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中国新股民看盘篇
47662500000030

第30章 看盘要了解股市投资主力(2)

§§§第四节保险资金和社保资金重仓保险资金:目前中国保险业总资产已超过1.6万亿元,而据中国保监会的预计,到2010年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将达4万亿元左右。保险资金投资范围近年持续扩展,可投资基金、股票、债券、基础设施建设。

社保资金:2006年,社保基金可用于再投资的境内资金约410亿元。投资于股市的资金在100亿元左右,据估计,到2010年,全国社保资金的规模可达2000亿美元,因此,社保资金将成为股市的主要长线主力机构。社保机构总览(至2007年3月30日)全国社保基金零零一组合

全国社保基金零零二组合

全国社保基金一零一组合

全国社保基金一零二组合

全国社保基金一零三组合

全国社保基金一零四组合

全国社保基金一零五组合

全国社保基金一零六组合

全国社保基金一零七组合

全国社保基金一零八组合

全国社保基金一零九组合

全国社保基金一一零组合

全国社保基金一一一组合

全国社保基金一一二组合

全国社保基金五零一组合

全国社保基金六零一组合

全国社保基金六零二组合

全国社保基金六零三组合

§§§第五节私募基金

中文“私募基金”一词,在国外一些国家的法典和英文大词典中并没有相应的词。私募(privateplacement)是相对于公募(publicoffering)而言,是就证券发行方法之差异,以是否向社会不特定公众发行或公开发行证券的区别,界定为公募和私募,或公募证券和私募证券。基金(fund),作为一种专家管理的集合投资制度,在国外,从不同视角分类,有几十种的基金称谓,如按组织形式划分,有契约型基金、公司型基金;按设立方式划分,有封闭型基金、开放型基金;按投资对象划分,有股票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期权基金、房地产基金等等;另从其他角度划分,有成长型基金、离岸基金、雨伞基金、基金的基金等等。但翻遍这些基金名称,把“私募”和“基金”合为一体的官方文件的“私募基金”(privatelyofferedfund)英文一词,却未发现。相对于公募基金而言,私募基金是通过非公开的方式向特定投资者、机构与个人募集资金,按投资方和管理方协商回报进行投资理财的基金产品。

根据不同的标准,私募基金有多种分类方法。市场通常是以投资对象进行划分。从国际经验来看,现行私募基金的投资对象非常广泛。以美、英两国为例,其私募基金的投资对象包括了股票、债券、期货、期权、认股权证、外汇、黄金白银、房地产、信息软件产业以及中小企业风险创业投资等;投资范围从货币市场到资本市场再到高科技市场,从现货市场到期货市场,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等一切有投资机会的领域。具体来讲,可以分为证券投资私募基金、产业私募基金和风险私募基金等三类。

证券投资私募基金,顾名思义,是以投资证券及其他金融衍生工具为主的基金,量子基金、老虎基金、美洲豹基金等对冲基金即为典型代表。这类基金基本上由管理人自行设计投资策略,发起设立为开放式私募基金。它可以根据投资人的要求,结合市场的发展态势,适时调整投资组合和转换投资理念,投资者可按基金净值赎回。它的优点是可以根据投资人的要求量体裁衣,资金较为集中,投资管理过程简单,能够大量采用财务杠杆和各种形式进行投资,收益率比较高。当前,在我国证券市场如此火爆的情形下,人们更为关注的就是证券投资私募基金。

产业私募基金以投资产业为主。由于基金管理者对某些特定行业如信息产业、新材料行业等有深入的了解和广泛的人脉关系,他可以采取有限合伙制形式发起设立产业类私募基金。管理人只是象征性支出少量资金,绝大部分由募集而来。管理人在获得较大投资收益的同时,亦需承担无限责任。这类基金一般有7~9年的封闭期,期满时一次性结算。

风险私募基金的投资对象主要是那些处于创业期、成长期的中小高科技企业权益,以分享中小高科技企业高速成长带来的高收益。其特点是投资回收周期长、高收益、高风险。

目前,我国证券投资私募基金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官方背景的合法私募基金,主要包括: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信托投资公司的信托投资计划和管理自有资金的投资公司;另一类是没有官方背景,民间的非合法私募基金。这类私募基金通常以委托理财的形式为投资者提供集合理财服务,其业务的合法性不明确。

比较出名的阳光私募,最资深的是华宝信托推出的点金、聚宝信托投资系列组合,“深国投·万利富达”,“深国投·尚诚”,“深国投·明达3期”,“深国投·景林丰收”。其中,“深国投·尚诚”的主导者正是在如日中天之时从博时基金投资总监位置上自动退出的肖华。深圳市赤子之心管理的平安·PUREHEART中国成长二期,2月28日成立时信托资金量为2.04亿,居同期私募基金规模之首;赤子之心赵丹阳出身于国泰君安、天马投资康晓阳曾长期担任君安证券资产管理部负责人,其团队中的刘虹俊曾担任摩根士丹利高级副总裁、美林证券投资副总裁。平安·晓扬中国机会二期信托资金量为1亿,管理者是深圳市晓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晓扬投资管理公司背后是杨骏———上世纪90年代风云一时的君安证券总裁;还有平安·利丰新股申购、平安·东方港湾、平安·正大一期和平安·德丰等4只私募。民间投资高手林园主导的林园投资、亿龙中国二期、赤子之心(中国)二期和睿信投资。

对这些著名的阳光私募基金,股民应该尽可能地记住它们的名字,一旦在十大股东中出现,对该股则要高度关注。

至于更多的大量的灰色私募,主要是以个人理财工作室的形式存在,它们大部分挂靠在券商营业部内,行事单调,一般只通过朋友介绍作熟客理财,比较著名的有深圳红岭路、振华路、招商路等营业部为名称的代表力量,在2006年的牛市中,江浙一带的私募也正在壮大,据估算,我国现在的私募基金规模在8000亿元左右。

正是由于大量机构的产生,我们在股市投资中,就要高度关注机构操盘手法的变化,不能再用旧的思路和眼光看问题,而是要抓住新时代机构投资者的特点,灵活运用,为自己的投资作引导。

最让股民关注的一个现象,就是2006年以来,随着投资基金、QFII基金为首的机构实力迅速壮大,股市已由庄股时代过渡为机构时代,这些“正规军”操盘手法明显有别于以往的庄家,大家耳熟能详的庄家炒作四步曲:吸筹、震仓、拉升、派发已不适应目前的市场。在主力已经变招的情况下,投资者也应“敌变我变”,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首先,从投资品种上看,这些新主力属于“明庄”,资金量大,具有严密的风险防范措施和内控制度,不太可能选择流动性差的小盘股、基本面差的绩差股,而更主要是从行业龙头股、业绩优良的大盘股、正处在景气回升的周期类个股上选择,从2006年主力的主打品种宝钢股份、山东铝业、中国石化等股也可看出,盘大、绩优是被新主力相中的必要条件。

其次,从资金的集中程度看,新主力基本采取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方式。从基金的持仓可以看出,基金的持仓集中度大为提高,不少基金将“宝”押在十大重仓股上,这导致两市的股价结构调整越来越激烈,上升的个股与下跌的个股比例由“二八现象”变成“一九现象”,受到新主力关照的个股强者恒强,一路攀升,而未受到主力关照的个股弱者恒弱,阴跌不止。再次,在对个股的控制程度上,新主力并不谋求对个股进行控盘,而是由众多主力合力进行推高。类似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之类的大盘股,没有哪家机构能够控盘,但股价仍能攀升不止,原因在于此类个股获得众多机构的认同,这使得“众人拾柴火焰高”,同时,股价波动也将更为激烈。而传统的庄股基本都是由一两个大庄控盘,容易出现独立行情。

最后,“吸筹、震仓、拉升、派发”的四步曲已不太适合新主力的操作。在吸筹阶段不同的主力进场的成本是不一样的。在拉升阶段庄家常会有意识进行清洗浮筹,但新主力并不惧怕人跟风,只要其认为股价未偏离价值,有可能一路做多,如2006年的武钢股份、山东铝业、宝钢股份等,几乎是马不停蹄地攀升,明显有别于以往的庄家拉升手法。在出货阶段,传统的庄股,一旦升至高位主力出货,可能走向长期下跌,很长的时间内不会再有人碰。新主力介入的个股,则可能出现几种情况:1.只要价格严重偏离其内在价值,原主力机构一般不会急于兑现利润,而有可能采取长线持股的策略;

2.主力机构可能采取波段操作的策略,在高位兑现部分利润,而等到股价跌至相对低位又重新进场;如QFII在宝钢上就是明显的波段操作,2006年一季度重仓,二季度减仓,到四季度又是重仓。到2007年一季度,它们又退出了前十大股东,大幅减仓。

3.对同一只个股,有可能出现某个主力退场之后新的主力重新建仓的现象,如2007年初大幅上升的汽车板块,部分主力兑现利润后并未导致股价大幅下跌,这有可能是原来的主力重新进场,也有可能是新主力看好其发展前景再度建仓。庄股时代庄家炒一个扔一个、猴子掰玉米式的炒作方法已经不再流行。

§§§第六节庄股和机构投资者

过去庄股的周期短的一年半载,长的三年五载,往往以题材为主导,以高位套住其他投资者为目的。现在的情况改变了,我们看到机构对股票的选择是以公司内在的价值和行业成长性、公司垄断性等为依据,二级市场股价走势虽然还有过去的影子,但对“未来的透支”不是那么严重,稍过即纠。许多机构的操作往往是从股票即期价值出发,自觉通过市场修正股票“价值曲线”和“价格曲线”的偏离度,股价总体上是合理的,筹码总体上往往是长期锁定的。

在机构规模不断扩张的情况下,那些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中具有统治地位、具有某种垄断性、具有持续成长性的公司,是谁也不愿放手的。符合这样条件的公司并不多,现在基本上都被机构集体把持了。我们知道在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中,像这样的公司,大机构往往是长期持有的,除非是公司的基本面发生真正的逆转,他们对这样的公司往往是只进不出的。

机构时代另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众多机构坐庄股票后———其实以成为某公司股东后更合适———他们的运作模式和过去坐庄完全不同,过去往往是庄家和上市公司相互勾结,以假业绩、假重组、假题材,来达到资金运作的最经济的快模式;而现在机构更多地是关注公司的生产经营和产品市场变化,往往他们参与到公司的监管和决策层面,他们所期望得到的是公司业绩的稳定增长和分红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