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求人不如求己
47662700000014

第14章 自强者自立——遇事不求人,首先要自强(4)

哈特葛伦在年轻时曾是一名挖沙工人,长年累月的劳作使他萌发了必须要成就自己的人生事业的欲望——成为研究南非树蛙的专家。按照哈特葛伦所受的教育,本来他不具备这方面的才能,但他从1969年开始,就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了研究的专项上,他每天都收集150个标本,共作了大约300万字的笔记,终于找到了南非树蛙的生活规律,并从这些蛙类身上提取了世界上极为罕见的一种能预防皮肤伤病的药物,从而一举成名,获得了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并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哈特葛伦曾经问过一位年轻人是否了解南非树蛙,年轻人坦白地说:不知道。博士诚恳地说:“如果你想知道,你可以每天花五分钟的时间阅读相关资料,这样,5年内你就会成为最懂南非树蛙的人,会成为这一领域中最具权威的人。”

年轻人当时未置可否,但他后来却常常想起博士的这番话,觉得这番话真的道出了许多人生哲理。这位年轻人开始像博士一样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专项上,最后终于获得了成功。你也许知道他的名字,他是一个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叫做伍迪·艾伦。

无独有偶,十八世纪的伦敦有一位青年,希望成为一个作家,但样样事看来都好像同他作对。他仅读了四年书,他的父亲因为不能付债,被捕入狱。这位青年饱尝饥饿的痛苦,最后,他找到一份工作,在一间老鼠肆行的货房中黏贴黑油瓶上的签条。夜里他睡在一间惨淡的顶室中,同两个来自伦敦贫民窟的肮脏顽童住在一起。他对于他的写作的能力缺乏信心,只是在深寂的夜里偷偷地出去,将他的第一篇稿件付邮,以免人家嘲笑他。最后,伟大的一天来了,有一篇被接受了。实际上他没有得到一先令的报酬,但一位编辑称赞了他。他非常兴奋,以致在街上无目的地游荡,泪流满面。你或许也己听说过那个孩子,他的名字叫狄更斯。

在个世界上,没有别的东西可以替代坚韧和耐心,教育不能替代,父辈的遗产和众人的垂青也不能替代,而命运则更不能替代。一句话,秉性坚韧,是做人的特征之一。要想获得巨大的事业成就,可以没有其他卓越品质的辅助,但绝不能没有忍耐这种可贵的品德。

8.自强者懂得时间管理

针对时间管理,有人问:“时间不是一分一秒地走掉了吗,还怎么管理?”的确,时间是不等人的,没有人能“控制”时间,所谓的时间管理,正确的定义应该是“自我管理”。控制了自己,把时间用在应当用的地方,你就“控制”了时间。

天下没有什么秘诀或大师可以教会人控制时间,真正需要控制的只有自己。那些口里经常喊“忙”的人,就是失落“心”的人,因为,“忙”字拆开来,就是“心亡”。有心的人,永远不会喊忙,他的生活方向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要管理时间,就需要先管理自我,发掘自己浪费时间的毛病,才能对症下药。根据调查研究,一般人最容易犯的毛病,包括拖延、能力低下、缺乏计划、沟通不良、授权不当、犹豫不决、缺乏远见与无法贯彻始终等等。换句话说,大多数浪费时间的毛病都是自找的。

很多人希望面面俱到,于是拼命把过多的责任加在自己身上,结果发现自己能力不足,从而产生挫折、丧失信心。专家建议,确立态度,再排定先后顺序,订出远期和近期目标,是时间管理的必要步骤。这个原则,大至拟定人生方向,小至每天、每月、每年的行事日程,都应谨守。譬如,你发觉自己一天精力最旺盛的时候是在上午,就应把最重要的事排在这段时间内处理。一天中精力最差的时段,如果是在下午五六点,那就去做些无关紧要的事。

有句话说得好:“有效的时间管理,就是一种追求改变和学习的过程。”时间是公平的,不管是谁,一个人一天永远只有24小时,强者可以过得很从容,弱者却会把自己弄得凌乱不堪,“没有时间”绝对不是借口,那是你自己的选择。

事实上,如果时间运用合理,还可以忙里偷闲。一个人要知进能退,要懂得拒绝,有些事情是不是值得为它去拼命?如果不值得,干脆就放掉,另起炉灶。如果遇到一些一个人处理不了的事,自己没办法解决,就去寻求外援,集思广益,找别人一起分担。

我们常常听到很多人抱怨“很忙”、“没有时间娱乐”、或者是“已经好几年没有看电影”,这样抱怨的人犯了一个最大的毛病:太强调自己的重要性,认为自己是不可取代的。事实上有很多时候,不是他真的没时间,而是自己放不开。这种人总是口口声声说“等我有时间”、“等我有空”……结果他一辈子都没等到时间,一辈子都没享受到生命。

如果你时间安排得好,你就可以去听音乐会、看表演、做自己想做的事。时间管理的第一个原则是:对每一件事都尊重,包括对休闲的尊重。心情是可以创造的,时间是可以掌握的,善于安排的人,永远不会喊“忙”,因为他知道自己要什么和不要什么。

有人通过对百年来活跃于世界实业界的人士进行调查发现,这些人成功的关键在于,他们都善于利用闲暇时间去学习。

什么是闲暇时间呢?一般地说,闲暇时间就是可以供人们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业余时间,也有人称之为“八小时之外”。但是,严格地说,真正的闲暇时间应该排除用于家务、饮食等方面的时间,即完全可供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

自由,是闲暇时间的一个特点。一般来说工作时间不能自由支配,工作时间的流向是基本确定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限制性,例如在工作时间里,务工的不能从医,从医的也不能务工。然而,闲暇时间却截然不同,它没有强行规定人们的去向,自由度很大,基本上可以凭自己的兴趣加以选择。在闲暇时间中,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可以去充分从事能够反映自我个性的有价值、有意义的活动。

希腊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喜欢在闲暇时间捕捉蝴蝶和甲虫,他利用闲暇时间积累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批昆虫标本。成为第一个昆虫分类学家。达尔文从小就对打猎、旅行、搜集生物标本有着浓厚的兴趣,上大学时他就利用闲暇时间广泛采集植物、昆虫和动物标本,后来业余爱好发展成为专长,成了举世闻名的生物学家。在近、现代自然科学领域做出了奠基性贡献的第一批科学家,有许多都不早以研究自然科学为职业的人。如达·芬奇是弗朗西斯一世的大臣;天体力学和现代实验光学的奠基人刻卜勒的正式职业是编辑;现代生理学的奠基人哈维的职业是医生;现代实验磁学的奠基人基尔伯特是御医;创立解析几何的笛卡尔是军官;与牛顿同时发明了微积分的莱布尼兹是外交官……

善于利用闲暇时间,就要确立闲暇时间是一笔宝贵财富的观念。当代著名的法国未来学家贝尔特朗·德·菇维涅里指出,在未来的社会中,人感到最主要的不是能用于买到一切的钱,也不是商品,而是业余时间——这种时间可给人以知识文化。

有人算了一笔账,虽然对于正在工作和学习的人来说,在一天里闲暇时间几乎等同于工作时间,但从一生来看,闲暇时间却几乎相当于四倍的工作时间。闲暇时间是有志者实现志向的大好时光,是创业者艰苦创业的良时美辰。另外,在闲暇时间里,人们的体力和脑力得到了补偿,家庭关系更加和睦,社会交往不断扩大,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进一步融洽;在闲暇时间里通过开辟“第二职业”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发展;通过业余学习和高尚的娱乐,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得到改善和提高,人格得到充分的修养和完善。对脑力劳动者来说,闲暇时间有时比冥思苦想更能促进思想上的突破,它能激发人的心理潜力,使大脑皮层在几十年里收藏的各种材料、经验一一沟通,产生新的思想闪光。如果只把“八小时以内”看作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天,而把闲暇时间只当做这三分之一时间的附属品,怎么能指望享受一天快乐的生活呢?又怎么能指望取得人生的更大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