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求人不如求己
47662700000034

第34章 成大事者在血泊中走向辉煌(2)

有一天,寄居蟹与龙虾在深海中相遇,寄居蟹看见龙虾正在把自己的硬壳脱掉,只露出弱小娇嫩的身躯。寄居蟹非常紧张地对龙虾说:“龙虾弟弟,你怎么可以把惟一保护自己身躯的硬壳脱掉呢?难道你不怕大鱼一口把你吃掉吗?以你现在的情况来看,连急流也会把你冲到岩石上去,到时你不撞死才怪呢!”

不料,龙虾气定神闲地回答道:“谢谢你的关心,但是你并不了解,我们龙虾的每次成长,都必须先脱掉旧壳,才能生长出更加坚固的外壳。现在我们所面临的危险,只是为将来发展得更好而做出的准备。”

寄居蟹细心思量一下,觉得很惭愧,因为自己整天只是寻找可以避居的地方,而没有想过如何令自己成长得更加强壮。每天只想着活在别人的保护之下,难怪自己永远也无法有更大的发展。

确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安全区。如果你想跨越自己目前的成就,就请不要划地自限,要勇于突破自我,要接受挑战,要去冒险。

人在应付生活中的各种危险时,常常凭着经验和本能。比如,你不会去站在不稳的石头上,也不会把手伸进火里。之所以这样,就因为你有过痛苦的经历与血的教训。所以,失败是一种宝贵的经历,它会让人得到经验,变得聪明。

其实,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对犯错误的恐惧。

很多人总是担心创业失败,又失去了现有的稳定收入,落得个偷鸡不成倒蚀一把米。所谓的稳定收入是很多人行动的障碍,犹如人生的鸡肋,说到底还是缺乏自信。对绝大多数平庸者来说,靠薪水永远只能满足生活的基本要求。老板之所以雇你,不是要让你发大财的,也不是要和你共同富裕。所以,最终要创造自己的幸福,还得靠你自己。

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要想做大事必定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当然,孩子舍出去了,也不是就一定套得着狼,失手的事也可能会发生。舍去了鸡肋也许最终并没有干成大事,甚至真的连骨头都没得啃了。不过只要你相信人的能力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多一些经历,无论如何总是好的,那么你就会觉得你在向目标接近,而不是原地踏步。

世上没有万无一失的成功之路,世界是变幻莫测、难以捉摸的。所以,要想在波涛汹涌的人生中自由遨游,又非得有冒险的勇气不可。甚至有人认为,成功的主要因素便是冒险。

在成功者的眼中,生意本身对于经商者就是一种挑战,一种想战胜他人赢得胜利的挑战。所以,在生意场上,人人都应具有强烈的冒险意识。“一旦看准,就大胆行动”已成为许多商界成功人士的经验之谈。

电影界的骄子“华纳四兄弟”就是敢于冒险、不怕失败的典范。作为补锅匠的儿子,他们从做小生意起家。1904年,兄弟合伙搞了一架电影放映机,从此开始与电影结缘。1912年,迁居美国之后,虽然几经失败,大起大落,但仍不灰心。1927年,终于成功地摄制了电影史上的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手》,华纳兄弟影片公司从此蜚声全球。

商家成功的法则就是冒险越大,赚钱越多,特别是对于一个前人尚未涉足的市场领域,作为开拓者就更要冒风险。成大事的人往往都是这样的冒险家,当然,称冒险家不太时髦了,应该叫“风险管理者”。当机会来临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因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而当一次风险管理者,说不定就会一鸣惊人!

很多时候,一个很小的机会就会改变命运。抓住这个机会也许成功,也可能失败,成功与失败都不是可以预见的。动手去做就意味着冒险,而当失败与成功都不可把握时,就更意味着风险。那么,如果遇到这样的机会,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必须要像世界上最能忍辱负重的民族——犹太人那样抵上身家性命,成与不成在此一搏。赢了,我们的人生就此改变;输了,同样也可以东山再起。一般的人,往往会望而却步,甘愿放弃机会,而勇敢者就会知难而上,激流勇进。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我们在充分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和各方面状况的情况下,不盲目冒进,大胆地去尝试,就一定能够取得令我们满意的结果。

现在人们认识到,促成一件事情成功的因素在严格意义上是无穷尽的,依靠人的力量只能对其中的一部分加以控制,所以风险永远都是客观存在的,做任何事情都有成功和失败的可能,只是风险大小不同罢了。现代社会中充斥着各种冒险游戏。尤其在经济领域,投资意味着风险,特别是炒股票风险更大。不过,我们要知道:风险越大,收益的绝对值也就越大。

险中有夷,危中有利,要想有丰硕的结果,就要敢冒风险。冒险与收获常常是结伴而行的。有成功的欲望,却不敢冒险,怎么能够实现伟大目标?希望成功又怕担风险,往往就会在关键时刻失去良机。可以说,风险有多大,成功的机会就有多大。由成败走向成功需要的是把握机遇,而机遇是平等地铺展在人们面前的一条通道。不敢冒险的人常常会失掉一次次发财的机会。

4.不要陷入绝望的俗套

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哀叹和抱怨从来是弱者的专利,绝望者是俗物。

对于人类来说,困境是强者产生的土壤。但在生活中,很多人却只会抱怨环境的恶劣,把逆境当成魔鬼,内心绝望,不知道该如何做。

相对而言,处于顺境中是幸运的,陷于逆境中是不幸的,是一种厄运。逆境确实容易使人消沉、绝望,顺境有利于人在良好的环境和心态下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但是,许多奇迹却都是在厄运中出现的,逆境能磨练一个人坚强的意志,也许能够使他的能力得到超常发挥,获得大的成就。

如何面对逆境,从财商角度来说,就是富人与穷人的分水岭。穷人为什么是穷人?富人为什么是富人?原因就在于富人从不绝望,而穷人非常轻易就绝望。

穷人在能混下去的时候,不会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更不会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只会对生活绝望。于是就任由自己穷下去。

相反,富人无论在能混下去的时候还是混不下去的时候,都会对前程充满信心。无非是马上停下来,调整前进的方向,追回浪费掉的时间,重新活一把。

没有一个人愿意遭遇挫折,但是却没有人可以从不遇到挫折。既然无法逃避,那就挺身相迎,和挫折一较高下吧!

强者把握命运,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会勇往直前。在他们眼中,挫折是一种动力,这种动力是无价之宝,无论谁都不会夺走。

有一名推销员,屡次去拜访一位客户,跑了十几趟,可这位固执的客人始终不肯点头。

有人问这位推销员:“他一直不肯答应,你为什么还不放弃,抓紧时间去拜访其他客户吧!”

然而,这个推销员却缓缓地说:“因为他还没有说‘不’。”

一般我们所遇到的挫折,其实都只是一种考验,既然生命还没对你说“不”,你又何必未战先降呢?但很多时候,我们是因为害怕听到别人的“不”,所以先对自己说“不”,不给自己机会的其实一直都是你自己。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富豪是一帆风顺,不经历失败和挫折就成为富豪的。正如美国成功学宗师拿破仑·希尔所说:“幸运之神要赠给你成功的冠冕之前,往往会用逆境严峻地考验你,看看你的耐力与勇气是否足够”。

李嘉诚14岁就因父亲早故辍学打工,当过茶楼堂仔、钟表店学徒、推销员;霍英东当过铲煤工、打铁工、风炮工、机场苦力,大半生都被港英政府掣肘、封杀;何鸿燊投得赌牌,澳门恶势力抛出“八大条”,条条要置何鸿粲于死地;王永庆开砖厂失败,做木材生意更血本无归……

面对绝境时,这些人都没有绝望,所以他们成了富人。富人就是这样炼成的!他们永远不停地奋斗着、努力着创造机会。对于富人而言,碰到的每一件小事,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机会,所以他们永远不会绝望。

只有穷人才总是怨上天不给自己机会,才总是绝望于现状。怨天尤人其实是一种懦弱,更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掩盖了自己不能面对的现实,留下了将来可能重蹈覆辙的隐患。

其实,冷静地对待挫折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境界。在这个世界上最难以战胜的敌人其实就是自己,如果一个人已经到了只剩下自己这一个对手时,实际上他已经是天下无敌了。

英国首相丘吉尔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位著名的演讲家。他十分推崇面对逆境坚持不懈的精神。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次演讲是在一所大学的结业典礼上,演讲的全过程大概持续了20分钟,但是在那20分钟内,他只讲了两句话,而且都是相同的:坚持到底,永不放弃!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困境即是赐予一个障碍,就是一个新的已知条件,只要你愿意,任何一个障碍,都会成为一个超越自我的契机。

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三只青蛙掉进了鲜奶桶中,第一只青蛙说:“这是神的意志。”于是盘起后腿,一动不动,静静地等待着。第二只青蛙说:“这桶太深,没有希望出去了。”于是绝望地慢慢死去。第三只青蛙说:“糟糕,怎么掉到鲜奶桶里了,但我的后腿只要还能动,我就要奋力往上跳。”这只青蛙一边划一边跳,慢慢地,青蛙的后腿碰到了硬硬的东西,于是他奋力一跃,出了奶桶。原来,鲜奶在他的搅拌下渐渐变成了奶油。

第一只青蛙相信宿命,第二只青蛙充满绝望,第三只青蛙坚守信念,充满希望,它便是成功者的写照。成功者顽强而坚韧的精神意志和挑战风险、永不气馁的进取意识,恰恰构成了其获得成功的又一重要精神底蕴,从而使他们在充满竞争的世界舞台上纵横捭阉、卓尔不群。成功者不但敢于冒险,更能于逆境当中从容镇定,充满自信。他们不怕风险,更善于在风险中施展自己的智慧和生存技巧。他们面对失败,决不气馁,而是汲取教训,重新再来。

人生就是一种挣扎与奋斗,那些受过一次打击就一蹶不振的人才是十足的失败者,而只要敢于从失败中重新认识自己,汲取经验和教训,就可以达到新的起点,最终就会取得成功。我们周围充满着困难与障碍,也充满着希望与绝望,我们要做的就是坚定信念,培植希望。

5.失败不是倒下的借口

失败不是倒下的借口,不是放弃的理由;失败只是还没有成功,不是不能成功;失败是一种心态和感觉,而不是现实;失败只是一种痛苦的体验和教训的累积,它往往可以指引我们换个方式或方向再去努力。

一位成功人士的可敬之处,并不是他犯的错误相对较少,而是在每次失败后都能站起来。因为失败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再信心十足的站起来,能不能站起来实际上才是成功与失败真正的界线。

其实,失败也是很有意义的,它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宝贵的经验,可以将我们的意志磨炼得更坚强,使我们更好地成长起来。因此,在做事的过程中,我们要有一种“不怕栽跟头”的精神。

所以,当遭遇失败的时候,不要一味地怨天尤人,应积极地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寻找失败的原因。

失败的原因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种:一是此路不通,需要你另辟蹊径;二是某处出现故障,你应该想办法解决;三是离成功还差一两步,你需要继续探索下去。找到了失败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我们就能尽早地实现心中的目标。

从理论上讲,每个人成功的几率都是相同的。但事实并非如此,能够取得巨大成功的毕竟是少数人。原因就在于人们对待挫折的态度不同。

害怕失败的人,最突出的特点是,一遇到困难就畏缩不前,六神无主。而成功者恰好与之相反,他们敢于迎难而上,敢于从各个方面与困难进行较量。因此,成功者的人生字典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时刻都在努力,平时如此,遇到困难时更是如此!

如果没有人失败,将没有人会去尝试新的、革命性的或是与众不同的东西。勇于冒险,不断尝试的最后结果可能徒劳无功,意味着耗费时间与心力证实某个提案是无用的,然而这种渴求进步的态度与决心,能确保组织的长期生存。

一家电脑公司的总裁对员工说:“我们都是发明家,需要在他人尚未涉足的领域搞科研。因此,我们将会产生许多错误。在这里,我给你们的劝告是:可以犯错,但要尽快让错误结束。”

一家尖端科技公司某部门经理,在询问副总工程师新产品的市场成功率情况之后,得到的答案是“大约50%”。这位经理回答说:“太高了,最好设定在30%,否则我们将因为太保守而不敢放手去做。”

IBM的创始人汤玛斯·华生曾说:“多次失败后更易取得成功。”

在奋斗过程中,人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败。这常常使人产生或轻或重的失落感。这是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有人称之为“心理停滞状态”。这种状态,有时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甚至不可挽回的后果,而这种后果,本来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有一次,日本一家著名企业公开招聘高级管理人才,招聘期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个学习成绩优异,对未来充满自信的大学毕业生,因为未被企业录用而自杀身亡。

招聘活动两天后结束,当企业负责人查询电脑整理资料时意外地发现,那个自杀的应聘者其实是成绩最好的,只是由于电脑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失误,才致使他未被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