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非洲战场篇
47654700000017

第17章 浴血安齐奥(3)

刚被提升为第6军副军长的特拉斯科特,在此危急关头,表现出了异常的坚毅果敢,他坚决主张在德军倾尽全力却未能如愿取得突破的情况下,立即实施反击,来彻底摆脱被动挨打的困境,以扭转战局。他计划以英军第56步兵师师长坦普勒少将指挥该师第169旅,从立交桥左侧出击;美军第1装甲师师长哈蒙少将指挥第1装甲师和刚到达的美军第6摩托化师和第30步兵师,从右翼出击,以钳形攻势消灭进犯德军。就在盟军积极准备反击时,德军投入了最后预备队,再次组织猛攻,盟军死守阵地,顽强抵抗,很多人一直战斗到最后。海面上,盟军5艘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累计发射炮弹达2万发,与海滩上的地面火炮一起构成了令德军心惊胆战的死亡之网!就在立交桥下不足千米的开阔地上,布满了德军的尸体。

天黑后,德军还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盟军的防线尽管已是千疮百孔,却依然还没有崩溃。德军待夜幕降临后,照例发动了夜袭,盟军集中所有火炮以绵密火力严密封锁德军进攻的必经之路,德军付出惨重的代价,冲入盟军防线,短兵相接的鏖战随处可见,连西方军队不大常见的白刃肉搏战,也在很多地段上发生了。盟军清楚意识到,此时已经是生死系于一发的紧急关头,指挥官将厨师、司机等勤杂人员甚至连海滩上操纵吊车的工人都组织起来,投入战斗。德军也深知,这是取胜的最后时机,拼尽所有勇气和力量,也要作最后的奋力一击!战场上战斗之惨烈难以用语言形容。

2月19日拂晓,盟军官兵透过淡淡晨雾,惊讶地发现德军正在从遍布尸体的战场上后撤!正是盟军官兵一天一夜英勇卓绝的浴血奋战,使德军明白,他们即使投入了最后的预备队,耗尽了全部的勇气,拼光了所有的力量,依然无法突破盟军的防线,胜利终于与他们擦肩而过。在这次规模空前的攻势中,德军伤亡超过了3500人,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还是没有取得渴望已久的胜利。此后直至战役结束,德军再也没有到达过立交桥一线,而在安齐奥海滩,这片战前宁静祥和的土地上,残酷的战斗还将继续。

盟军随即乘胜出击,坦克引导步兵冲出阵地,德军刚从战斗中撤下来,正在整顿建制,组织力量,没有料想盟军会突施回马枪,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德部队顿时乱成一团,全线后退数公里,才勉强稳住阵脚。

4.漏网之“鱼”

2月29日,德军在希特勒的严令下投入4个师,以美3师防区为目标,再次发动攻击。此时特拉斯科特已接替卢卡斯就任美第6军军长一职,由于他一个多月来的卓越表现,深得广大官兵敬佩,再加之刚刚取得一场艰苦战斗的胜利,盟军的士气正高,而德军新败,又没有获得增援,士气低落,双方军队在心理上的这一差异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战斗发展,盟军轻松击退了德军的攻击。

3月2日,连日阴云低垂的天空终于放晴,几天来因恶劣天气而无法升空的盟军航空兵大举出动,全天出动飞机高达数百架次,对阵地前的德军进行了猛烈轰炸扫射,给德军造成了巨大伤亡,眼看已无取胜可能,德军终于放弃了最后努力。

自从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德军再也经不起集团军规模的部队损失,凯瑟林只得指挥第10、第14集团军不再抱有歼灭安齐奥盟军的幻想,转而采取守势,准备在意大利实施持久防御。而盟军方面,正集中全力准备即将于1944年6月发动的诺曼底登陆战役,地中海战区既不可能得到地面部队的加强,也不可能增添新的装备,所以在意大利战场,盟军不论在南部的“古斯塔夫”防线正面,还是在北部的安齐奥地区,也都处于防御状态。

1944年3月中旬,在“古斯塔夫”防线正面的盟军在500架飞机的支援下,对卡西诺山峰再次发动猛攻,战斗中盟军共发射各种口径炮弹19万发,投掷炸弹1000余吨,但德军凭险死守,盟军即便消耗如此巨量的弹药,仍再一次无功而返。

至此,意大利战场特别是安齐奥地区,激战终于沉寂下来,双方形成了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地战的对峙局面。但这种平静,只是表面现象,双方都在利用这段时间,重整部队,调配装备,加紧训练,准备再战。在“古斯塔夫”防线正面,盟军是16个师对德军6个师,安齐奥盟军是6个师对德军5个师。

春季来临后,随着诺曼底战役开始在即,盟军从战略上考虑,迫切需要意大利战场上的盟军采取积极行动,牵制吸引当面德军,以配合诺曼底战役。因此,盟军经过休整补充后,决定发动进攻,“古斯塔夫”防线正面盟军首先开始攻击,其中英军第8集团军以主力12个师进攻卡西诺山峰,美军第5集团军则沿海滨地区发展进攻,两路大军齐头并进,向北推进,以求与安齐奥部队会合。

5月11日深夜23时,英军第8集团军主力在300架飞机和2000门火炮的强大火力掩护下,对“古斯塔夫”防线发起了总攻,先是40分钟火力急袭,完全破坏了德军通讯系统,接着开始全线冲击。主攻卡西诺山峰的波兰军在安德森中将指挥下,以大无畏的英勇气概,前赴后继,攻势一浪接一浪,却仍无法突破德军防御。

然而,在两翼的美军和自由法国的攻击却取得了进展,分别击溃了当面的德军,尤其是法军,攻占了毛奥峰,打通了7号公路,并迂回到卡西诺山侧后的6号公路,严重威胁了防线上的德军,德军被迫撤退到丰迪,在那里德军有预先构筑的防御阵地,并得到了后备部队加强。但盟军继续发展攻势,德军坚守了7个月之久的“古斯塔夫”防线,终于被突破了!此时,凯瑟林再也不能象2月中旬那样,对“古斯塔夫”防线置之不理,立即从安齐奥抽调最具战斗力的第26装甲师前来增援。

5月13日,盟军终于攻占了“古斯塔夫”防线的核心要点——卡西诺峰,德军开始全线后退。盟军乘胜向通往安齐奥的七号公路推进。凯瑟林决定不惜代价阻止正面盟军与安齐奥盟军会合,因此投入全部预备队3个师中的2个师,在经过激烈战斗后,在利里河与萨科河汇流处稳定了防御,但盟军仍保持着对德军的巨大压力。

5月15日,英军第8集团军开始沿利里河谷进攻,眼看英军即将取得突破,凯瑟林不得不投入了预备队最后1个师。在海滨地区,美军和法军以优势兵力继续发展进攻,不仅深入德军第10集团军的侧翼,而且已威胁到了防御安齐奥盟军的第14集团军后方。而凯瑟林已经耗尽了所有预备队。很明显,如果安齐奥盟军再发起攻击,第14集团军就相当危险了,因为尽管双方都是5个师的建制,但盟军每个师是9个齐装满员的营,而德军每师仅6个营,人员和装备还由于连日战斗又没有及时补充,根本达不到编制数量。所以双方实际兵力几乎相差一倍,而且盟军还拥有绝对优势的技术装备和空中支援。

5月22日凌晨,安齐奥盟军也发动了进攻,英军第1师在500门火炮支援下率先向外冲击,作为佯攻。天亮后,盟军60架飞机赶来助战,猛轰德军阵地。美军第1装甲师、第3、第45步兵师随即向奇斯泰纳尔镇猛攻,尽管奇斯泰纳尔镇已成为废墟,但德军仍拼死顽抗,一天的激战,德军蒙受了惨重的伤亡,也给美军造成了巨大损失,美军仅坦克就损失100余辆,天黑前,盟军只推进到奇斯泰纳尔镇至罗马铁路沿线,进展十分缓慢。

同一时间里,英军第8集团军的攻击也未取得大的进展。倒是美军第5集团军所属的第11军越过了加里利亚诺河,前锋直指特拉切纳城,法军也开始向利里河和萨科河推进,上述两军的行动严重威胁着德军两个集团军,迫使凯瑟林调整部署,将部队后撤至从西海岸台伯河口到东海岸佩斯卡拉横贯意大利半岛的“恺撒”防线。德军第10集团军以坚强部队担任后卫,掩护主力后撤,与已经部署在“恺撒”防线的第14集团军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