:“你具有如此丰厚的财富,为什么还不满意呢?”

年轻人丧气地说:“我没有啊。你说我有财富,那你告诉我,它们在哪?”

“你的一双眼睛,只要你能给我你的一双眼睛,我就可以告诉你。”

“不,我不能失去我的眼睛。”

“好吧,那么把你的一双手给我吧。为此,我可用一整袋黄金作为交换。”

“不,我的双手也不能失去。”

智者最后说:“你有一双眼睛,你就可以学习;有一双手,你就可以劳动。现在,你自己看到了吧,你有如此丰厚的财富啊!”

是啊,如果健康已经没法用钱来买或没法用钱来维持,再多的钱又有什么意义呢?

高尔基说过:“健康就是金子一样的东西。”保持健康,这是对自己的义务,也是对社会的义务。

人活在世上,有许多财富,健康应该是第一财富。因为失去了这种财富,其他所有的财富都没有依存的基础。很多人对这个问题看不透。现在,一些人为了赚钱而奔波,因为他们相信财富可以使人快乐;然而,拥有财富却不一定拥有健康,并不会真的幸福。少了健康,任何财富都一文不值;有了健康,我们就可以重新找回美貌、金钱、荣誉、诚信、机敏、才学。这时,健康便成了唯一的见证人。

健康既是一种可计算的财富,又是一种不可计算的财富。保持健康,可以使我们远离疾病的困扰,不仅节省了医疗资源,还可以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比尔·盖茨曾表示,就他本人而言,健康比财富更重要。他说:“虽然计算机技术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领域,该领域的发展十分重要,然而与健康相比,财富和高技术都只能名列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