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大拐点:站在中国大牛市的新起点上
47655500000018

第18章 重归价值之路(2)

在资本市场各项立法工作中,基金法草案的修订颁布历时4年,也见证了国内基金业的发展变化。正是在2003年,国内基金规模出现大幅增长。当年开放式基金规模超过封闭式基金,基金品种从原有的准股票基金扩大到债券基金、指数型基金,并出现众多的系列基金。当年开业的基金公司超过30家,证券投资基金资产净值超过1500亿元,占国内A股市场流通市值一成多。在证券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转变投资理念影响下,国内证券市场理性投资的风气正在形成,使得一批业绩良好的大公司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以往狂热的市场投机行为逐步受到抑制。

“经过两年调整,我们已经度过了最痛苦的阶段”,这代表许多人的观点。

2003年上半年,伊拉克战争、“非典”疫情成为左右中国股市的两大因素。航空旅游等相关上市公司遭受重击,接近70%的股票仍然运行在下跌趋势之中。与此同时,部分保险资金却悄然进入股市,社保基金进入二级市场,住房公积金、企业年金等的入市方式也在积极研究之中。以QFII、社保基金、开放式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也将目光集中于成长性持续能力较强的大盘蓝筹股、资源类个股、制造类个股。股票价格向其真实价值回归的同时,对于价值的评判标准也发生了变化。许多人认为,规模庞大的保守型社保类资金入市本身就是市场投资理念告别“短频快”趋向务实的代表。

作为先行指标,深证B股绝对是跨2002-2003年年度中国主要股市收益率比较中表现最为突出的一支。尽管上半年深沪B股都曾步入一轮中级行情,但4月16日之后的分化尤其显着。其中,深证B股在11月6日再创两年多以来的新高。截至12月31日,深沪B股收益率分别为46.79%和-2.77%,深证B股一枝独秀。深证B股之所以回报率最高,是由于随着价值投资理念逐渐成为主流策略,深证B股基本面显着强于沪市,故而在核心资产板块行情中受益最高。此外,内地和香港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美元贬值而港币升值、QDII的预期以及深港资本流动相对方便,在推动香港股市、特别是H股指数节节上扬的同时,一并为深证B股带来刺激。与此同时,自2000年10月雷伊B股发行以来,深沪B股市场扩容大门就此关闭。年中,上工股份定向增发1亿B股打破了市场的沉寂,这是近3年来B股市场的首例融资。随着年末京东方增发B股方案得到新一届发审委的审核通过,投资者对B股在2004年的持续活跃充满期望。

被基金经理们普遍认同的价值投资在2003年揭开了大幕。在这12个月中,深沪两市从低到高,由基金重仓的大盘股票掀起一波波上涨行情,80%的股票价格下跌,其中有50%股票价格下跌20%以上。只有300家公司的股价上涨,但其中有近百只股票价格涨幅超过20%,部分基金重仓股甚至涨幅超过50%。以能源、原材料、汽车、港口等行业股票为主的上涨板块俨然代替了过去几年以庄股、ST类股票以及没有业绩支撑、且价值被高估的小盘股。“坐庄”投机炒作正被基金共同买入持有所替代。透过投资理念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看到国内证券市场国际化步伐的加快。除2003年首批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发行基金产品外,QFII为代表的外资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加快了国外成熟市场价值投资理念的引进。研究行业景气度、投资低市盈率、高成长公司已经逐渐成为2003年投资理念的主流。

随着价值投资理念进一步深化,以汽车、银行、电力、石化、钢铁为代表的5大行业绩优概念股却备受关注,走出了一波波澜壮阔的行情。市场分析认为,股价结构截然不同的两种表现表明,务实的价值投资理念已经开始得到广大投资人认同。随着证券市场规范化、国际化、市场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新政府对经济监管力度加大,2003年一大批投机“庄股”价格轮番急速下跌,许多庄股资金链相继断裂。短期炒作神话破灭使更多投资者转向蓝筹股。

较之过去市场参与者脆弱敏感的短线投机心理而言,目前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对市场长期趋势转而乐观,并预期来年将有更好表现。另一方面,投资者以更理性的态度对待市场,外在因素对市场带来恐慌的可能越来越小,股票走势也越来越多的反映公司投资价值。专家认为,当前市场正处于对过去10多年的回顾和修正中。在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这是一个不可跨越的调整期。证券市场环境明显转暖,宏观经济的持续走好,新老政府顺利交接,使投资者相信中国正在步入新的一轮景气周期。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日前在“2004年投资策略研讨会”上,向来自基金、保险、信托、上市公司、各类投资公司和海外金融机构的150余位机构投资者代表抛出了自己的观点:2004年的股市将彻底摆脱熊市局面,全面进入“大蓝筹时代”。所谓“大蓝筹时代”是指股市处于投资行业龙头、大市值蓝筹公司的价值投资时代。具体而言,在股价结构性调整加快的背景下,在把握行业景气周期的基础上,选择具有行业龙头地位、大市值蓝筹公司进行投资的收益,将获得超越市场平均水平。

在消费的升级、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世界工厂“这三大动力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一轮景气周期。对“弱势美元”和“温和通胀”的格局的预期,国内基础原材料的价格将从“弱势美元”的格局中获益。由于不同行业对经济周期的敏感性不同,不同行业的市场表现会存在时间上的差异,按照一般的经济周期规律,最先启动的行业是周期性消费品行业,主要是住宅和轿车;然后是电子信息、机械设备等投资品,以及交通运输业。在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时,能源、基础原材料等开始供不应求,价格上涨,这类行业的增长一般会延续至整个经济扩张期的结束。

国资改革也带来了中国前所未有并购机遇。根据国资管理体制改革计划,国家直接拥有的企业将在目前的9000多家中保留1200家左右,并将培育30至50家左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对189家中央企业进行改制,实现股权的多元化,其中钢铁、电力、汽车三大领域将成为产权多元化改革的重点。目前,利用资本市场并购重组国有资产的方式有两类,一类是转让国有股权、利用存量国有资产进行合资等。已经上市的国有企业,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以及国有经济和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条件下,可以转让国有股权,引进战略投资者重组上市公司,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具体运作程序可以通过“包装整合——大型化——股权转让——多元化——引入竞争——国际化”来进行;另一类是借壳上市,一些具有竞争优势和良好资产质量的国有企业可以通过收购上市公司的股权借壳上市,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数据显示,从各行业上市公司的状况来看,石油化工、金属非金属、交通运输仓储、水电煤气、信息技术、机械设备行业上市公司的国有股规模居于前列,而石油化工、金属非金属、采掘、信息技术、交通运输仓储、水电煤气、造纸、印刷等行业的国有股占本行业总股本的比例较高,这表明国家对这些行业的控制程度较高。预计在未来国有股通过重组、购并等方式减持的过程中,金属非金属、水电煤气、信息技术、交通运输仓储、造纸印刷等竞争性行业的减持活动将率先推进。

2003年年南钢股份的并购和TCL的换股上市等创新曾为投资者创造了一些投资机会。未来投资者可以把握的创新机会主要有国有股减持、TCL模式复制、新的投资品种和创新工具推出等。首先是国有股减持试点。如果2004年确立减持原则并进行减持试点,则极有可能提前引发整个市场行情,一旦市场出现反转,在中国新兴证券市场周围囤聚的大量缺乏投资机会的资金将不断涌入,从而引发新一轮行情。其次是关注有可能复制“TCL模式”的公司。TCL集团通过合并TCL股份公司而实现整体上市的方案是国内股市具有开拓性的创新,而这种一举多赢的模式明年有可能被其它上市公司借鉴。第三是新的投资品种和创新工具的推出。此外还值得关注的是交易所交易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将给投资者带来新的投资途径。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内生动力的不断增强推动宏观经济持续稳健增长。目前国内轿车、商品房、电子通讯产品、旅游、再教育等新兴消费升级热点持续升温,机械、建材、电力、煤炭、原油等经济发展基础性行业出现显着的景气上升态势。

与此相对应,在价值投资理念引导下,行业景气度己经与股票二级市场走势密切相关。随着资金不断流向业绩明显提高的行业板块,没有良好价值和成长性支持的边缘化投资品种成为资金净流出的对象,其结果是直接导致了此类股票价格的持续下跌。很明显,价值投资理念己成为贯穿今年整个行情的主线,而这一点,未来几年只会强化。

现在可以肯定地说,在未来大牛市的行情中,汽车、钢铁、金融、石化、电力、有色金属6大板块将持续走强,被称作是行情的“6朵金花”。除此之外,以前曾经兴旺过的其它板块基本属于脉冲式或者超跌反弹式的边缘行情。这6朵金花成为行情的主要载体不是一个短期现象,而将是中国股市中长期反复存在的客观事实。出现类似情况有史为鉴。20世纪90年代中,以长虹、深发展领衔的绩优股行情,2000年以梅林、综艺、海虹领衔的科技股行情,级别之大时间之长,龙头股的累计涨幅,以及行情本身的曲折,都是当今行情的参照物。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有理由认为以长江电力、招商银行、中国石化等行情远没有结束。从二级市场技术面看,已深度介入的大资金根本没有出局迹象。

与历史上任何一次行情一样,新行情具有鲜明的主题:与历史上任何一次行情都不一样,新行情的主题带着蔚蓝色理性色彩。蓝筹是新行情的核心载体,价值投资将不再是空洞的口号。在投资者结构专业化和价格体系立体化的初期,投资目标扁平化几乎是必然的趋势,蓝筹股成为本土机构和QFII抢占市场未来战略主动权的共同选择。从这一点看,蓝筹股行情仍将方兴未艾。

主流资金介入的品种,并不是单纯的“蓝筹股”,它们更是价值投资品种。纵观2003年强势品种,可以看到铝、铅、锌、铜、钨、锡、钽、钛、铂、镍、黄金等各种有色金属股票,云天化、中国石化等石油化工行业股票,大众公用、盘江股份、上海能源、安源股份、长江电力等煤炭燃气电力股票,原水股份、南海发展、首创股份等水务股票,凡涨幅较大的全部都是上游产业股票。当然其中包含了众多蓝筹股,但是行情的丰富内涵并不是“蓝筹股”这个概念所能全部涵盖的。上游产业包括了重要资源和原材料采掘、供应业,在10余年的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它们从未受到主力资金的关照过。重要的基础产业如电力、邮电通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矿业、铁路运输、航空和港口等行业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但是对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重要性却无可替代。如果要保持经济的平衡发展和最终实现集约化发展,对资源、能源、原材料等领域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须予以重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