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感悟恩师——刻骨铭心的118个瞬间
47654300000032

第32章 37年的寻师情结

文/庄之明

如果说,思念别人是一种温馨,那么,被别人思念则是一种幸福。

列车风驰电掣般地向着上海驶去,静悄悄的卧铺车箱里偶尔传来旅客打鼾的声音。夜已经很深很深了,我却怎么也难以入眠,思念着分别37年的学生,想像着即将与她们见面的激动情景,心潮久久难以平静。

我悄悄拉开了窗帘的一角,东方已经透出一线熹微的晨光。借着一线光明,我又一次细细品读了现在任教于上海市宝山区第三中心小学吴晓坚写给我的信。

吴晓坚的信

尊敬的庄老师:

请允许我这样称呼你,无论你现在干什么,或不干什么,你在我心中(不仅在我,而是在我们一群人心中)永远还是我尊敬的老师。

当你收到这封信时,也许你记不起我来,没关系,只要知道我是你第二个学生就行了。1961年秋天,你一身淡蓝色学生装,戴一副白色透着蓝光的近视眼镜,来到我们学校、我们班级。你说是来和我们做朋友。我们听了很高兴,从来没有一位老师这么对我们说过这种话,我和我的同学们一下子喜欢上了你,后来把你当成尊敬的老师和亲爱的大朋友。你经常和我们谈心,谈学习,谈理想,谈你为什么要当老师(你知道我们中许多人不愿意长大当教师,我明白你的心态)。几天的相处,你真的成了我们的知心朋友。有一天,你要给我们上课了,习惯用左手写字的老师在黑板上练习用右手写字,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你给我们上的第一节课是《扁鹊见蔡桓公》。这是你第一次走上讲台,大概是过于紧张的缘故吧,你将诸侯的“侯”写成了“候”,我急得在下面拼命给你暗示,无奈你上得太投入,始终没有发现自己的笔误。一下课,我快步冲到黑板前,指着错字叫你看。你懊丧地问我为什么上课不向你指出来,我没有回答,其实,我是怕干扰了你上课的思路。又怕加重你紧张的情绪。那天,我和老师一样沮丧。第二天,你当着同学的面说你写了错别字,很对不起大家,使我们好感动。

两个月的实习结束了,你回到了华东师大继续学习。有好几次,我和同学们结伴来到你的学校来看你,你给我们讲你的生活故事,你的家乡,你的藏书,你写的发表在校刊上的文章,还有你的笔名——艺兵。你还带我们参观华东师大图书馆,让我们在书的海洋里遨游。我记得清清楚楚,你还送给我们几个同学一些小礼物。你送给我的礼物是一张华东师大图书馆的书签,画面是一幢楼房,楼前一排垂柳倒映水中。书签一头挂着一根红丝带,书签反面有你的赠言:送给吴慧珍小朋友(这是我上初中时的名字,因为我心太软,爱掉眼泪,同学建议我改名为“晓坚”),热爱书吧,它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庄老师左手书(你当时的名字叫庄志明,庄之明是你在上海青年报发表文章用的名)。这张书签我保存了34年,纸张已完全泛黄,丝带上的红色已褪去,丝带和纸一样泛黄。婚后,我搬了三次家。在最后的一次搬家中,女儿看到这张小书签,不知道有什么珍藏意义,不慎将其丢失,我后悔莫及。在我和你分别以后的数十年中,每当我看到书签,就会想起你的鼓励,想起你为什么要当老师的那一番话。我初中毕业选择了上师范学校,即使在教师地位不高、待遇不太好的年代,我也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在你的影响下,我也喜欢写作文。当时,我斗胆把自己课外写的一些幼稚的作文请你批改。想不到你改得那么精心,还写了一大段夸奖的话。你的评语大约占篇幅的三分之一。你的评语,我一直像宝贝似的珍藏着。可惜的是,在我初中毕业前,我的那些有你批语的作文本子被邻居女孩借去不慎丢失了,当她买了两个新本子来还我时,我气得扔下本子就走。在我心中,那旧本子上庄老师的评语比新本子要珍贵千百倍。我记得你还送给失去母亲的曹根宝同学一叠新本子,鼓励她不要因家境困难放弃学业……这些在现代人看来微不足道的礼物,成了当时我们最值得珍藏的纪念。

庄老师,自从1962年秋天你大学毕业去了北京,我们就再也没有见过你。更难过的是我在一家商店门口被人偷走了钱包,里面有你的通讯地址,于是从此与你失去了联系。我试着写信给北京教育局,请他们帮助寻找,也杳无音讯。我和我的同学拼命回忆你在上海南市区的家,凭着依稀的记忆,我几次到南市区靠城隍庙一带寻找你的家,想通过你的亲朋好友打听你在北京的工作单位,但都毫无结果。有一次,我又冷又饿,垂头丧气回家,一路上凄凄惨惨。不知道难过了多少回,流了多少泪。“文革”开始不久,我与同学结伴到北京,也到处打听你的下落,人海茫茫,满怀的希望又成泡影。那时,北京的红卫兵对老师的态度,使我和我的同学都为老师担心,害怕老师遭到什么不测,我们都在心里默默祝福老师一生平安!

“文革”以后,我和我的同学甚至托人到公安局了解,想通过户口的迁移寻找老师的地址,都没有如愿。5年、10年、20年……时间的流逝并没有使我淡漠对老师的思念,相反,初中同学的聚会,又唤起我强烈的寻师愿望。

今年八月,我校新招的一年级学生中,有个小朋友的外公陈老师在华东师大当干部,我立即与陈老师联系,感谢这位热心人四处打听,多方寻找,并且通过62届毕业生调查,终于找到了你现在的工作单位。我激动啊,高兴啊!苍天有眼,在我和我的同学苦苦追寻了7年后的今天,终于有了老师的消息,叫我怎么能不激动。

老师,我有许许多多的话要告诉你,殷切地期待你的回信。

你的学生吴晓坚

1998.8.1

当我捧读着晓坚这封发自肺腑、饱含师生情谊的信时,我深深领受到其中的深挚而温馨的情愫,我的眼眶湿润了。37年来,晓坚和地的同窗好友,一直在思念我这个写错别字的实习老师,风风雨雨,时刻不忘追寻我的踪迹。37年的寻师情结,这人生中的一段生活使我深切地感受到人生最美好的享受是思念,人生最珍贵的典藏是友情。这也正是已过花甲之年的我执意要和老伴千里迢迢赶到上海与分别37年的学生见面的原因。

火车到达上海以后,我立即打电话给晓坚,相约在我们下榻的远邦大酒店见面。因为塞车,我在酒店大堂里等了一个多钟头,终于见到了刚刚讲完课匆匆赶来的晓坚。我紧紧地握着她的双手,久久地凝望着她泪光闪闪的脸。岁月虽然在她的脸上刻上了皱纹,但我依稀记得少女时代的晓坚那天真、美丽、可爱的笑脸。此刻,已经是为人师表的晓坚早已激动得热泪盈眶,我们兴奋地谈起了37年各自的生活经历,真是说不完的知心话,道不尽的师生情,第二天早晨,晓坚特意派车来接我和我的老伴。晓坚的好友李毓敏、曹根宝也特意赶到晓坚家与老师相聚。那激动的场面真是难以表达。虽然她们已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却依然像少年时代一样天真可爱。大家谈笑风生,仿佛又回到那如花如梦、如诗如歌的青春岁月。虽然生活里并不都是欢乐,但回忆却是一首永恒的歌。听着她们娓娓动听的叙说,我们夫妇俩都为她们思念老师、追寻老师的情意所感动。告别的时候,我们合影留念,张张照片留下了大家的笑脸,久别重逢的聚会,录下了我们的心声,我们相约来年在北京相聚。

我回到北京以后,又收到她们三位好友的来信再一次激起我的感情波澜。

李毓敏的信

尊敬的庄老师:

分别已有月余,您与王老师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这次会面带给我们的激动和喜悦也时时在胸中涌动。三十多年前,您当实习老师时留给我们的美好印象,我们的脑海里保存至今。你可能记不清我们当时的模样但老师的形象却总是深深地印在学生们的心中。至今我们仍记得你那一口硬邦邦的福建国语,朗读课文时,一字一顿,抑扬顿挫,我们被深深感染了。而今老师依然普通话中带着家乡的口音。一副儒雅的学者风度。岁月如歌,当年的一介书生,现今成了一名优秀的出版工作者,着名编辑,在文学界、出版界有着骄人的成绩,我们为有这样的老师感到骄傲。老师别来无恙,我们的心愿了却了。

在寻找你的过程中,我们几个学生一致认为,无论老师现在干什么或不干什么,只要找到你,我们一定要请你到上海来和大家见见面,当这个心愿终于变成现实时。我们几个人高兴得像孩子似的。像我们这种年龄的人,已经很少会这么激动,但这个寻师情结,确实使我们亢奋了许久。我的女儿看到我们谈老师长、老师短的那份兴奋,说我们像“追星族”,后来我问她你们青年人如何诠释你们的“星”?她说“星”就是心中崇拜的偶像。我想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让我们这几个五十开外的人也当一回“追星族”吧。当我把这次与庄老师夫妇见面的情景告诉一些和我们一梯时常惦念你的初中同学时,他们也都十分欣喜。尽管你当时仅教了我们两篇课文,与我们相处时间也不长,但由于老师平易近人,把我们当做朋友,使师生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师生加朋友,这样的关系更令人轻松自在……不知怎么的,读到鲁迅的《藤野先生》我就想起了老师,读到都德的《最后一课》,我也会想起老师。我想,教会学生做对答案,只是一个及格的老师;传授给学生思路和方法的,是个好老师;但让学生从此痴情这门学科并且懂得怎样做人的不只是老师,而是导师。庄老师在我们心目中就是这样一位导师。我们还有几位同学谈起当年曾经跟随你一起到华东师大宿舍的情况,一景一物,她们的记忆都是那么具体、清晰。曹根宝谈起你送给她的练习本……张金娣(她现在也是中学语文老师)忆起你从宿舍的双层铺底下拉出装满书籍的木箱,让她们从中挑选喜爱的书带回家看……那时物质生活十分贫困,我们这些贫民子女求知欲望受到很大限制。曹根宝失去母亲后不得不中途退学,我和晓坚等同学也不得不放弃升高中考大学的念头,早早地踏上工作岗位,为父母分挑家庭重担。老师赠予的书籍、练习本、书签……都成了学生们弥足珍贵的记忆。对于一个老师,有这样一些爱戴你、思念你的学生,的确称得上是种幸福。

庄老师,你的来信,我们三个人都是看了一遍又一遍;老师寄来的书,我已翻阅了一遍,为少年儿童们写书、编书的人,他的心是永远年轻的。你和王老师都是把学生当成自己孩子一样的好老师,这是我和晓坚、根宝的共同感触,在逝去的往事里,师生友情永远是最精致、最美好的一页。

顺祝

全家快乐!

学生李毓敏

1998.12.12

是的,一个实习老师能成为学生心中的“星”,并且苦苦追寻了37年,这是我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使我终生难忘。如果说,思念别人是一种温馨,那么,被别人思念则是一种幸福。

曹根宝的信

尊敬的庄老师:

自从与老师分手至今已有好几天时间了,但是我仍然处于兴奋与喜悦之中。以往,每次与同学们聚会,总会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你——我们初中时的实习老师一尽管我们师生间接触的时间并不长,但是我还是和其他同学一样常常想念老师。我永远忘不了与同学结伴到您就读的大学宿舍,您送了许多本簿子给我,让我好好练习写作一您还和我们一起观看了一部片名为《晨星》的电影。我从小就喜欢文学,喜欢听语文课。那时,我多么想和同学一起学习,长大以后,按照我的爱好,创造我的人生。但是,由于母亲的病故,父亲年老多病,妹妹年幼无知(当时我妹妹只有9岁),我只得退学在家,每天除了做家务,接送妹妹上学,伺候体弱多病的为了我们姐妹俩生活带病上班的老父亲,空下来我就用老师给我的簿子写啊写,写我对现实的无奈,写命运对我的不公,写我对慈母的回忆,也写我对老师的感谢与思念。

时间过得真快,三十多年过去了,但是,我们这些同学始终没有忘记在初中二年级上学期来我班实习的庄老师。每次与同学好友聚会,或者在电话交谈中,大家都流露出对老师的怀念之情,都想知道老师的工作和生活情况,都表示要想方设法找到老师。多年的努力寻找,尽管困难重重,挫折不断,但是大家都不死心。我仿佛相信“心诚则灵”,真是我们的一片心感天动地,终于如愿以偿。有一天,从小敏的电话里传来了她激动的声音:“吴慧珍找到庄老师了!”我当时真是惊喜交加,小敏和我一样的激动,欣喜万分,大家的声音哽咽了、我迫不及待地连声问:“老师在哪里?情况怎么样?身体好吗?”当知道老师一切都好。比我们想像的要好得多时,我们不由得又都为老师幸福的家庭生活、辉煌的人生感到无比的高兴……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谢谢佛菩萨的保佑。不久,又从电话里传来小敏激动的声音:“庄老师偕夫人王老师一起到上海看望我们来了!”在公共电话亭旁,我竟忘情地不合自己年龄身份地大叫起来:“啊!真的吗?真像做梦似的,什么时候能够见面?”电话亭里的阿姨也惊呆了,问我什么事这么高兴。当我告诉她与我们分开三十多年的老师要从北京到上海来看我们时,阿姨也为这份情感动了,连声说:“好,好,真是值得高兴。”接到小敏电话以后,白天兴奋,整天乐呵呵,晚上激动得睡不着觉,脑海里尽是回忆往事的种种情景,想像见面时激动的场面,并暗暗告诫自己,见面时千万不要流泪,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感情,这毕竟是一桩天大的喜事啊!……我在心里默念:祝愿老师吉星高照,万事如意,事业有成,生活幸福,家庭美满,健康长寿!

学生曹根宝书

1998.11.8

根宝是菩萨的虔诚信徒,为人心地善良,热心助人,尽管生活坎坷,但总是乐观地充满爱心地待人处世。她用特快专递寄来的两枚护身金符,一片赤诚之心,令我们夫妇为之动容,并时刻珍藏在身边。

我捧读着这一封封倾注着真挚的感情、燃烧着一颗颗火热的心的来信,心头真切地感受到的是一种精神的容量和高尚的境界,并获得了心灵的净化与升华。世间具有丰富的社会阅历、走过曲折的生活旅程的人,几乎随处可见,然而,像晓坚、毓敏、根宝那样苦苦思念和不懈追寻一个仅仅与她们相处两个月的实习老师,如此情深义重的人确实不多见。而今,我虽已过花甲之年,这37年的寻师情结,是我人生中最珍贵最值得骄傲的事情,其中蕴含的分量价值使我终生受益。记得有位诗人朋友在送给我的节日贺卡上写道:

岁月是叶,岁月是花,岁月是人生的果实,岁月也是沉甸甸的祝福;

友情是酒,友情是蜜,友情是人生的基石,友情也是金灿灿的收获。

谨以上述的一点儿感受,奉献给经历了37年寻师历程的吴晓坚、李毓敏、曹根宝和亲爱的读者们。