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中国新股民看盘篇
47662500000038

第38章 阻击上港集团之战例(4)

根据公告,共计有169861897股换钱,占流通盘近32%,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上海外轮理货有限公司与上海起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上港集团关联方,两公司已事先出具承诺,自愿行使现金选择权。据统计,外轮理货和起帆科技分别持有上港集箱646万股和637.79万股,故本次有效申报中,实际主动申报的股份约为1.57亿股。其有效申报在有权申报股份中的比例在30%左右,可见大部分投资者对上港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并仍然愿意持有股份用以换取上港集团的股份。按照换股价格16.5元计算,有效申报后第三方共需支付现金约28.03亿元。

按照最大承诺,招商证券可以换股的最大金额为15.3亿元,按16.5元价计算,约可换9272万股,考虑到其他因素,最终可能没有这么多,但招商证券成为最大流通股东已是定局,且持有锁定期为一年。

事实上,不少原先申报了现金选择权的投资者开始“反悔”并撤单。10月9日,节后第一个交易日同时也是上港现金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其申报数量和撤单数量上蹿下跳,不寻常的变化透露了投资者的这一心态。可是,想到撤单并敢于撤单的一定不是散户朋友。

从上港半年报前十大股东中可以统计出:前十大机构持有上港集箱流通股超1亿股,假如是机构全部抛出,那么留下的全部是散户。我们一直在关注上港每天的换现金情况,如果是机构换现金,它会很无聊地几万股几万股来换吗?不会的,比如新加坡投资持有1784万股,就会一次性地全部换现金,从实时流量图上就可以反映出来。但是,在整个换现金期间,根据捕捉到的成交信息,最大的一笔是9月29日,大约716万股,不知是外轮还是起帆?当然,也可能是其他机构。但持续的大抛单并没有出现,因此,可以断定,机构,至少大部分机构选择了换股,而不是现金。

而散户,在这场大博弈中,再次痛失先手。

后面的故事,已经不需要假设,从长达三个月的狠压手段来看,机构的手法已越加凶狠,根本不会留给“自以为聪明”先出一步的散户再次低价进入的机会。同时,从招商银行的H股高价发行成功,说明高层已在注重国内股市定价权,工商银行的A股价高于H股价,也是一个尝试。那么,上港集团发行H股的定价会是多少呢?会不会也在8元以上?当初,谁又敢想到招商银行H股的发行价会那么高?事实上,无论从质地还是成长潜力,上港集团都远远超过招商银行。

实际上,对于上港集团吸收合并上港集箱,市场人士曾预期选择现金对价的股份数量会较大。多家券商的行业分析师此前曾给出投资建议,认为换取现金是短期较好的选择,理由是上港集团发行市盈率高于目前A股其他港口股和H股港口股,预计整体上市后股价涨幅有限。但现在的结果表明,在不看好上港一边倒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反向运行的结果。

2006年10月19日上港集团一纸公告:上港集团已通过上交所上市申请,下周将在上交所挂牌上市。这则消息,彻底粉碎了“上港集团终止上市”的传言。关于上港集团的争议,源自今年一季度国内基金集体撤出而QFII大举进入,随即上港集团宣布整体上市,造成二级市场上股价狂涨,让国内基金完全失去进入的机会,为了抢夺筹码,不少分析师盯住上港集团28倍发行市盈率大做文章,但着眼点都是“短线”,从中长线角度分析,谁也不敢对上港集团说出半个“不”字。

散户在股市中总是骑不到黑马,实际上港集团就是一匹黑马,在机构疯狂的打压下,很多散户在最后时间选择了退出,将良好机会拱手让给了机构。

本文资料全部来自公开媒体,笔者只是略作整理,目地是想让大家看清机构操作的手法,了解绩优股的价值:第一亮点:上海港是全球第一大港,上港集团是上海港唯一的公共码头经营商。2005年,上海港排名全球第一大港口,第三大集装箱港口。上港集团是国内最大的港口集团,上海港唯一的公共码头经营商,业务包括集装箱、散杂货、港口物流和港口服务四大类,几乎涵盖了和港口有关的所有门类。上港集团更是国内和全球唯一的整体港口上市企业,题材独特。第二亮点:有持续的盈利能力。集装箱业务是公司的核心业务,未来的主要利润增长点。集装箱业务是公司最主要的业务,占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比重分别为40%和55%。洋山港全部建成后,公司集装箱吞吐能力将达到3500万TEU,比2005年增长75%。洋山港也使上海拥有了15米深水码头,可以接纳第五、第六代集装箱。为了充分利用港口的吞吐能力和水深条件,公司启动了长江战略和东北亚战略,把广阔的内陆地区发展成为洋山港的喂给港,并争取成为东北亚地区的航运枢纽港。

港口服务业务与集装箱吞吐量同步增长。港口服务是公司的第二大收入来源。港口服务业务的增长前景与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长密切相关。只要集装箱业务能保持健康增长,港口服务也将伴随集装箱同步增长。

散杂货业务吞吐量增长率稳定在5%~10%。上港集团经营的散杂货业务毛利率较高,货源稳定。预计未来吞吐量将保持5%~10%的增长速度。2007年以后,随着黄浦江沿岸老码头的搬迁,罗泾码头的投入使用,散杂货业务的毛利率将有所下降。

港口物流业务是公司未来的整合重点。上港集团拥有与港口物流业务相关的资产共价值40亿元,但布局分散、重复建设、效益不佳,是占主营业务利润比重最低的业务。上港集团计划在明年年初组建上港集团物流公司,整合内部资源,把港口物流业务培育成公司的第二大利润来源。未来五年资本支出100亿元。未来五年,上港集团的资本性支出主要包括洋山港建设、投资长江流域和国外码头,以及建设外高桥六期等三个方面。公司将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和间接融资解决。公司表示,未来即使增发新股,融资规模也不会很大,并且发行价格不会低于3.67元/股。第三大亮点: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我国“黄金海岸”和“黄金水道”交汇点的独特地理位置、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持续高速增长的经济腹地支持,以及即将发展成为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增长潜力。因此,在长江战略和东北亚战略作用下,上港集团的地位短时间内无人可比。

第四大亮点:投资者首选的养老股。港口行业的重要地位、整体上市增加优质资产、发展成国际第一大集装箱港口的潜力,以及十年甚至二十年内的无可替代性,相信这些能使上港集团为投资者提供“养老金”。凯基证券王晓丹认为集团整体上市后,其长期获利能力得到有效保证。

国信证券交通运输行业首席分析师唐建华认为,鉴于招商局国际为控股型港口公司,而上港集团直接经营港口业务,属纯正的港口蓝筹和第一家整体上市的港口股,2010年上海港有望成为国际上最大的航运中心,在世界范围具有稀缺性,十年甚至二十年内无替代性,上海港旗下的集装箱码头大都处于成长期,并且已经网络化、信息化了,作为现代物流业、高级服务业的典型代表,应享受一定估值溢价。

国都证券研究员孙志敏同样对上海港的潜力看好,他指出,集团公司今年集装箱吞吐量可能增长15%~18%,达到2100万TEU。上海港的崛起代表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因此行业地位独特。未来发展潜力巨大,预计将在2009或2010年超越目前集装箱吞吐排名世界第一的新加坡港,而成为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